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

伊索
  • 姓名:伊索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古希腊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的寓言作家。传说是萨摩斯岛上的伊阿德蒙的奴隶,后获得自由。他访问克罗索斯,克罗索斯派他去得尔菲为市民分配四弥那钱币,结果引起争吵,伊索决定分文不给。于是愤怒的得尔菲人把伊索推下山崖摔死。据说此事激起神怒,神降下了瘟疫,得尔菲人才宣布愿意赔偿损失,最后伊阿德蒙得到了这笔补偿,因为除他之外伊索再无其他亲人。后来传说伊索奇丑无比。此事在古代文献中并无记载。现在流行的古希腊寓言虽然都冠以伊索的名字,但多数人认为,作者绝非伊索一人,最早的《伊索寓言故事集》为法勒隆的得墨特里乌斯所编,那时距传说中的伊索已300多年,后来这个《故事集》也散失了。公元1世纪初,一个获得自由的希腊奴隶淮德汝斯用拉丁韵文写寓言5卷,大抵取材于《故事集》。同时还有巴布里乌斯以希腊韵文写的寓言122则,其抄本于1844年在陶斯山上一个修道院中发现。公元4世纪罗马人阿维阿努斯又以拉丁韵文写寓言42首,后人又以韵文改写为散文,并把许多印度、阿拉伯以及基督教的故事也搀杂在里面。伊索寓言的内容十分驳杂,但总的说来和古希腊的抒情诗很不相同,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情趣,而伊索寓言则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摄生要义

摄生要义

明代王廷相 (原署“河滨丈人”)撰,一卷。卷首序谓“余自壮年以来,颇讲此术 (摄生),缘动达形,缘虑达气,下不著伎,上不泥仙,似于摄生之秘超然有得,乃会综群文,诠取要旨,以著论十篇,用发蒙学。” 十篇依次为: 《存想篇》、《调气篇》、《按摩篇》、《导引篇》、《形景篇》、《饮食篇》、《居处篇》、《房中篇》、《四时篇》、《杂忌篇》。各篇内容平实切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文学家。其老年时所作,多体会有得之言。

华阳陶隐居集

华阳陶隐居集

华阳陶隐居集,南朝陶弘景撰。据《隋书‧经籍志》着录,有《陶弘景集》三十卷,又《内集》五卷,其书陆续散佚。今《正统道藏》本二卷,乃明朝傅霄编集,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辑录陶弘景所撰文章诗赋数十篇。其中《寻山志》、《水仙赋》、《华阳颂》等篇及诗歌四首,抒发作者忘却名利,寄情山水之怀,仰慕庄列乘风飞举,逍遥太虚之境界,歌咏茅山胜景及居山隐修生活。书启九篇,乃作者与梁武帝评论魏晋诸家书法优劣得失。〈答朝士访仙佛体相书〉一篇,论述仙道佛法对形神关系之不同观点。书序五篇,综述《登真隐诀》、《药总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及《相经》等书旨意。碑铭五篇,记述葛玄、许谧等前代道士生平及道教遗迹。陶弘景学识渊博,神思飘逸,其诗文皆淡雅清丽,可讽可诵。非唯道流之秀特,亦六朝文学上乘之作。

画墁录

画墁录

笔记。北宋张舜民撰。一卷。舜民字芸叟, 自号浮休居土,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屡官襄乐令、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等。工诗词。此书集笔记、杂论为一编。张舜民文集称《画墁集》,此书为其所作笔记,故亦以“画墁”为名。 一卷,有《百川学海》、 《稗海》、 《唐宋丛书》等本。中多载北宋杂事。于《新唐书》、《新五代史》均屡致不满之词。所述唐宋君臣轶事趣闻,可补史传之缺。本书以记载宋代杂事为主,亦兼及五代遗闻。所记一部分为作者自所闻见,如《陈彭年》即其在太学时所见。

周官集注

周官集注

十二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散文学家,古文“桐城派”代表之一。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受《南山集》案牵连入狱,雍正元年(1723)特赦。方苞在雍正期间,任撰《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礼部侍郎等。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精《三礼》、《春秋》,严于义法。所作散文多为经学及书序碑传。除着有《周官集注》外,还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周官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考工记析疑》、《读经》、《史记补注》、《左传义法举要》、《春秋比事目录》、《删定荀子·管子》、《望溪先生文集》、《删定通志堂宋元经解》、《望溪全集》。方苞认为后儒因《汉志》将《周官》六篇列于礼家,相袭误称《周礼》,故复其本号《周官》。方苞《周官集注》体例仿朱子之例,采合众说,不复标目,全引一家之说,称为“集注”。《周官集注》对诸家明显错误观点,均置之不论;对似是而非者,略为考证;对有推极义类,旁见侧出者,以圈外区别而论。《周官集注》训诂简明,持论纯正,是研究《周礼》较有价值的着作,特别于初学《周礼》者颇有裨益,是方苞研究《周礼》着作中较好的一部。后方苞着《周官辨》十九篇,认为《周官》之文为刘歆窜改,以媚王莽,还引明代《金瑶论》为史事,证明《汉书》王莽事迹,历指某节某句为刘歆所增,持论太高,颇难依据。《周官辨》在严谨正义上不及《周官集注》。《周官集注》版本有《望溪全书》本。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

频婆娑罗王经

频婆娑罗王经

梵名Bimbisa^=ra -pratyudgammana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频婆娑罗王闻佛声名,往诣佛所,见佛身旁有极受人崇敬之优楼频螺迦叶在座,遂疑二人何者为师?佛知王意,乃请迦叶说明归依佛之因缘,佛并为王说生灭无常法。本经即中阿含卷十一频鞞娑逻王迎佛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