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
  • 姓名:曹操
  • 别名:字孟德
  • 性别: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 出生日期:155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
  • 民族族群: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世称魏武帝,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出身低微,父为宦官养子。他年轻时就聪明机灵,富有权术,又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早年举孝廉为郎,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不久调任顿丘(今河南省浚县西)县令,拜议郎。黄巾起义爆发后,受任为骑都尉,因镇压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波才所领导的黄巾军有功,升为济南相。初平三年(192),任衮州(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牧,分化、诱降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黄巾军30余万,男女百万余口,编其精锐,号为青州兵。从此,曹操的势力开始壮大。


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几年之间,先后败袁术、灭吕布、平张绣。建安四年(199),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决战,次年,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大败袁军。接着,北征乌桓,清除袁氏残余势力,后又击败韩遂、马超,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任丞相,同年率军南下,试图一举统一南方。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军用火攻击败。建安十五年(210),颁布《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维护国家统一的志向和忠于汉室的决心。建安二十一年(216),受封为魏王。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病重,秘密命令亲信,他死后安葬时,要设置72座假坟,防止真坟被盗。遗命后宫姬妾要勤习女红,以卖鞋自给。庚子日,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统治期间,在北方大兴屯田,兴修水利,改革赋税,颁布租调制度,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他在用人方面重视才能,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多次下令求贤,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他不仅任用官员注重才学,在选择女婿时也注重德才兼备。他有个美丽的女儿,许多王孙公子来求亲。曹操拒绝了他们,却选择了博览群书,谈吐不凡的丁仪,尽管丁仪相貌不雅,一只眼还是瞎的。


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爱钻研兵法。他仔细研究《孙子兵法》,结合实战体验,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著作。他还多才多艺,长于书法,精于围棋,文学上也有很高造诣。所作诗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龟虽寿》、《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后人传诵不绝。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之一。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操发动的封建兼并战争,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有利于社会发展;采取的恢复生产的措施及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有利于文化发展。正因为如此,《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其“抑真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


猜你喜欢的书

耕禄稿

诏曰民以食为天食不可缺则民不可惰尧敬授禹粒乂盘庚曰力穑乃有秋此古者驱民之农使着本而食其力我国家躬籍以供祀典制地以行仁政诏寛减赋租勉率亦云至矣比年以来叹愁转徙壮者不縁南亩而无常心岂斧斤夺其时欤繇役分其力欤厚敛以困之欤朕知无逸艰难亦惟责躬惧徳弗类方春时和土膏脉起民事不可缓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劝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稼者锄之尔父老率子弟孝悌陈敷菑覃播载于胥斯田既顺既宣则自今以始岁其有秋民无阻饥乃朕之意

金箓延寿设醮仪

金箓延寿设醮仪,原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亦当为明代道士所编,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金箓」在道教中指天帝的诏书,故道教为人间帝王所设科仪称「金箓斋」,是专为帝王祈福延寿而举行的科仪。本篇所载科仪亦用于皇帝圣诞设醮祈寿,并有初献、亚献、终献等三献仪式。《金箓延寿设醮仪》的行仪节次有:各默礼师存念如法、鸣法鼓二十四通、请称法位、降两班圣位、降圣、云舆、重称法位、宣词、进状、法事、重称法位、送圣颂、存神烧香、回向。此科仪本指出,设醮法师可以至「真无极大道」、「三清上圣」、「昊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御前,请求以他们为首的众神,达成自己的愿望,希望能使皇帝「寿增圣筭」、「皇图永固」、「圣寿万安」,并愿风顺雨调、国富民强。本篇仪节文辞较《金箓上寿三献仪》一书更为长冗,上启之神亦较多。

推易始末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本义》尽管在卷首载有卦变图,但只是孔子之易,未能著为文王、周公之易,因此上稽干宝、荀爽、虞翻各家,凡是有卦变卦综之说,与宋代以后相生、反对各图全列于卷内,而把推易折衷之图附在后面。朱熹说卦变是易中之一义,但毛奇龄却认为是演画系辞的本旨,未免有所偏执。然易义深广宏大,触类旁通,见智见仁,各明一理。因此此书亦能够与所撰 《仲氏易》相互发明。收入 《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龙威秘书》本。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苇碧轩诗集

宋诗别集。1卷。翁卷著。集中作品题材比较狭窄,大多为寄赠、送别及身边琐事的描写,但也时有壮志难酬、潦倒终身的愤懑心情的流露。如《赠张亦》诗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男儿”报国无门的愤慨。《观落花》诗则以东风无情摧落花,喻身世漂零之感。另外,还有少数诗作关心民间疾苦。叶适为翁卷诗作序,称其诗“自吐性情,靡所依傍”,有自然流畅的特点。这在其田园诗中表现尤为突出,如《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种田。”

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撰。此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篇家训。作者在文中教导儿子,要“以俭为美”,决不可奢靡腐化。作者训诫儿子,是以维护封建家族出发的,但处于奢侈腐化的时风中,作者能够超出流俗,提倡俭素,反对奢侈,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家训,此文避免了板着面孔的枯燥说教,在亲切的说理中,援引了许多正反两面的实例,把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文章显得充实而有说服力。这是此文写作上的突出之处。全文5个自然段,首段现身说法,叙述自身力排众议,“独以俭素为美”的情形,第二段称赞宋朝初年尚俭的世风,批评后来侈靡的陋习。第三段列举了为政清廉的“大贤”,借他们的口,说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第四段阐明俭的好处和侈的恶果。末段再列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事例,让事实说话,使人由衷地信服。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