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度

- 姓名:黄公度
- 别名:字师宪,号知稼翁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109
- 逝世日期:1156
- 民族族群: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授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秩满,除秘书省正字。以与赵鼎过从款密,秦桧党人诬其欲著私史诽谤时政,罢职奉祠。十九年,通判肇庆府。秦桧死,召对,除尚书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八月卒,年四十八。公度工文学,其诗文平易浅显而无俗韵,在南宋之初虽未能高自标置,也不失为一家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如《悲秋》诗“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为时人所极赏(洪迈《知稼翁集序》)。其词大多为赠别、怀人之作,往往曲折传情,寄意幽微,词风恬静轩爽,后人对其词评价甚高,陈廷焯谓“气格高远,语意浑厚,直合东坡、碧山为一手”,卓乎不可企及(《白雨斋词话》卷八)。如《卜算子》“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陇首流泉不忍闻,月落双溪冷”,名为赠歌妓之词,实乃“追诵旧事”,寄寓人生感慨,陈氏以为“远韵深情,无穷幽怨”;《眼儿媚》咏梅花,有“一枝雪里冷光浮,空自许清流。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之句,则是贬官至岭南荒远地后自况之作,“情见乎词矣,而措语未尝不忠厚”(均见同上书卷一)。其诗文由其子黄沃编为《知稼翁集》十一卷,刊刻于邵阳,或附词于文集末,增益为十二卷。今存版本有二:二卷本,有明天启五年刊本、《四库全书》本;十二卷本,有清影宋写本、李之鼎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其词于宋代已有单刻本《知稼翁词》一卷行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今存明毛晋汲古阁影宋抄本、清初抄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十五首。《全宋诗》卷二○○六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至四五七八收其文二卷。事迹见林大鼐《宋尚书员外郎黄公墓志铭》、龚茂良《宋左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行状》(《蒲阳知稼翁文集》附)。
猜你喜欢的书
布朗神父探案集
《布朗神父探案集》从《花园血案》到《三重谋杀》,共计32篇。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布朗神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其实,他富于洞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罪犯心理和手段无所不通,加上口中常说出辛辣的警句,因而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和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侦探。
伤寒论述义
日·丹波元坚撰。成书于1843年。全书约6万字,分为5卷。卷一列叙述、阴阳总述,卷二分述六经病,卷三述合病并病、温病风温,卷四述坏病、兼变诸证,卷五述霍乱、瘥后劳复。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论》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辑义》之不足。其特点有三:①论病机,注重正气。认为邪气侵入,随其人阳气之盛衰化而为病,于是有寒热之分。大抵阳之变阴,皆因其人胃气本弱。②以病情,贯通大论。指出唯以病情读大论,则无所而不通。故本书自始至终,一以病情贯之。征之经文,既无前后牴牾。验之事为,亦莫切近乎此。③辨疾病,重察脉证。认为仲景之旨,先辨定其病。辨病之法,在察脉证。就脉证而认得寒热表里虚实之真,则病无遁情。总之,本书阐发《伤寒论辑义》一书未尽之义,予以覆核辨订,并斟酌诸家之说,而补充《辑义》之所阙。其中反映了作者学习《伤寒论》一书的心得。1851年,作者又撰《伤寒论述义补》一篇,附刊于本书之末。本书有1843年万籍堂版本,1884年杨守敬购得原版辑印。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十方忏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民家建三昧神咒大斋,行道礼忏,以期救治灾疾,请福祈恩。其仪式为依次向十方礼忏祝愿,并诵十方神咒。
观光日记
吴德功撰,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抄本。日据台湾初期,日人思以懹柔之法笼络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明治三十三年)春举行「扬文会」,而作者即为应召参加斯会之一员。乃于是年三月八日自其家乡彰化起程赴会,至三十一日返还。所记即在此二十四日中之开会、与宴、参观、游览等活动。
平夏录
平夏录,一卷,明邓士龙辑。载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后附刘基平夏颂并序。记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黄标平夏录、佚名平蜀记传世较广广。本卷乃邓氏辑合二书而成。前半部与黄氏之录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则与平蜀记无异。
摩诃般若波罗密钞经
苻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五卷。共十三品,亦同道行,而文来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