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长房

- 姓名:费长房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隋代
- 出生地:成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费长房,生卒年不详,隋代成都人。博学能文,通佛儒百家。初为僧,于后周武废佛时,被迫还俗,寻遁归隐居。隋兴,开设译场,受诏为翻经博士。由其担任笔受之译经有那连提黎耶舍之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及阇那崛多之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所问经等。复因见列代经录散落,年载芜没,乃撰历代三宝纪十五卷,成为唐代经典目录之重要参考。然书中有不少资料误引混用,如编选入藏录、大小乘经录之准则偏误,为后代之经录所批评;又如书中将前代经录如出三藏记集等书所列之失译经典,大半配属古代知名译经家之名下,尤为现代学者所攻伐。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费长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玉佛缘
中篇小说。清末嘿生撰。八回。创作主旨在反对迷信,涉及看相、算命、测字、风水等诸方面,而以僧尼为主体,揭示迷信之害。书叙杭州有一主持,探知某大官员好佛,欲使其出钱建庙迎佛,以逞私欲。于是买通内线,故弄玄虚,骗大官员相信自己前身是佛,注定今生要建庙迎佛。结果和尚诡计得逞,由大官员出钱建成庙宇,迎来石佛。然和尚在庙内建密室,奸污妇女,为害社会。后被两学生发现,传至京师,大官员亦被弹劾。后大官员有所觉悟,然家人仍执迷不悟,在他有病时又找和尚来超度,竟把大官员气死。初刊于《绣像小说》五十三至五十八期。一九○八年由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一九六○年收入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
哥伦布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哥伦布》林白水著。哥伦布,著名航海家。生于热那亚一毛纺织工之家。18岁开始航海生涯。1476年移居葡萄牙。笃信地圆说,试图开辟向西航行而抵东方的新航路。葡王对其航海计划不予采纳,乃于1485年移居西班牙,得西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伯拉资助,于1492年8月率约90名水手分乘3艘船,携西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自巴罗斯港出发西行,10月抵巴哈马群岛,又至古巴、海地等岛,翌年3月返西班牙,备受欢迎。后又于1493、1498、1502—1504年三次西行,抵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沿岸,始终坚信所到之处即为印度,故名土著为印第安人 (意为印度的居民)。
孤忠后录
《孤忠后录》,一卷,明末清初祝纯嘏撰。记清初顺治三年(一六四五)江阴贡生黄毓祺孤身起兵抗清,被执后死于南京狱中的经过。黄氏起兵为清初政治史上影响颇巨的大事,牵扯到许多方面(如黄氏起兵时,“钱谦益命其艳妓柳如是,至海上犒师”)。现据民国印本标点整理。
成唯识宝生论
凡五卷。护法撰,唐代义净译。又称二十唯识顺释论、二十唯识颂释论、唯识导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为世亲所著二十唯识论之注释书。印度有关二十唯识论之注释书虽多,但传译于我国者仅有本书,其中义净对二十唯识之颂所作之翻译,多承袭玄奘所译之唯识二十论。窥基所撰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其说与本书相通处亦不少。
大方等陀罗尼经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恶梦应等种种事相。本经向以讲说菩萨之二十四重戒及阐明声闻之授记作佛而著称。
弥勒下生成佛经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与鸠摩罗什译出之弥勒下生成佛经(又作弥勒下生经、弥勒受决经)皆为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之同本异译。又与罗什译本相较,本经具有单独经之体裁,且以偈文?为本经主要部分,然有关大迦叶之事迹则全无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