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 姓名:王洋
- 别名:字元渤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87年
- 逝世日期:1154年
- 民族族群:
王洋(1087年-1154年),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后徙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宣和六年进士。绍兴元年,以修职郎召试馆职。二年,除校书郎,为吏部员外郎(《南宋馆阁录》卷八),守起居舍人。是年十月,以言事被斥,复坐撰方訚、张纲改官制词溢美,罢为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十一年,起知邵武军,移知吉、饶二州。时洪皓自金国归,为秦桧所忌,人无敢过其居者,王洋独与之游,为人告讦,罢为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寓居信州,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因号王南池,辟室曰半僧寮,与吕本中、曾几相唱和(《涧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五)。善诗文,周必大称其“感今怀昔,登高望远,忧思愉佚,摹写戏笑,皆寓之于诗”(《东牟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诗“极意镂刻,往往兀奡自喜,颇不为边幅所拘”(卷一五六)。他有一些咏古讽今之作,如《明妃曲》以王昭君出塞为题,有“命薄身存有重轻,天山从此静埃尘。山西健将如君否,此日安危托妇人”之句,流露出对南宋朝廷屈辱乞和的不满。其馀诗叙事写景,往往为人称道,如《寄题凤林桥诗》记安福县令韩朝美为民修桥事,王庭珪称其“诗尤典雅,发于忠厚”(《跋王元勃凤林桥诗》);《琵琶洲》绝句在众多题咏中堪称佳作(《容斋三笔》卷六)。其文章富于特色,周必大称其赋丽而法,传记赡而劲,碑铭高古粹美,奏议切直忠厚,制词尤有典则(《东牟集序》)。如《强国本札子》论宣和、靖康、绍兴时国家之弊,《正得失札》论天下形势倒置,《上赵元镇书》论立极本以固宗社、履危事以决安危,都“切直忠厚”,深中事机。著有《东牟集》三十卷,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采掇遗文,重编为十四卷。《全宋诗》卷一八六六至一八七一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三八六六至三八七七收其文十二卷。事迹见周必大《东牟集序》(《周文忠公集》卷二○)、《宋史翼》卷二七、《宋诗纪事》卷四○。
王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好的旅行
川端康成少男少女小说集,少男少女小说系列”是川端康成别具特色的作品,主要以大中学生为读者对象。作品展示了少男少女丰富的感情世界,无论是学友情、师生情、兄弟姐妹情、父母子女情等,都饱含着青春的纯爱。请打开一副副人情美、心灵美的画卷。请唱起一曲曲少男少女的青春之歌。
不淡定的中国人
淡定是什么?不争,不抢,不浮,不躁,是内心到行为上的从容与平和。纵观过去到现在的中国人的行为,往往是不淡定,比如,处处可见的插队,中国式过马路,暴发户式的炫耀,无时无刻的迟到……这些不淡定,深深地烙印在很多中国人身上,成为一种独特的国民性征。梁实秋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这种种不淡定的表现,用浅幽默、淡批判的文笔将之描述出来,犹如一面镜子,足以让我们每个人对镜自省。说国民性,不必如鲁迅和柏杨一样下笔太狠太损,其实,不淡定才是最恰当的定义。
贩书偶记
目录书。孙殿起撰。1936年孙氏借闲居排印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附书名、著者四角号码索引。1982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印,附雷梦水《正误并补遗》,较为完善。孙殿起,撰《贩书偶记》、《丛书书目拾遗》、《清代禁书知见录》等,均为学术界重视。本书是孙氏经营古书时随笔记下的古书经眼录,其收录的基本原则为: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入录,有之必卷数互异者;非单行本不录,间有在丛书中者,必系初刊单行之本或抽印之本。全书20卷,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书记书名、卷数、著者、版本。著者冠以籍贯。部分书对内容有简单说明,为读者提供必要资料,如《醉爱居印赏》2卷,著录:“王睿章篆、徐逵照校订,乾隆辛酉刊。并附考篆文刀法,笺释字义。结构谨严。”版本一项,有些书对牌记、装潢、版式亦有简单记述,如《补后汉书艺文志》4卷,著录:“番禺侯康撰,无刻书年月,约光绪间刊,据封面背后题菜香室丛书第四集之三则,版心刊有训纂堂丛书贵筑杨氏刊十字。”本书著录的图书大部分为清代及辛亥革命后至抗战前的传统文化著作,达1万余种。从著录范围和数量看,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可视为清乾隆以后的著述总目。本书基本上是普通本线装书目录,但兼收清及近人的稿本、钞本。如“《尚友记》无卷数,江都汪喜荀撰,底稿本。”又如:“《艺术汇谱》1卷《续补》1卷,大兴翁方纲辑,传钞本。”因此,本书又可视为清及近代的版本综录,是查找清及近代古书版本的重要工具书。自1936年出版以后,作者又积累资料6000余条,卒后,助手雷梦水整理成《贩书偶记续编》20卷,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体例一仍前编。合两编所得,达1.6万余种,已远远超过《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与存目的总数,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清代以来古文献资料,在版本目录史上有重要地位。
东里子论印
印学论著。清冯泌著。冯泌, 字仁可, 号东里子, 里籍和事迹不详。为秦爨公弟子。此文附于秦氏 《印指》 后。所言 “今为学者计, 不贵执古人之成规, 而第当审时代为因革。夫古印朴, 今印华; 古印圆劲, 今印方板; 古印在有意无意, 今印则着迹太甚。度今日尽返古初亦所不必, 既有意求学, 存朴茂于时华之中, 运圆劲于方板之外, 何不可?” 自有道理。对十竹斋胡曰从等印作之抨击, 较秦氏更烈, 诚所谓一家言也。此文有丁仁审定旧抄本, 辑入 《西泠印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
问学谏往录
本书是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学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全书内容,无论是抒发人生感悟,还是阐述民主宪政,都言之凿凿,情致绵绵,充分体现了一代学人的思想情怀。
政论
文集。东汉崔寔撰。一卷。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桓帝时拜为议郎,著作于东观。后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官至尚书。因世乱,托病不理事,数目免归,建宁中(168—172)病卒。原有集二卷,已佚。严可均辑凡七篇,其畸零短段不成章者载于卷末。《后汉书· 崔寔列传》说此书作于桓帝初崔寔为郎之时,但后代学 者考证此说有误。据内容推测可能成书于寔为辽东太 守时。书中指出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淫靡,“躬耕者少,未作者多”;“高坟大寝”、“轜梓黄肠,多藏宝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