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

房龙
  • 姓名:房龙
  • 全名: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 性别:
  • 国籍:荷兰
  • 出生地:鹿特丹
  • 出生日期:1882
  • 逝世日期:1944
  • 民族族群: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1882年出生在荷兰的鹿特丹,房龙从1903年后在美国、德国求学,获得博士学位,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


房龙在上大学前后,屡经漂泊,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有一度还曾经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风趣的技巧。


他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


1913年起他开始写书。


1921年,《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在久违近半个世纪的今天,又被国人重新发现, 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


1944年3月11日,因患心脏疾病死于康涅狄格州老格林尼治自己的家中,终年62岁。葬于老格林尼治公墓。在他去世之前,他的著作销售的总数超过600万册。

猜你喜欢的书

无为集

无为集

诗文别集。北宋杨杰撰。十五卷。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今属安徽)人。嘉祐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知润州,除两江提点刑狱。是集为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无为军知赵士粲所辑,并作序。凡赋二卷十一篇;文八卷,有序十六篇,题跋四篇,记八篇,杂文七篇,表启三十四篇,碑志三十五篇,计百○四篇;诗五卷,古诗三十八首,律百二十四首。杰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游,诗大致属元祐体。其律诗易者近白居易,奇崛处偶似卢仝。集中如《补正三礼图序》、《皇族服制图序》及诸奏文,皆有关于典制。今观之,其诗情调未深,但也有规格;其文才亦稍弱,但颇有根底。《勿去草行》:“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公卿盛树悲如麻,公卿去后门无车。”,世态人情比照古今。是集编次也略欠完备。有《四库全书》本,又有民国九年(1920)刊行《宋人集乙编》本,附民国李之鼎《校记》一卷。

谗书

谗书

文别集。唐罗隐著。皆讽刺小品,作者谓用以“自谗”,故名。《郡斋读书志》著录《谗书》五卷,原本久佚,长期赖抄本流传。今传《谗书》五卷刻本,系清嘉庆间吴骞据吴翌凤抄本校补印行,附校一卷,辑入其所刊《拜经楼丛书》。隐有《甲乙集》已著录。此编为罗氏散文集。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未见此编,清人张瓒辑《罗昭谏集》,亦未包括此书全帙。嘉庆间,吴骞得抄本,刊入《愚谷丛书》(即《拜经堂丛书》),此编才广为传诵。

文房四谱译注

文房四谱译注

古代笔、墨、纸、砚专著。又名《文法四宝谱》。五卷。北宋苏易简撰。苏易简,字太简。陕西武功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仕途得意,官至翰林学士。徐铉说,其“始以世家文行,贡名春官,天子临轩考第,首冠群彦,出入数载,翱翔青云,彩衣朱绂,光映里闬”(《文房四谱序》)。苏易简认为,泱泄古先之道,发扬翰墨之精”莫不由此四宝。“苟缺其一,虽敏妙之士如廉颇,不能将楚人也。尝观《茶经》、《竹谱》,尚言始末成一家之说,况世为儒者,焉能无述哉?因阅秘府,遂检寻前志,并耳目所及,交知所载者”(《文房四谱后序》)。宋雍熙三年(986)撰成此书。 《文房四谱》前二卷为笔谱,汇集了各家造笔的经验和技术。卷三为砚谱,叙述各地名砚制作工艺。卷四为纸谱,介绍各种纸的名目、加工、用途。卷五为墨谱,记载名家造墨经验。各谱体例为一、叙事,说明沿革、产地;二、叙制作,介绍研制技术;三、杂说,采纳有关典故、轶闻;四、辞赋,汇集有关赞咏诗词。苏易简在书中“讨其根源,记其故实,参以古今之变,继之赋颂之作,各从其类次而谱之,有条不紊,既精且博”(徐铉《文房四谱序》)。此书是系统研究我国古代笔、墨、纸、砚的重要资料。 通行版本有《丛书集成》本。

清代野记

清代野记

书所记为有清一代,尤其是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间朝野轶闻。或为朝廷大事如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或为乡曲巷谈诸如文艺、交游、人物、风俗以及官场百态、社会奇闻等,皆作者亲历亲见或闻于亲历亲见者。而举凡所闻之事,又必标明闻于某人或某人云,皆确凿有据,非凿空之谈。内容丰富,记载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法句经译注

法句经译注

佛教经典。亦称《法句集经》、《法句集》、《昙钵经》、《昙钵偈》等。古印度僧人法救(Dharmatrata,约前1世纪)著。早期佛教经典主要是以偈颂形式出现的,法救从各种佛典中“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而编著此经。该经主要收录了佛教的一些道德格言,阐述了佛教遵奉的道德准则,主张抛弃世俗欲望,诵经读典,守戒行律,追求佛教智慧,以求清静解脱。该经通常被看成是佛教的入门读物,南传佛教上座部国家以此为佛教必修之课。此外该经许多偈颂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意蕴深长,在巴利佛教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现已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佛母般泥洹经

佛母般泥洹经

全一卷。刘宋慧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述佛母大爱道比丘尼入灭送终等有关之事迹。西晋白法祖译之大爱道般泥洹经为本经异译,较本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