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

王慎中
  • 姓名:王慎中
  • 别名:字道思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晋江(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509年
  • 逝世日期:1559年
  • 民族族群:

王慎中(1509年-1559年),明代诗文作家。字道思,初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晋江(今属福建)人。幼聪慧,4岁即能诵诗。嘉靖五年(1526)成进士,年方18岁。授户部主事,寻改礼部祠祭司主事。时四方名士唐顺之、李开先、赵时春、熊过等都在部曹,他与之讲习,学问大进,时人有“嘉靖八才子”之誉。大学士张璁欲见,辞不赴。后稍移为吏部郎中,因忌者谗言而谪为常州通判。累官至河南参政,又因忤大学士夏言而落职。他壮年废弃,益肆力于古文,当时问业者踵至。卒年51岁。


他是唐宋派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一个转变过程。据《明史》本传记载:“慎中为文,初宗秦汉,谓东京下无可取。已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他在《再上顾未斋》信也说,28岁以前,“徒知掇摭割裂以为多闻,模效依仿以为近古”;28岁以后,“始悟高谈秦汉、鄙薄唐宋的非是”。在文风转变中,他的论文主张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对散文创作的发展有了历史主义眼光;二是强调文章最终应“自为其言”。他的散文创作内容较为广泛。《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非议了封建社会的用人制度,并为朋友的无辜罢免大鸣不平。《盐正刻石记》揭露了官府借捕捉私盐商贩而大肆压榨人民的惨状。《肤功遗爱碑》抨击了那些逐盗之吏的酷虐反甚于盗的事实。《寄道原弟书十七》更直接地控诉了“内官壅蔽,与权勋相倚为奸欺”的弊端。他还热情歌颂了义士们奋勇抗击倭寇的英雄业迹。《海上平寇记》对俞大猷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给予了赞扬。《刻招魂章碑石》为抗击倭寇入侵而死难的人民招魂,写得苍劲悲凉。《封职方主事蔡梅园公墓志铭》,称颂了举业、学书、习画都不成却在行商中致富的商人蔡梅园。他的文章长于铺叙。《胡榕溪及妻李孺人墓志铭》,在描述胡榕溪的品质时,对他的拾金不昧的细节作了详尽的铺陈,使散文增添了文学色彩。他的文章还善于章法。《封郎中郑植庵及妻任宜人墓表》记叙的是郑氏夫妇,却从他们的儿子角度落墨,侧面烘染。


他的诗清丽淡雅,如《登江东城楼》:“花片飞飞柳色深,登楼一倍搅乡心。长堤烟草迷人去,远寺斜阳带磬沉。江水无风时起浪,春云不雨每成阴。踌躇满日谁相会,惆怅前林怅翼禽。”他的诗作有不少意境隽永的佳联。后期诗篇,搀杂讲学,信笔自放,议论过多入诗,成就不如他的散文。


著有《遵岩集》24卷。

王慎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胎产证治

胎产证治

产科学著作。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本书栽怀胎总论、月经总 论、胎前总论、临产总论、产后总论等,并载各门下之病证三十三种,共载方九十六首。其论诸证,纲 举目张,简明扼要,推源医理,讲究辨证,通权达变 以治,惟求实效是务,为其有异于《女科证治准绳》 之特点。1930~1934年中医书局印行。

六壬银河棹

六壬银河棹

《银河棹》是《周易》的衍生书,全名《六壬银河棹》,有人说是诸葛亮的著作,也有人说是九天玄女的著作,还有人说,根本就没有这本书。棹指的是船桨;银河,天汉也,也称为六壬学。所以《银河棹》即“六壬学”之船桨也。“六壬学”是一门预断吉凶的学问。天干有十,而六壬学独取壬,因为壬水属阳,天一生水,为数之始,壬又寄宫于亥,亥属乾宫,乾是易卦之首,所以取壬。六壬是指干支相配成六十花甲,每干配六支,以壬配六支则为“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故称六壬;另说壬有王形,为诸易之王,故称壬学。

灵素节注类编

灵素节注类编

《灵素节注类编》成书于清道光十四年,为章虚谷多年潜心研究《内经》所著。作为对《内经》进 行节取注解、分类编辑的重要著作之一,不拘泥于古人,注解详尽,启迪后学,备受后世推崇。通过与 《内经知要》对比得出章虚谷多以临床实践体会对经文进行注释论述,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
意义。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广博大园,因毗钮达多婆罗门求子,为说陀罗尼,种值一切善根,能满一切意愿。

大乘集菩萨学论

大乘集菩萨学论

梵名S/iks!a^samuccaya 。凡二十五卷。法称菩萨着,宋代法护、日称等共译。又称学处要集。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修行大乘佛教者之教说金言集。梵本刊行于一九○二年,分十九章,汉译本则立十八品。内容系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等德目加以论述。本书援引之经典颇多,有华严经、宝光明陀罗尼、大善诱经、十法经等八十余种。本书现行之梵本,系一九○二年英国学者宾达(C. Bendall)所刊行。此外,本书亦有英译本,系自梵文本直接译成者,与汉译本比较之,则其内所引述华严等经之引文较为冗长,此外,又多处引用未传之经文。

希有较量功德经

希有较量功德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与《佛说最无比经》同。而缺发菩提心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