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暄

揭暄
  • 姓名:揭暄
  • 别名:字子宣,号韦纶
  • 性别: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广昌(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613
  • 逝世日期:1695
  • 民族族群:

揭暄(1613-1695)明末广昌(今属江西)人,字子宣,号韦纶,别号半斋。明末诸生。青年时游学南京、镇江等地。明亡,随叔父揭重熙起兵抗清,失败后居闽赣山区,究心学术。清顺治十六年(1659)从学于方以智,卒年八十余岁。喜谈兵,善于提炼概括古代兵学 理论,并证以古代战例,进行深刻富于哲理的论说。主张用兵要因敌、因己、因时、因天、因地灵活变化,要求“神明其法”而不是拘泥古法,强调以法治军和上下和睦等。揭暄除“言兵”外,还精天文历算。康熙己巳 (1689) 年著《璇玑遗术》 (一作《写天新语》)七卷。书成以草稿寄梅文鼎,梅氏称道“深明西术”(《四库提要·子部·天文算法类存目》有著录)。与方以智、邱维屏、甘京、游艺等交往甚密。治学涉及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等。注重西学,著有《揭子遗书四种》(即《兵经》、《昊书》、《战书》、《性书》)、《写天新语》、《天文问答》、《二怀篇》、《道书》、《帝王纪年》、《禹书》等,并校勘以智《通雅》。曾为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和游艺的《天经或问后集》做注释。

揭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遥远的野玫瑰村

遥远的野玫瑰村

《遥远的野玫瑰村》九篇文字讲的或是生者对逝者的眷恋不舍,或是身处绝境的人绝处逢生得到来自异世界的人或动物的帮助,故事引人若“日本聊斋”,给人一种在困顿中犹有光明,逝者总会化成种种形状来帮助生者的希望,读来让人动容难忘。本书曾获“野间儿童文学奖”。

前八品仙经

前八品仙经

也称《太上吕祖开天皇极证真阖辟洞妙仙经》,共二卷。据《八品仙经原序》言,此经大概是吕喦著。八品包括:太极化育品、五行端孝品、诚悌导引品、正忠示教品、信实达道品、保精固命品、气合伭元品、神化无为品。《前八品经小序》载:一、二品授于广陵,三、四品授于金陵,五品授于毘音皮陵,六、七品授于信州,八品授于临江。又认为《八品》主于道而辅以儒释,体用颇合乎《中庸》,其指归无异于《楞严》、《圆觉》。由浅而深,由外而内,由显而微。由五行而万物,由伦常日用而身心性命,无所不该,无所不晰,高不可揆,深不可原,阐之而彰三光,舒之而弥六合,随之而不见其后,迎之而不见其前。游方之内者,玩绎而有得于此,则将忠君孝亲、遵礼法、去凶暴、笃于自修,以养其名;游方之外者,玩绎而有得于此,则将息虑绝欲、炼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此之谓不虚生,此之谓长生,此之谓无生。《八品仙经自序》载:仙经著于五陵,大旨宗贯三家,汇音毁归万理,谕教忠孝,勤勉德功,无不襄益王化,协赞天工,自身而家,自家而国。斯之推,由博而简,由显而密;斯之用,诣于神化之极,不越夫格致诚正为归。

吴保安传

吴保安传

即《奇男子传》。唐代传奇小说。牛肃撰。原文本是牛肃《纪闻》中的一篇。明人陆楫《古今说海》,收入本文作1卷单行。《丛书集成初编》亦收入,即《太平广记》卷166“吴保安”条。《五朝小说》、《唐人说荟》亦作为单行本收入,称《奇男子传》,误题作者为唐人许棠。故事梗概是说唐宰相郭元振一次派姚州督李蒙平息南方少数民族之乱时,命从侄郭仲翔随军立功。吴保安以同乡关系求郭仲翔保荐,仲翔已为之求得一职,但因战事突发,吴未到任,李蒙既战死,郭仲翔也被俘。郭托人捎信给吴,求筹措千匹绢赎身。吴变卖家产,出外经商,不顾妻子,10年始得700匹。幸得后任姚州督杨安居资助,始赎回郭仲翔。仲翔以功升官,处理完母丧,开始寻吴保安报恩,恰值保安夫妇客死蜀中。仲翔遂亲负其骸骨,徒步归葬魏州,守墓3年,为保安之子娶妇,并让其官职。此故事有事实根据,《新唐书》卷191《忠义传》亦记吴保安事。吴、郭2人友情感人。吴保安弃家救友,奋斗10年不负所托。郭仲翔知恩必报,为吴夫妇处理后事极周到。一对仅有一次书信来往的朋友能有如此笃诚,难能可贵。明代冯梦龙辑刊的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有《吴保安弃家赎友》一篇,亦演说此故事。

佛学经典100句——法华经

佛学经典100句——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属于初期大乘佛教经典。内容相当多元丰富,讨论的问题诸如:如来出世本怀、菩萨如何践行菩萨道、女性可以成佛吗,恶人如提婆达多可以成佛吗,是相当根本的问题,也是当代思潮有兴趣或不能忽视的议题。本经也是一部文学作品,著名的“法华七喻”脍炙人口,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医子喻。以譬喻说法是本经的特色之一。例如药草喻,以上中下三种草木为喻,说大雨普施大地,而众生根器有别,雨露滋润秉承有异;在火宅喻举牛车、鹿车、羊车为喻,指出各种车种为各人所喜好,承载量亦各不同。

大七宝陀罗尼经

大七宝陀罗尼经

一卷,失译。说七佛之陀罗尼,能除众生之畏怖。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全一卷。隋代法智译。又作分别善恶报应经、业报差别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系佛陀对婆罗门童子首迦(梵S/uka )宣说善恶业报之差别。梵语s/uka 译作鹦鹉。本经另有同本异译(汉译本)之鹦鹉经等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