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星

顾景星
  • 姓名:顾景星
  • 别名:字赤方,号黄公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蕲州(今属湖北)人
  • 出生日期:1621年
  • 逝世日期:1687年
  • 民族族群:

顾景星(1621年~1687年)明末清初诗文作家。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时考授推官。明亡,隐居于澱湖。入清后屡征不出。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科,被迫来到京师,却称病未试。与张仁熙、胡承诺、吴骥等称“江汉逸民”。


顾景星少有神童之誉,6岁即能作赋,八九岁时遍读经史。他才气纵横,记诵广博。在京师时与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皆有交游,名重一时。他的诗文俱工,与杜濬齐名,时称“杜顾”。其诗多反映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表现一代兴亡及战乱中百姓的疾苦,透露出故国之思与黍离之痛,如《扬州钞关》,描写史可法牺牲的壮烈;《吴易擒》写明末义军领袖吴易被诱捕的悲剧;《南信》反映军情的紧急;《攻魅篇》描绘大旱之年百姓的苦难;《寡妇谣》揭露官吏对百姓的残酷掠夺;《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痛斥官吏的昏庸无能,等等,不少作品带有史诗的特色。


顾景星的文章或议论历史,或品评人物,或阐发诗文理论,多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景星为文,已有细大不捐,榛楛勿翦之失,其后人收拾遗稿,又不加别择,颇伤冗滥”(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3)。  


顾景星的词也很有成就。其词风主要受南宋辛弃疾一派的影响,多表现兴亡之感,忧国之痛,如〔满江红〕《和王昭仪韵》:“划壁攒空,马上过,几番山色”。“万里风沙生死地,十年魂梦君王侧”。“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乞得黄冠双鬓影,伴他青冢三更月。问姮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写得悲壮沉雄,充满郁勃孤愤之气。


顾景星一生著述甚丰,可惜大多已经散佚。现传有《白茅堂集》46卷,凡赋、骚1卷,乐府3卷、诗22卷、文20卷,另有《白茅堂词》1卷。

顾景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偷莲

偷莲

下午,太阳刚刚落土的时候,那个红鼻子的老长工和看牛的小伙子秋福,跑到小主人底房间里来了。
“怎么?汉少爷!……”那个老长工低声地微微地笑着,摸着胡子:“守湖的事情……”
汉少爷放下手中的牙牌书,说:
“我去!我对爹爹说过了的。……”
“真的吗?”秋福夹在中间问。
“真的!”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又名《李公案》,是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严刑逼讯、或托梦示兆等熟套,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色彩。

稽古录[四库本]

稽古录[四库本]

编年体史书。北宋司马光撰。20卷。由《历年图》、《百官公卿表大事记》以及上古至三家分晋前历史三部分组成。光因所著《资治通鉴》卷帙繁重难读,另编《历年图》,起迄与《资治通鉴》同,治平元年(1064)进呈。又编太祖建隆元年迄英宗治平四年事为《百官公卿表大事记》,成于元丰四年(1081)。再纂述上古伏羲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事,使三编连为一书。取《尚书》“曰若稽古”之语为书名,于元祐元年(1086)进上。是书记事详近略远,其初只载诸帝世次,共和元年(前841)始为编年。叙历代重要事迹只记其大体,旨在总结治乱兴废规律。所附评论,对君臣邪正、政事得失及35个政权的兴乱衰替,均反复剖析,论断精切,鉴戒昭然,有助于研究司马光的思想与史论。是书于宋时有潭本、越本之分。越本早佚,现存明清11种版本均源于潭本。通行者有《四库全书》、《学津讨原》、《四部丛刊初编》本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据光绪五年(1879)江南书局刻本校以他本,参阅诸史,择善而从,于1988年点校出版。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对照阅读!

八大人觉经疏

八大人觉经疏

八大人觉经疏,一卷,清续法述并序。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

一卷,失译。

大云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佛经涅槃部典籍,此经可以说了义经中的极致。信受者甚为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