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曹植
  • 姓名:曹植
  • 别名:字子建
  • 性别: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 出生日期:192年
  • 逝世日期:232年12月27日
  • 民族族群: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丕胞弟。自幼聪颖慧悟,10岁时就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也喜好民间文学,对“俳优小说”也能大量熟记。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开始得很早,自称“少小好为文章”(《与杨德祖书》),又说:“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文章序》)他在兄弟中间表现得最有才华,因而深得曹操宠爱。曹操曾经认为诸子之中曹植“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曹氏的僚属中也有不少人拥护他。但因为他任性而行,饮酒不节,屡犯法禁,动摇了曹操对他的信任。结果他不但没能被立为太子,反而遭到兄长曹丕的猜忌。所以在公元220年,曹丕继承王位并称魏帝以后,曹植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遭打击的对象。 魏文帝曹丕先杀掉他的羽翼丁仪丁廙,不久又借故给他贬爵消邑。 从此他便时刻感到“身轻于鸿毛,谤重于泰山”(《黄初六年令》), 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六年后曹丕死,魏明帝曹叡即位,对他的防范和限制仍很严格,处境每况愈下。他“汲汲无欢”地又活了六年,四十一岁就过早死了。


曹植在他的兄长和侄儿两代皇帝的压迫之下,痛苦地挣扎了十二年。他人身自由被剥夺,常常被改换封地到处迁徒,不许同亲朋好友往来,更不允许参政预事。精神的压抑和痛苦,每每表现在诗文当中。所以,以黄初元年(220)曹丕即位为界,曹植的文学创作可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诚如谢灵运所说:“但美遨游,不及世事”(《拟邺中集序》),表现了他贵公子的优游生活。如《公宴》、《斗鸡》、《侍太子座》等诗和一些“叙酣宴”的乐府诗,描写游乐宴享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但也有一些关涉社会现实的诗,如《送应氏诗》揭露汉末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大破坏,《白马篇》歌颂游侠为国捐躯,等等,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和慷慨任气的时代精神。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多为慷慨悲壮之音。其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杂诗》等等,率皆悲痛婉转的忧患之辞。


钟嵘评价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卷上),这可视为曹植诗歌艺术的总体概括。他的诗,一方面感情真挚强烈,奇气勃郁,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 的“建安风骨”,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色泽秾丽、文彩斐然的面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所有建安作家当中,他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在中国诗歌史上,他又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师。钟嵘认为他“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诗品》上),诚非虚誉。


曹植自己曾删定少年时代作品编成《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叡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30卷,至北宋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后代较好的本子有丁晏《曹集诠评》,朱绪曾《曹集考异》。近人黄节有《曹子建集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曹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荈茗录

荈茗录

茶叶专著。宋代陶谷撰。约成书于宋开宝三年 (970)。原载《清异录》卷四,明代喻政除去第一条 (即苏廙《十六汤品》)后,改题《荈茗录》,作专书收入《茶书全集》。约一千字,分为18条,内容为茶的故事,即龙坡山子茶、圣杨花、汤社、缕金耐重儿、乳妖、清人树、玉蝉膏、森伯、水豹囊、不夜侯、鸡苏佛、冷面草、晚甘侯、生成盏、茶百戏、漏影春、甘草癖、苦口师。

阳羡茗壶系

阳羡茗壶系

明代周高起(1596—1654)撰。一卷。专门记述宜兴(阳羡)紫砂工艺发展过程及名工巧匠,分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七个条目。行文如同讲故事,把历史、人物、工艺、名品特色等融汇其中,可读性较强,是首部记载宜兴紫砂业的专著。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 (1640),此书常和 《洞山茶系》合印。阳羡为今江苏宜兴古称,以制陶闻名。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早期上清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太上三天正法经》一书后半篇,《正统道藏》本分出另为一书。

石秀

石秀

短篇下载,作者施蛰存。《石秀》取材于《水浒传》中石秀、杨雄杀潘巧云一段叙写而成,表现了石秀的变态情欲。小说通过对石秀心理的细致刻画,剖析了他从对潘巧云肉体的迷恋到发展成一个“施虐狂”、“杀人魔”的过程。石秀在友情、信义与性爱的冲突中,因性本能无法得到满足而变成一个严重性变态的色情杀人魔。作品从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中隐秘的欲念入手,把一个早已泛黄的故事片段精细化,赋予了历史人物更鲜活的人性和生命力。

易经

易经

虽然家族秘史谜云满布让琵琶很迷惘,但童年毕竟是悠长而美好的。十八岁那年,她因为惹怒了父亲与后母,惊险地逃出那个囚禁她的豪宅,去投奔母亲与姑姑。原本母亲打算让琵琶去英国留学,却遇上了战争爆发,只好安排她去香港大学念书。此时琵琶才发现上海在拉扯着她的心,她爱上海,就像从前的人思念着自己的未婚夫! 求学时期的琵琶初尝团体生活的热闹,并结识了风趣的印度女子比比,但烽火很快地威胁到香港,学生们也开始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琵琶备感流落异地的恐惧与无助,然而母亲非但没能给她半点依靠,反而更显疏离防备。 随着香港被日军占领,琵琶不得不中断学业,她和比比商量要一起回上海,她相信只有故乡能与自己的希望混融!为了拿到船票,琵琶必须发挥从小累积的世故与智慧,即使那要冒上生命的危险…… 接续《雷峰塔》的故事,《易经》描写女主角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遭遇,同样是以张爱玲自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张爱玲曾在写给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峰塔》因为是原书的前半部,里面的母亲和姑母是儿童的观点看来,太理想化,欠真实。」相形之下,《易经》则全以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体会,也因此能将浩大的场面、繁杂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绪,描写得更加挥洒自如,句句对白优雅中带着狠辣,把一个少女的沧桑与青春的生命力刻划得余韵无穷!

苍筤词钞

苍筤词钞

孙鼎臣撰,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