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龟年

彭龟年
  • 姓名:彭龟年
  • 别名:字子寿,号止堂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
  • 出生日期:1142
  • 逝世日期:1206
  • 民族族群:

彭龟年(1142—1206),字子寿,号止堂,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性颖悟,读程氏《易传》,至忘寝食。乾道五年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请祠养亲,淳熙十二年,主管建昌军仙都观,以“毋自欺”名斋,请益于张栻、朱熹,义理益精。丁内艰,执丧尽礼,编类《五致录》。光宗即位,召为太学博士。绍熙二年,兼魏王府教授,除国子监丞,为御史台主簿。三年,纂集《朝参须知》。林大中辟充御史台主簿。四年正月,除司农寺丞,三月,除秘书郎,十二月,除起居舍人。五年,奏进《内治圣鉴》,屡请光宗朝重华宫。宁宗即位,擢中书舍人,除侍讲,九月,除吏部侍郎。借吏部尚书,充金国吊祭接送伴使。朱熹见绌,请与并斥。累疏论韩侂胄奸,除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以疾丐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六月,落职罢祠。五年,追三官勒停。嘉泰三年秋,复元官,再奉兴国祠。开禧二年,起知赣州,以疾辞,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俄除宝谟阁待制致仕,卒于家,年六十五,谥忠肃。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敷陈明确,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庆元“伪学”之禁,士大夫多附和,唯龟年特立不变。著有《经解》、《祭仪》、《训蒙》等,均已佚。有文集四十七卷,绍定三年其子彭铉刻于湘西精舍,魏了翁为序。今仅存辑本《止堂集》二十卷,有《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二五九三至二五九五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六二九四至六三○九收其文十六卷。事迹见楼钥《宝谟阁待制致仕特赠龙图阁学士忠肃彭公神道碑》(《攻媿集》卷九六)、《宋史》卷三九三本传。

彭龟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承诺

承诺

《承诺》是在迪伦马特之前完成的电影脚本《光天化日之下》的基础上创作的。作者在这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叙事结构,采用了一种错综交织的叙事形式,形成了更加广阔的叙事空间。这部小说多层次多视角的表现既是对主人公近乎宿命的正义感的悲剧性讽刺,因为他的理想追求与现实格格不入,也是作为侦探小说作家的小说叙事者的自我嘲讽,因为他试图将这种叙事表现为人的理性和信仰的必然见证,同时是对传统的侦探小说的戏讽,因为它要以成功的侦探结局来伸张正义。《承诺》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侦探小说安魂曲”。

史学方法导论

史学方法导论

《史学方法导论》系作者(傅斯年)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稿。原书七讲,现仅存第四讲,原“拟目”保留供读者参考。编者还从《傅斯年全集》中选录了十篇与其史学理论相关的文章。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致蔡元培:论哲学门隶属文科之流弊、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等。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教育家蔡元培著。是作者在辛亥革命后,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所作。发表于1912年2月11日出版的《临时政府公报》第13号。此文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作者对于新教育方针的主张。他对清末制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进行了批评。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和谐发展的方针。认为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者和超轶乎政治者两大类。前者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此二者反映了富国强兵的要求,还有公民道德教育,其内容是法国革命新提倡的“自由、平等、亲爱”。后者包括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在教学实施中,五育所占比例不同,军国民教育占10%,实利主义教育占40%,德育占20%,美育占25%,世界观占5%。所设修身、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学、图画、唱歌、手工、游戏等课程,在“五育”教育中分别具有不同意义。1912年9月北京教育部,根据此文精神,颁布《教育宗旨令》,明确规定国家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文编入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4年9月出版。

授经图

授经图

二十卷,明朱睦㮮著。《崇文总目》有《授经图》三卷,叙《易》、《诗》、《书》、《礼》、《春秋》三传之学,但其书不传。宋章俊卿尚溯其宗派,各为之图,然不完备,且多舛讹。此书即因章氏旧图而增益之。首为授经世系,次诸儒列传,次诸儒著述、历代经解名目卷数。每经四卷,五经二十卷。其义例称周、汉至金、元作者凡一千一百三十二人,明代三十九人;经解一千七百九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一人。清虞稷与龚翔麟校刻时,又新增作者二百五十五人,经解七百四十一部,六千二百一十八卷。书以汉代经学年久失传,因溯其专门授受,对西汉经学传授考辨最详。是一部研究五经自汉迄明传授流演的参考书。今存《四库全书》。

岁华忆语

岁华忆语

余家金陵,地当都会,为士大夫渊薮。风俗习尚,华而不侈。佳时令节,人家祭祀宴乐,及里巷间往来酬酢之礼,故多鄙俚,足资谐笑,然亦往往而近于古。盖先民敬爱亲乐之意,恒于是乎寄焉。语曰:“百姓足而后知礼义。”

善乐长者经

善乐长者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善乐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