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

- 姓名:斯坦因
- 全名: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布达佩斯
- 出生日期:1862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1943年10月26日
- 民族族群: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英语:MarcAurelStein,1862年11月26日—1943年10月26日),英籍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883年获土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1900年起,在英属印度政府支持下,斯坦因先后四次进入中国新疆和甘肃省境内,进行地理测量和考古调查,并盗掘走大量珍贵文物。1900年5月~1901年7月探察塔里木盆地南侧地区。自克什米尔启程,越帕米尔高原,历塔什库尔干、喀什噶尔、叶城、和田、策勒、于田、民丰、安迪尔诸绿州,重点考察了约特干、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尼雅和安迪尔诸遗址。1906年4月~1908年11月探察克什米尔和兴都库什-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南北道、罗布泊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直至甘肃省西北部,其重点考察遗址有约特干、热瓦克、喀克里克、尼雅、安迪尔、米兰、楼兰及其附近诸遗址、阿斯塔那、敦煌汉长城及两关遗址、莫高窟、万佛峡、嘉峪关及明代长城和交通线、锁阳城等遗址。1913~1916年考察了塔里木盆地南缘、敦煌、额济纳河、吐鲁番和天山北部地区,重点探察了敦煌汉代烽燧、居延烽燧、黑城、高昌故城及墓地、北庭故城等遗址和墓地。1930年,他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第四次探险考察,因中国学者的反对而未完成。晚年致力于探察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及古罗马长城遗址,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做了多次考古调查。考察期间在中国西北地区掠走巨量珍贵文物,现分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印度事物部图书馆、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等处。斯坦因一生著述颇丰,如《古代和田》《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斯坦因西域考古记》等。他在中国的发掘和调查,对中国的文化遗产造成了灾难性后果,致使大量遗址受到损坏并失去原保存环境而受到进一步侵蚀,文物和资料流失国外。对西方来讲,这些文物除了丰富博物馆的收藏外,还奠定了其东方学研究基础。
斯坦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遁甲符应经
北宋杨惟德等撰。3卷。遁甲或称奇门遁甲,为古代术数之一。十个天干中,以“乙、丙、丁”为“三奇”,以八卦的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奇门”;十个天干中“甲”为魁首,但贵而不显,“六甲”常隐藏于“戊、己、庚、辛、壬、癸”所谓“六仪”之内,三奇、六仪分布九宫,而“甲”却不独占一宫,故名“遁甲”。该书解释说:“遁者,隐也,幽隐之道;甲者,仪也,谓六甲、六仪在有直符天之贵神也,常隐于六戊之下。”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内容极为丰富,有“阳遁布局法”、“阴遁布局法”、“九宫吉凶”、“奇门路应”等,并已掺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如“真人闭六戊”、“真人步斗法”、“六甲阴符”、“履阴符令敌兵不起”。遁甲之术盛于南北朝,逮至宋代,好事者援之以谈兵,故该书亦“以遁甲论行军趋避之用”,直至“履阴符令敌兵不起”。明人王巽称该书“亦兵家之枢机,义与孙子兵法相符”,可“合而用之也”。
丽石的日记
短篇小说,庐隐著。《丽石的日记》是惊世骇俗之作。小说中的丽石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个要奋斗的女子。她要奋斗却又找不到出路,只能陷于烦闷之中。好不容易在同性朋友沅青身上找到一点精神安慰,不料沅青最终与她的表哥恋爱,结婚弃丽石而去,这对丽石是一个致命打击,最终她在“忧郁而死吧!忧郁而死吧!”的绝望哀叫中死去。
苏曼殊散文选
汇集了苏曼殊散文、诗歌所有代表之作。他的散文,多为政论性的杂文。
尊经阁记
《尊经阁记》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的着眼点不是“阁”而是“尊经”,所以文章的重点并未放在其阁之规模、样式及内部结构上,而是阐述儒家经典的作用和意义,抨击不能正确对待儒家经典的现象,从理论上说明了“尊经”的重要性。充分表现了王守仁看问题的思想的深度、角度与一般文人的不同。
大学疏义
《大学》注本。宋金履祥撰,一卷。履祥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浙江南溪人。不仕于元,专事著述。曾事同郡王柏,又从学于何基之门,对濂(周敦颐)、洛(程颐、程颢)、关(张载)、闽(朱熹)之学,造诣颇深,有《尚书考注》、《通鉴前编》、《孟子集注考证》等著作。当初,朱熹作《大学章句》,又作《大学或问》申明旨意,其后《章句》屡改而《或问》未变,故前后牴牾,学者疑之。胡凤丹认为,朱熹为《大学》作章句,又作《或问》,“一年之中,《章句》屡更,而《或问》未改,二书不甚相符,故学者疑之,此仁山先生(金履祥)《大学疏义》所由作也”(胡凤丹序) 。本书主旨在于为朱熹补正其所未及,《大学》正文之后,首先发明字句本意,然后阐发其意旨。履祥信守朱熹的天理论,主张尽天理、灭人欲。
楞严经直指
楞严经直指,十卷,明圅昰疏,今释序,今辩序。其嗣法门人今释序之曰:‘吾师天然是和上,宴坐丹霞,以三月成直指。(中略)言言本色,不借华词。其不可思议之妙,实有与诸家回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