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

- 姓名:徐乾学
- 别名:字元一,号健庵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昆山人
- 出生日期:1631
- 逝世日期:1694年
- 民族族群:
徐乾学(1631—1694年),清初学者。字元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外甥。康熙进士,授内宏文院编修,迁赞善,充明史馆总裁,累迁侍讲、詹士、内阁学士、直南书房、擢礼部侍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逾年授刑部尚书,因案狱受牵连,被拘,解部事。归里后设书局于洞庭东山,延聘通儒硕学,从事编纂。《清儒学案》称“健庵博识,多通史学、舆地、礼制、掌故、延纳众长,规模闳大。乾嘉学派之先声,于此肇焉”,未免过誉。然于史学确有创见。曾充《一统志》、《会典》、《明史》三馆总裁,又奉命撰《鉴古辑览》、《古文渊鉴》两书。又修《大清一统志》及《大清一统志凡例》。认为好的史书应是体大义密,记事真实,辞旨达意,搜采广博而择取精审,不受文与质、繁与简关系的制约。他说:“臣闻史之为书,体闳而义密,事核而辞达,采之博而择之精,如是之谓良史,不系乎文与质、繁与简也。”(《憺园文集》)并辨《史记》和《汉书》之优劣,认为班固之于司马迁有四不逮:一是《史记》其文恣肆,如垓下之战,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诸语,勃勃生气,而班固删之。如此类甚多,此一不逮也。二是《史记》之《表》乃兴亡理乱之大略,而固之表则普牒,此班之二不逮也。三是马有奇气,而固欲以整齐胜迁之诙谲,而其所谓整齐亦有可议,此班之三不逮也。四是班更河渠为沟洫,但沟洫非汉制而班以表其书,名不当实,又如易封禅曰郊祀,改平准为食货,皆有不当之处,此班之四不逮也。这些不失为公允精到之论。其著作尚有:《读礼通考》、《古文尚书考》、《夏商周三祝说》、《憺园集》等。
猜你喜欢的书
印度文学
许地山编著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印度文学》共分为吠陀文学或尊圣文学、非圣文学、雅语文学和近代文学四期。其内容丰富,并有着浓重的印度气息,对中国的印度文学研究和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如季羡林先生评价的,“小说家和梵文学者许地山对印度文学有特殊的爱好……他的《印度文学》篇幅虽然不算多,但是比较全面地讲印度文学的书,在中国这恐怕还是第一部”。
苦斗
本书为“一代风流”系列第二卷,1963年出版。本书则写到“大革命”失败后,广州近郊震南村的农民和农场工人的生活。“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等没有成为中心情节,而只是作为背景,在小说中构成特定的时代氛围。
御制纪梦
昔当辛卯有元至正君弱政不务臣弄权擅威福海内失驭邪术者倡乱遂致王纲解纽天下纷纭其年汝颖蕲黄民皆为逆次年徐宿炽然盗起蔓及锺离定远民弃农业执刃器趋凶者数万当时贪官污吏莫敢谁何未几壬辰二月二十七日陷濠城而拒守之哨掠四邻焚烧闾舍荡尽民财屋无根椽片瓦墙无立堵可观不两月越境犯他邑所过亦然时官军久不见至失民依望弃顺效逆之心萌矣俄而胡帅至乃彻里不花率骑三千会陷城州主谋营城南三十里声攻城而逡巡不进惟是四掠良民得之则以綘系首称为乱民献俘于上请给其功于是良民受害激动前日萌逆之心是有呼亲唤旧相继入城合势共守以相拒以守则稳如泰山若以胡帅攻之则如蚍蜉之撼石柱识者以为胡亡自是始也
元朝征缅录
十四年春,缅人犯边,偏将忽都、土官信苴曰辈大败之。十月,行省遣纳速剌丁破其三百余砦,然皆方面疆场之事。
观音灵感录续编
九章,毛凌云居士述。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救刀兵劫,第三章救灾祸难,第四章救疾病苦,第五章救产婴苦,第六章善恶劝惩,第七章示现接引,第八章结劝流通,第九章礼念方法。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经要义揭示无遗,且其文辞平易,实为华严教海之入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