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韦伯斯特

- 姓名:简·韦伯斯特
- 别名:
- 性别:女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纽约州
- 出生日期:1876
- 逝世日期:1916年
- 民族族群:
简·韦伯斯特(1876—1916年)原名爱丽丝·简·韦伯斯特,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纽约州的佛雷多尼亚,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家庭中,父亲是Charles L. Webster出版公司的合伙人,母亲则是《汤姆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侄女。从小爱好文学,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主要儿童文学作品有《少女丛书》、《长腿爸爸》等。其中 《长腿爸爸》是她的代表作,这是部书信体长篇小说,于1912年出版后深受少年儿童喜爱,获得全社会的广泛好评,以此确立了她在美国儿童文学界不可忽视的地位。
简·韦伯斯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控方证人
伦纳德·沃尔被控谋杀富婆艾米丽以图染指其巨额遗产,他却一再表明自己的无辜。伦纳德的妻子是唯一能够证明他无罪的证人,却以控方证人的身份出庭指证其确实犯有谋杀罪。伦纳德几乎陷入绝境,直到一个神秘女人的出现…… 墙上的犬形图案;召唤死亡的收音机;蓝色瓷罐的秘密;一只疯狂的灰猫……十一篇神秘的怪谈,最可怕的不是“幽灵”,而是你心中的魔鬼。
应许之地
1940年代的纽约,有一群因德国纳粹迫害而逃离欧洲的人。他们侥幸躲过追捕,途径流亡者的“苦路”,历经种种磨难,九死一生,来到“应许之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但恐惧的阴影挥之不去,曾经对未来的憧憬又仿佛是徒劳的希冀。主人公路德维希·佐默是德国人,父亲因纳粹的政治迫害而死,他也被迫在欧洲流亡多年。佐默曾在巴黎跟着一个犹太古董商做学徒,古董商去世后,他抛弃自己原先的身份,继承了古董商的护照,后乘船抵达纽约。和许多流亡者一样,佐默努力重新开始。他经人介绍入住了一家聚集各国流亡者的旅馆,凭借当初在古董商身边和藏身于博物馆时学到的知识在一家古玩店找到工作,与时装模特玛丽亚·菲奥拉相恋……但对于父亲遇害的记忆太深刻,逃亡路上的恐惧感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要融入新的生活并不容易。失根的佐默在这繁华的都市中不知该何去何从……
伤寒温疫条辨
六卷。清杨璿撰。杨璿字栗山、夏邑 (今四川成都)人。先攻举业,后转攻医学。晚客江南。杨氏认为伤寒、温病极易混淆,于是集诸家之说,间附己见,撰成此书。又名 《寒温条辨》。卷一主辨伤寒、温病与伤寒治法辨等;卷二、卷三主辨伤寒与温病之病症,列阳证辨、阴证辨、伤寒温病复病变等; 卷四至卷五为医方辨,列正方一百八十首,附方三十四首;卷六为本草辨,记述药物一百八十八种。剖析伤寒、温病之病证、脉象、治法共九十一则。杨氏友人孙宏智官溧水时,值江南大疫,用其书治疗颇有效验,孙氏便为其刻书传播其名。当时医家浅学者奉此书为准绳。卢文弨、袁枚为之作序,称其书辨证精当。其实杨氏此书全袭陈尧道《伤寒辨证》,稍移次序,改换篇题,增删字句,前五卷中增补甚少,六卷辨论本草为杨氏自纂。陈氏书中所无。此书条分缕析,论述精审,间有发挥之处,亦十分恰切。为杨氏平生临床经验之总结,对热病学说的发展颇有影响。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光绪四年 (1878) 书业德刻本,上海普通书局石印本。
曲论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历代建元考
清钟渊映撰。收录了自汉武帝到明代的各政权年号,十卷。张之洞在《书目答问》史部中有记载,说记载年号的书,李兆洛的《纪元编》最简便,叶维庚的《纪元通考》最详细,而《历代建元考》是早于两书的著作。初期有守山阁本,金壶本。民国30年又由中华书局出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 韩清净,原名克宗。直隶(今河北)河间 人。光绪举人。早年研读瑜珈唯识著作不解其义,发愿从事 佛学研究。长期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1927年创立三 时学会。著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论述记讲义》、 《佛法略谈》等。清净毕生致力于法相唯识的研究。他主张:研究佛典,必先研究法相唯识,而《瑜伽师地论》和《摄大乘论》更是必读的两大论典。他晚年致力于《瑜伽师地论》的校订工作,撰成《瑜伽师地论科句》四十万言,又融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关于此论之疏释,撰成《瑜伽师地论披寻记》七十万言。后来又将二者合编为《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这部百余万言的巨著,可说是清净毕生精力之所注。遗憾的是,此书尚未出版,而清净于一九四九年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