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环

- 姓名:任环
- 别名:字应乾,号复庵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长治(今属山西)人
- 出生日期:1519
- 逝世日期:1558
- 民族族群:
任环(1519-1558),明长治(今属山西)人。字应乾,号复庵。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知广平、沙河、滑县等县,皆称名宦。三十年迁苏州府同知,训练民兵抗倭建功。三十二年驰救太仓,于上海、阴沙、宝山、南沙几处连战连捷。擢按察佥事、苏松兵备道。三十三年以守苏州功,进山东右参政,兼副使、兵备道。次年居丧夺情任事,于常熟、吴江、嘉定等地获捷,倭寇平。三十六年回籍守制。卒赠光禄寺卿,建祠苏州。祀吴郡名贤。为文高简有法度,著有《山海漫谈》。
任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冰壁
长篇小说。作者〔日本〕井上靖。发表于1956—1957年。作者的力作之一。小说的背景是1955年发生的一次登山遇难事件。作者着意表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背后各类人的心理。主人公鱼津与好友小坂利用新年假期向前穗山进军。小坂此行的目的在于忘却对于已为人妻的美那子的爱恋。就在小坂将要到达峰顶时,尼龙绳索断了,小坂丧生。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介议论纷纷,使鱼津陷入苦境。此时,小坂之妹向他表示爱慕之情,而鱼津却为美那子所吸引。为了斩断对美那子的思慕,鱼津又一次登山,但不幸为落石夺去生命。作者以社会注目的事件,展开丰富的想像,将世俗道德与登山者的无偿行为对照进行描写,塑造出鱼津这种不顾危险、勇往直前的勇者。同时暗示这些勇者不谙世事,在现实社会难以存身。
江文通集
诗文别集。南朝梁江淹(字文通)作。江淹文集最早为自己生前编定,《梁书·江淹传》:“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所载不同:“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集》九卷。”注云:“梁二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前后集各十卷。自宋代起,一般只著录十卷。现存江淹集有《自序传》说:“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但《自序传》写于35岁,其集中可考订写作年代者大都作于此前,此集当是“前集”,“后集”早已亡佚。江淹集现存版本有十多种。依照编排方式可分二类:一是按赋、诗、文大类编次,又按年代排列,如《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刻本《梁江文通文集》10卷(附清叶树廉辑《校补》1卷)、明万历间汪士贤辑刻《汉魏六朝名家集》本及元钞本;二是既分赋诗文大类又分章表启诏等小类,如明代张燮刻本《七十二家集》、稍后张溥辑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江醴陵集》(《四库全书》本作《梁江淹集》)2卷。《四库全书》所收《江文通集》4卷,为清乾隆间梁宾以张溥本为底本、用汪士贤本等校订刻印。明万历间胡之骥注刻的《江文通集汇注》,是现存唯一注本。此本共10卷,卷一、二收赋,卷三、四收诗,卷五至卷十收颂、赞、章、表等文,今由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李长路、赵威点校本,卷末附有“江文通集佚文”、“南史江淹传”,江淹作品于此大体齐全。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篇乃元始天尊告妙行真人云:常念众生处于三毒十恶之世,被六天魔王、五府瘟曹等妖邪伤害。天尊乃命北方真武神将巡察诸天,录善伐恶,辅正除邪。天尊又垂示消灾免厄之法,谓众生常以三元八节、甲子庚申等日,烧香持斋,志心归命朝礼北方四十九位灵应天尊,谢过忏悔,即可消诸罪戾,免受厄难。本篇部分内容文字与《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相同。
蚀
三部曲,长篇小说,茅盾作,包括《幻灭》、《动摇》、《追求》 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曾先后于1927年至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1930年5月开明书店以 《蚀》为总名出版单行本。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个三部曲表现了“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1) 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即到面前时的幻灭; (2) 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 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幻灭》所取的是一种单线结构,故事的背景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它的主人公静女士,是一个“不断的在追求,不断的在幻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动摇》把故事的背景放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时武汉附近的一个小县城,反映当时复杂剧烈的阶级斗争和五光十色的社会动态。“三等劣绅”胡国光投机钻营,混进革命队伍进行破坏,而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软弱动摇,使得反革命势力有机可乘,小说以这两人为中心形成两条线索,时有交叉; 《追求》则描写了王仲昭、张曼青、章秋柳这三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生活的不同追求。《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三部曲长篇小说,几乎是和历史进程同步问世的,它是大革命时代中国社会风貌、阶级斗争格局的迅速而真实的艺术反映,它真实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中的曲折而痛苦的心理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作者自己的苦闷、彷徨的心境。小说在鲜明而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塑造了一群“时代病”患者,特别是“时代女性”的形象,她们有正义感,极想有为,不愿与旧世界同流合污,但由于自身的狂热性、软弱性、动摇性,最终还是陷入苦闷、迷惘和幻灭。作者那种自觉地追求主题和题材的重大性、史诗性的创作特色,在长篇中有着生动的体现,这些都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开出了新生面。
帝制运动始末记
发表于1916年《东方杂志》第十三卷第10期,第七及八、九、十号,作者杜亚泉,署名高劳。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杜亚泉虽专心著述,但也十分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改革。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帝制运动始末记》《天意与民意》等文章,对袁世凯复辟进行无情的鞭挞。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
简称《如意轮观门义注秘诀》、《如意轮观门义注》。密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属瑜伽密教莲花部注释书,注释如意轮中心真言及布字观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