吕温

- 姓名:吕温
- 别名:字和叔,一字化光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郡望东平(今属山东)
- 出生日期:771年
- 逝世日期:811年
- 民族族群:
吕温(771年~811年),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行八。郡望东平(今属山东),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初随其父吕渭学《诗》、《礼》,又师陆质通《春秋》,又从梁肃学文章。留心当世之务,讲求王霸富强之术。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又登宏辞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与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善。十九年擢为左(一作右)拾遗。二十年,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充副使。行至凤翔,转侍御史。被拘留吐蕃经年。永贞元年十月回京。迁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元和三年转刑部郎中,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均州刺史。未至,再贬道州刺史。在道州查获豪强所隐不输税户一万六千七百,均其赋税,使疲民免于偏枯。五年转衡州刺史。次年八月卒。柳宗元、刘禹锡均有诗哭之。吕温操翰精富,文体赡逸。刘禹锡谓其“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所作《人文化成论》、《诸葛武侯庙记》、《复汉以粟为赏罚议》、《三不欺先后论》皆有关于治道,颇能表现其政治抱负。《旧唐书》本传谓其“所著《凌烟阁功臣铭》、《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颇为文士所赏”。清李慈铭谓其铭赞之文“置于韩、柳集中,亦为高作”(《越缦堂读书记》)。能诗。《沧浪诗话》称其诗“亦胜诸人”。《旧唐书》本传言其有文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吕温集》一○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所录同。现存《吕和叔文集》仍为一○卷本。《全唐文》编其文为七卷,见卷六二五至六三一。《唐文拾遗》卷二七录其文二篇。《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见卷三七○、三七一。生平事迹见柳宗元《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祭吕衡州温文》、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一六○本传等。
吕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文木山房集
诗文别集。清吴敬梓撰。四卷。敬梓有《儒林外史》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五年(1740),原作十二卷, 现存四卷。约三万九千字。赋一卷,四篇,诗二卷一百三十首,词一卷,四十七阕。后附其子吴烺《春华小草》诗、《靓妆词抄》各一卷。所记如《小桥旅夜》、《风雨渡扬子江》、《早春过治山园亭追悼周羽士》、《丙辰除夕述怀》等, 多言怀、登临、 吊古、述往、思来诸作,笔端情愫,曲折深入,横发截出,力洗纨绮习气。诗如《观海》、《雨》、《石城晚泊》等,亦如出水芙蓉,娟秀欲滴。敬梓言论风采为一时馆阁所推重。有乾隆间刻本,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附敬梓所作《金陵景物图诗》等二十四首,及胡适作敬梓年谱)。
长物志
著名造园理论专著。作者将身外之物视为“长物”,故名。清《四库全书》收录时认为本书“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现在园林学界认为它是以造园为主的著作,为研究我国造园理论和技艺的重要参考文献。十二卷。明文震亨撰。成书约在明天启元年(1621年)前后。按庐室、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次序论述。涉及学科广袤,分属于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造园、历史等各个方面。其中室庐、几榻、器具属建筑艺术,花木、水石、禽鱼、位置、蔬果属园林艺术。花木、水石、位置三卷为全书精髓所在。
春愁何处是归程
我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傲的: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总未曾忘记过“自我”的伟大与尊严……
这就是我现在还能挣扎于万恶的人间绝大的原因。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文如其人,庐隐的作品展现出她的豪爽、朴实、倔强和她的独特的温柔。她无掩盖地暴露她的思想感情,她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从她作品中,可以寻到她“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是怎样“玩火”,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辗轧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
详刑公案
全称《鼎镌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简称《详刑公案》。白话短篇小说集。题“京南归正宁静子辑,吴中匡直淡薄子订”。八卷四十则。分类编辑的公案故事,计分人命、奸情、婚姻、奸拐、威逼、除精、除害、窃盗、抢劫、强盗、妒杀、谋占、节妇、烈女、双孝、孝子十六类。每类一到九个故事不等。如“苏县尹断光棍争妇”:金华府金华县潘贵一,娶妻郑月桂,夫妻带着未足岁幼儿为岳家庆寿,月桂在船上喂乳,光棍洪昂偷看了其乳下有黑痣。下船时,洪昂便说月桂是其妻,以左乳下黑痣为证。丘知府以此为据判月桂为洪昂之妻。新任金华知县苏万民,见三人在府前啼哭,带进重审,潘、郑二人所言家庭状况、父母年岁、成亲年月均相符。故判洪昂无故强占人妻,责打四十刺配塞外充军。有明南闽潭邑刘氏太华刊本。
仁学
谭嗣同著。撰写于1896—1897年(光绪二十二至二十三年)。共两卷,五万多字。作者杂揉佛教哲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经济学说以及自先秦以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其特点是把孔子的“仁”按照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需要加以改造,一方面赋予它资产阶级政治伦理观念的内容,另一方面把它看作回答世界本源问题的哲学范畴。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痛斥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是“大盗”之权,封建君主是独夫民贼,“三纲五常”是封建统治者“箝制”人民的工具。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表示同情,痛恨曾国藩及湘军的暴行。但书中杂揉科学与宗教、唯物与唯心,出现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该书在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899年,梁启超将该书部分内容发表在《清议报》上,几乎同时,唐才常又将全文陆续发表在《亚东时报》上。1901年秋,由“国民报社出洋学生编辑所”署名发行单行本。次年又有《清议报全编》本。1954年收入中华书局新版增订本《谭嗣同全集》。
大般涅槃经玄义
凡二卷。略称涅槃经玄义。灌顶(561~632)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乃涅槃经最重要之解说书。卷首为序论,将涅槃分为别释与通释两类解释之,而以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说明涅槃经;又将涅槃经分为释名、释体、释宗、释用、释教等五科段。此种‘名、体、宗、用、教’之分科法,本为智顗独特之见解,灌顶即继承其师,以之为本而立论。其后,智圆亦根据天台宗之立场解释涅槃经,而有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四卷之作,是为本书之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