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

- 姓名:王慎中
- 别名:字道思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晋江(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509年
- 逝世日期:1559年
- 民族族群:
王慎中(1509年-1559年),明代诗文作家。字道思,初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晋江(今属福建)人。幼聪慧,4岁即能诵诗。嘉靖五年(1526)成进士,年方18岁。授户部主事,寻改礼部祠祭司主事。时四方名士唐顺之、李开先、赵时春、熊过等都在部曹,他与之讲习,学问大进,时人有“嘉靖八才子”之誉。大学士张璁欲见,辞不赴。后稍移为吏部郎中,因忌者谗言而谪为常州通判。累官至河南参政,又因忤大学士夏言而落职。他壮年废弃,益肆力于古文,当时问业者踵至。卒年51岁。
他是唐宋派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一个转变过程。据《明史》本传记载:“慎中为文,初宗秦汉,谓东京下无可取。已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他在《再上顾未斋》信也说,28岁以前,“徒知掇摭割裂以为多闻,模效依仿以为近古”;28岁以后,“始悟高谈秦汉、鄙薄唐宋的非是”。在文风转变中,他的论文主张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对散文创作的发展有了历史主义眼光;二是强调文章最终应“自为其言”。他的散文创作内容较为广泛。《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非议了封建社会的用人制度,并为朋友的无辜罢免大鸣不平。《盐正刻石记》揭露了官府借捕捉私盐商贩而大肆压榨人民的惨状。《肤功遗爱碑》抨击了那些逐盗之吏的酷虐反甚于盗的事实。《寄道原弟书十七》更直接地控诉了“内官壅蔽,与权勋相倚为奸欺”的弊端。他还热情歌颂了义士们奋勇抗击倭寇的英雄业迹。《海上平寇记》对俞大猷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给予了赞扬。《刻招魂章碑石》为抗击倭寇入侵而死难的人民招魂,写得苍劲悲凉。《封职方主事蔡梅园公墓志铭》,称颂了举业、学书、习画都不成却在行商中致富的商人蔡梅园。他的文章长于铺叙。《胡榕溪及妻李孺人墓志铭》,在描述胡榕溪的品质时,对他的拾金不昧的细节作了详尽的铺陈,使散文增添了文学色彩。他的文章还善于章法。《封郎中郑植庵及妻任宜人墓表》记叙的是郑氏夫妇,却从他们的儿子角度落墨,侧面烘染。
他的诗清丽淡雅,如《登江东城楼》:“花片飞飞柳色深,登楼一倍搅乡心。长堤烟草迷人去,远寺斜阳带磬沉。江水无风时起浪,春云不雨每成阴。踌躇满日谁相会,惆怅前林怅翼禽。”他的诗作有不少意境隽永的佳联。后期诗篇,搀杂讲学,信笔自放,议论过多入诗,成就不如他的散文。
著有《遵岩集》24卷。
王慎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
全名为《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文总集。宋魏齐贤、叶棻编。一百一十卷。所收录皆宋代之文,其中骈文占十之六七。题曰五百家,卷首序目所列姓氏实为五百二十家。文章大多为仕宦应用之作,分为贺表、谢启、制诰奏状奏札、万言书、叠幅、札子、尺牍、青词、疏、祝文、婚书、生辰赋颂、乐语、劝农文、檄文、祭文、挽词、序、碑铭、铭赞箴、颂题跋等类。作者姓名仿照《文选》体例,不书其名,只书其字,因年代久远,有些已难以考见。清朱彝尊曾见徐炯家宋刻本二百卷(《跋言》),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仅见一百二十六卷明抄本。该集收录虽有芜杂之病,但一些宋人篇章专集不传世者,亦赖是书以略存其梗概。有宋绍熙元年原刊本(一百卷)、《四库全书》本。
衡曲麈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明人张琦著。这部论著分为“填词训”、“作家偶评”、“曲谱辨”、“情痴寤言”4个部分。张琦认为“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传奇之曲,与散套异”。在“填词训”里,他着重论述了散套填词的注意事项。在“作家偶评”里,他对明散曲和传奇作家的成就和风格分别进行了评说,其中不乏高论。如其论汤显祖《牡丹亭》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可谓独具只眼。在“曲谱辨”里,他提出“专在平仄间究心,乃学之而陋焉者”。亦可谓高见。《衡曲麈谭》原附于《吴骚合集》卷首,有明刻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又有《读曲丛刊》、《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将《衡曲麈谭》点校辑入第4册。
元音遗响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前八卷为胡布诗,又名《崆峒樵音》;后二卷为张达、刘绍诗。三人都是元朝遗民,很少在书中见到有关他们的诗与人的资料,故其爵里、仕履均不详。从本书考知:胡布字子申,张达字秀充,刘绍字子宪。刘绍为胡布姻家,曾入汝南王幕府。胡、刘二人在元末皆曾参谋军事。又从胡布诗句“我时瘴疠使,分迹南荒最”、“自我使岛夷,衔命出蛮障”,知胡布还曾奉使海外。胡布有《入理问所作》及《丙辰岁狱中元夕》诗,注称: “先生以高蹈有忤时政而被谪。”他在《丙辰十月初五发龙江》诗中,又有“羁人得遣如承檄,日暮登舟似到家”之句。丙辰是洪武九年(1376),几近写出他为明朝征而不屈,被遣,既而获释的经历。至于在另诗中有“想见霓旌拥行在”之句,是在顺帝北狩后所作,也就看出胡布旧国之思拳拳不置,其志节可见。他的诗,格调高古,不失汉、魏遗意。虽然声名不很显赫,其遗集尚犹可存。此书有四库本。
椒生随笔
八卷。清王之春撰。之春字爵棠,清泉 (今湖南衡阳)人,1894年出使俄国,著 《使俄草》。是编乃记之春生平耳闻目睹之事。意在正人心,原风俗,以兴平治之事。其特点是讲学则有渊源,考典则刚直原本,论诗则力宗风雅,序事则务求切近。《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版本有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1983年8月岳麓书社 《近代湘人笔记丛刊》本。
庄氏史案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庄氏史案》是据陈寅清《榴龛随笔》而录,述清初庄廷鑨史狱案。明故阁辅朱国祯,曾欲为明史,未成而卒,书稿为湖州庄氏窃据为己, 庄廷鑨遂招集宾客, 整理增删成书。庄廷鑨死后,其父庄胤城召匠刊刻,名曰《明书》。时有归安县令吴之荣,因赃落职,闻庄氏私修明史之事,始则欲以此事诈财,继而欲以此事复职,指为逆书,卒成大狱。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 )。又作独证自誓三昧经、如来自誓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独证自誓三昧’为佛陀昔时在句潭弥国大丛树间之交露精舍所居道场之名。本经叙述如来对贤儒菩萨解说佛法中之三种因缘,即趣向童真、了生、阿惟颜等三种阶次之人,如来皆一一予以授决。其次又宣说出家之法,并谓迦叶即循此自誓而得戒。本经所说之童真、了生、阿惟颜,相当于华严经所说十住菩萨之第八、第九、第十住等三种阶位;此于十住十地等菩萨修行阶位之思想中,颇值后世学者注意。又本经之异译本有东汉安世高之独证自誓三昧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