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贵

潘良贵
  • 姓名:潘良贵
  • 别名:字子贱,一字义荣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约1086
  • 逝世日期:1142
  • 民族族群:

潘良贵(约1086—1142),字子贱,一字义荣(《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上舍登第,释褐为辟雍博士。次年,丁母忧。宣和元年,服除,权国录。二年,除太学博士。四年,迁秘书郎。拒交蔡京父子。六年,除主客郎中,改秘书省著作郎。七年,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靖康元年,召对,极言何㮚等不可用,被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司。建炎元年,召为左司谏,论恢复忤当政者,左迁工部员外郎,去职奉祠。四年,除提点荆湖南路刑狱,不赴。绍兴元年,起为考功员外郎,兼权秘省少监。二年,转左司员外郎。又与宰相吕颐浩不合,出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主管亳州明道宫。五年,转秘书少监,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六年,丁父忧。八年,服除,复拜中书舍人,兼侍讲,旋奉祠。九年,起知明州。十年,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毫州明道宫。十九年,坐与李光通书,降三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系此事于下年)。二十年卒,年五十七。良贵刚介清苦,不为权贵屈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年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亦不从。朱熹称其清明直谅,刚毅而近仁(《默成文集序》)。其论治体札子等篇,悱恻沉痛,足以感人,尤足以觇其节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诗也“笔豪气逸,归宿有味”(王柏《跋默成诗卷》)。其《梅花》诗有“九畹蕙兰为上客,千山桃李尽庸人”之句,陈岩肖谓“句意清高”(《庚溪诗话》卷下),方回亦称“风格老练,而缴句皆高古悲怆”(《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一)。《雪中偶成》二首,清人以为“章法清老”,“气格有后山、简斋之意”(《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一许印芳、纪昀评)。著有《默成文集》十五卷(朱熹《默成文集序》),原集已佚,清康熙间其裔孙重辑为文集八卷,今存康熙三十六年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一八二三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四○七八至四○七九收其文二卷。事迹见《宋史》卷三七六本传、明宋濂《潘舍人年谱》。

潘良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

作者所罗门·诺瑟普。该书描述了所罗门·诺瑟普的自身经历,记录了自己坚守尊严、追求自由的不懈抗争。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一个原本生活在纽约的自由黑人,受过教育并且已婚,跟随两个承诺给他在华盛顿找工作的人去往当地,到了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诱拐,从此开始12年的奴隶生涯。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共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三项大奖。

原瘄要论

原瘄要论

麻疹专著。一卷。清嘉庆年间袁氏(佚名)撰。刊于1828年。本书简要论述麻疹(即瘄)的诊断、治疗及合并症的防治等。并附虞氏麻疹治法一文。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校猎赋(羽猎赋)

校猎赋(羽猎赋)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猎之举“太奢丽夸诩”,不合圣王礼制,故作此赋以表讽谏之意。赋的正文可分3部分,开头部分即显现出赋颂的特点,把汉代皇帝与三皇五帝相比埒,为其歌功颂德。中间部分是主体,大事铺张夸饰,状写天子校猎时的壮观盛况群象飞动,画面壮阔,如写围猎之状说:“移围徙阵.浸淫蹴部,曲队坚重,各按部伍:壁垒天施神扶电击,逢之则碎,近之则破,鸟不及飞兽不及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蹈飞豹,绢枭阳,追天宝,出一方,"其描绘校猎阵容的整肃,斗士的英武搏击的迅猛,以及飞禽走兽的狼狈不堪,都极其生动.形象鲜明,富于艺术感染力。赋的结尾部分写汉天子翻然悔悟,决心“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于是罢猎而去“回轸还衡,背阿房,反未央”。显然扬雄的《羽猎赋》,其结构体制和表现方法,都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的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扬雄的赋“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扬雄语)。《羽猎赋》可与《子虚赋》、《上林赋》比美,惟其所处时代已是西汉末路一味炫耀帝国声威显然有谀美之嫌。扬雄晚年也认识到这种“劝百而讽一,曲终而雅奏”的作品并不足取。

西华山陈抟高卧

西华山陈抟高卧

简名《陈抟高卧》。“西”一作“太”或“泰”。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末本。本事据《宋史·隐逸传》、宋庞觉《希夷先生传》、魏泰《东轩笔录》增饰而成。五代时神仙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玄朗和郑恩二人未来有君臣之命,汴梁为其兴龙之地。后赵玄朗果然做了皇帝,即宋太祖,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赐衣冠道号。陈抟不愿做官,向他诉说学仙的种种好处。汝南王郑恩在陈抟住处备下酒食,并送去美女,陈抟不沾酒,也不为美色所惑,郑恩佩服不已。后来陈抟返回西华山隐居修道。《陈抟高卧》中的一些曲词,写得十分出色,像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半生不识晓来霜,把五更打在老夫头上。笑他满朝朱紫贵,怎知我一枕黑甜乡,揭起那翠巍巍太华山,这一幅绣帏帐。”造语豪俊潇洒,恰切地表现出陈抟在抛却名利后闲逸的心态和融入大自然的舒畅情怀。

中国通史(第四册)

中国通史(第四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四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的第四、五、六、七章组成。分别叙述了吐蕃国、回纥国、南诏国、大理国,亦即藏族、维族、彝族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概况。

公孙龙子白话文

公孙龙子白话文

又称《守白论》。战国末公孙龙作。《汉书·艺文志》列为名家。十四篇。西汉扬雄《法言》称“龙诡辞数万”。《隋书·经籍志》列为道家,称《守白论》。宋时仅存六篇。据明正统道藏本,次序为《迹府》、《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凡一千九百余字。一说《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误,本为六篇。清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以本书汉志所载,隋志无之,而定为后人伪作。首篇《迹府》为传记,系后人辑录公孙龙事迹而成。《名实论》为全书总论,立“正名”原则。《白马》、《指物》、《通变》、《坚白》为其“正名”原则的具体体现。为研究公孙龙名辩思想的主要材料,在先秦逻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唐至今,注说者数十家。主要有成玄英、王应麟、谢希深、宋濂、杨慎、傅山、陈澧、孙诒让等人,今人有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王启湘《公孙龙子校诠》、伍非百《公孙龙子发微》、庞朴《公孙龙子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