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恩格斯
  • 姓名:恩格斯
  • 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普鲁士邦莱茵省巴门市
  • 出生日期:1820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1895年8月5日
  • 民族族群: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巴门市一个工厂主家庭。1837年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被父亲送到不来梅一家商行里学习经商。在此期间,他接近了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曾撰文抨击普鲁士专制统治。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同时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小组,写了《谢林和启示》一书,批判了谢林的神秘主义。服兵役期满后于1842年11月到英国曼彻斯特,在他父亲同别人合营的企业里工作。他还经常到工厂里和工人住宅区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状况,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于1845年3月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控诉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能够争取自身解放的阶级。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把资本主义看作历史现象,提出消灭私有制主张,表明他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844年8月底至9月初,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了马克思,两人从此结成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


1844—1846年间,他们合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846—1847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先后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魏特林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尖锐斗争。1847年他们又一起加入和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恩格林为同盟起草了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受同盟委托,他和马克思合写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指导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后,他同马克思一起回到德国,创办了《新莱茵报》,进行大量的革命工作。1849年5—7月,他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失败后到达伦敦。为了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1850—1852年写了《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两书,后一部著作对武装起义作了重要的论述。为了支持马克思写作《资本论》,他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一家度过艰难生活。


1850—1870年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又去从事那“该死的的生意经”。第一国际成立后,他同马克思一起积极参加领导工作,并同各种机会主义派别进行了原则性斗争。第一国际解散后,由于马克思正在从事《资本论》的写作,他承担起在同敌对思潮作斗争中发表他们见解的任务。从1876年5月到1878年7月,他对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妄图推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杜林,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写成了《反杜林论》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该书的哲学部分批判了杜林的唯物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1873—1883年,他致力于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写下了许多论文、札记和片断,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恩格斯逝世后,这些论文、札记和片断被编辑成《自然辩证法》一书。马克思逝世后,他担负起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1885年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卷;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阐明了婚姻和家庭形式的历史变化,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产生的过程,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9年亲自组建第二国际,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晚年他给各国活动家写了大量的书信,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病逝。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

猜你喜欢的书

火花

火花

《火花》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心地单纯、性情豪爽的银行家德莱恩跟社会习俗格格不入的一些表现,使故事悬念丛生,直到最后才揭示了这种表现的根源。伊迪丝•华顿对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敬重在这篇小说中充分反映出来。

勿庵历算书记

勿庵历算书记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

喉科专著,二卷。清郑宏纲撰。刊行于清道光十八年。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生于清雍正五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安徽歙县人。世医出身,其父郑于丰从福建人黄明生处得喉科秘本,用之于临床,多获良效。郑氏禀家学后从事临床,此时正值白喉、猩红热等烈性传杂病流行,故在长期治疗白喉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根据家藏喉科秘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撰成此书。后经其子补充,由冯棻刊行于世。本书条目清晰,编排有序,内容简明,分上、下两卷。上卷列咽喉说,喉科专论、诸风秘论,阴阳论、辨面色论、坏证须知、论证等医论十七篇,统论咽喉之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之证治。如首论咽喉解剖部位及生理意义,指出咽喉是呼吸消化之门户,“人之一身,惟此最为关要”。次论咽喉科病总的治疗原则,批评时医“乱投凉剂,或误用刀针夭枉人命”的作法,提出“识症真,先治而后调理”的基本治疗原则。继则详论咽喉病之病机、诸风病症,并对坏症进行探讨,提出十一种不治之症,强调遇此症宜细心调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斗底风、咽疮风、义喉风、鱼鳞风等三十六种常见喉风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大法和具体方药,一一明论,并收集治疗喉风诸方如紫正散、地黄散、开关散等三十九首,每一方均标明主治、药味、剂量、服法等。下卷则以论述喉科疾病的针灸治法为主,主要以歌诀形式写成,有歌有注,易学易记。如对行针手法编成十二首歌诀,包括取穴、持针、温针、进针、指循、摄法、退针、搓针、捻针、留针、摇针、拨针等,阐述十分详细。另外,对针禁忌法、补泻要诀、针灸诸则、喉风诸证针刺要穴以及十二经穴取穴法等,也一一进行讨论。更为突出的是本书对白喉等已有较深认识,提出:“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并用养阴救肺汤治疗,迄今仍为临床医家习用。综观全书,内容丰富,切于实际,深受医者推崇,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喉科专著,是研究喉科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不可缺少的文献。

周易参同契注

周易参同契注

周易参同契(阴真人),原题「长生阴真人注」。但书中引述隋朝萧吉、唐初李淳风著作。故近人陈国符考证此书当为唐人以东汉阴长生之名而作。《通志•艺文略》着录「阴真君周易参同契三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参同契》注本之一,以外丹说解释经文。谓大丹分八种而三品最尊,上品为神符自雪九转金液大还丹,中品为紫金丹砂,下品为紫金丹。此三品丹「鸟食成风,蛇饵为龙,人服长生」。其炼丹法大抵以土为炉,置鼎器于其上,入药固济后升火烧炼,其炼丹程亭为「朱化为汞,汞变为金,金变为砂,砂化为丹,故曰还丹」。亦即以天然丹砂烧炼后复变为金砂,还归本体而成还丹。合丹之后,先启告上清而后依法服食。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五代王仁裕撰。一卷。仁裕字德辇,后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以文辞知名,历仕晋、汉、周三朝,入蜀官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皆系社会传闻,列一百四十六个标题,每条少则一、二十字,多则二、三百字,全书约万余字。内容以奇异物品为多,如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自暖杯、照病镜、警恶刀、龙皮扇,夜明杖等等,均属不实奇物。记人物事迹,亦多与史实不符,然初具故事情节。有些故事具有史料价值。历来版本流传较多。卷数各异。如《续百川学海丙集》、《历代小史》、《五朝小说》、《唐人说荟》、《说库》 等丛书均题一卷。《顾氏文房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均题二卷。《四库全书》题作四卷。《旧小说》只收二则。

曹野人先生传

曹野人先生传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