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骥

- 姓名:冯汉骥
- 别名:字伯良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北省宜昌人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77年3月7日
- 民族族群:
冯汉骥(1899年—1977年3月7日),历史学家,字伯良,湖北省宜昌人。10岁入宜昌美华书院学习。1914年,因鼓动同学反抗美华书院美籍校长柯柏侮辱中学教师,被罚停学半年。1917年春入安庆圣保罗高等中学,1919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入武昌文华大学。在校攻读文科,兼修图书馆科。1923年毕业后到厦门大学时正适鲁迅亦在任教,两人过往甚密,鲁迅考订中国古籍,从而引起他对文物考古的兴趣。1931年夏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半工半读。在校时,受狄克逊(R·B·Dixon)影响较大,采用狄氏文化进化论观点。1933年转入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系,从哈罗威尔(Hallowell)学习,受哈氏文化心理学的熏陶。同时,又向布郎(N·Brown)及斯派塞尔(Speiser)学习亚洲考古知识。1936年夏,得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后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38年,只身往松理、茂汶等岷江上游地区考察羌族现状,历时三月,获得大量资料,又在川县雁门乡清理一座石棺葬,开创了对川西高原此种类型墓葬的研究。1941年,被推荐筹备四川省博物馆,任筹备主任。1943年又应邀在华西大学社会学系兼课,次年代理该系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发掘前蜀王建墓。解放前夕,拒绝国外友人约去美国工作的建议。解放后,任西南博物院副院长。1955年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兼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1959年应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研究所及云南省博物馆之约赴滇研究晋宁石寨山滇王族墓葬出土文物,所写的《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云南晋宁出土铜教研究》等文,对古代滇族的历史、族属、风俗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学术价值很高,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1962年,完成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这是一部重要的考古学报告,同时对我国工艺美术史、建筑史和音乐史也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重译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从60年代开始,在研究中形成了一种看法,即我国早期新石器文化可能要到长江流域去找而不一定限于黄河流域。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他科学的预见。他在大学任教近40年,主持博物馆工作30余年,著作甚多。除上述著作外,重要的还有《中国亲属制》、《作为中国亲属制构成部份的从子女称》、《五皇的起源》、《倮倮之历史起源》、《以蛊著称之中国巫术》、《由中国亲属名称上所见之中国古代婚姻制》、《王建陵墓的发现和发掘》、《成都平原的大石遗迹》、《四川古代的船棺葬》、《四川的画象砖墓与画象砖》、《王建墓内出土“大带”考》、《前蜀王建墓出土的平脱漆器及银铅胎漆器》等。
冯汉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变形的陶醉
《变形的陶醉》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首次出版于1982年。克莉斯蒂娜是奥地利某小镇一个邮局女职员,生活单调,工作枯燥,薪金菲薄,环境寒碜,只能在贫困中度日。忽然某日,阔气姨妈和姨夫将从美来欧,邀请她去瑞士度假旅游,经过姨妈的调理,丑小鸭变成了小公主,于是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高级衣衫、豪华饭店、乘车兜风……一夜之间,从毫不起眼、乏人问津的大龄剩女,变成了仪态万方、人见人爱的贵族小姐,无数绅士为她着迷。她沉醉在甜蜜的梦里不愿醒来,拼命地跟绅士们跳舞、调情、爬山、兜风、游玩,仿佛是要拼命补偿那早已逝去的黯淡无色的少女时光。可是,她只看到眼前短暂的风光,看不到这风光背后的危险。关于她真实身份的谣言悄悄传播开来,生怕自己秘密会暴露的姨妈急忙打发她走,懵然不知的她这才忽然发现这美好的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穿上原来的旧衣裳,带着原来的小藤箱,自己一个人从饭店搭车去了火车站,悄悄地走了。丢失了水晶鞋的灰姑娘,灰头土脸地回到现实中,母亲的去世更是让她无依无靠。苦闷彷徨中,她结识了穷困潦倒的退伍兵费迪南,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见钟情。被生活重压无法喘息的他们,打算双双殉情自杀。可是某个机会又让他们心生异念,企图偷窃钱财远走他乡。费迪南为此做了完整的计划书,当克莉斯蒂娜看完计划书之后,故事却戛然而止。
千只鹤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栗本近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近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栗本近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简名《老君堂》。杂 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马刘文静往求 放秦王,密不允,亦囚文静。后密出征沧州,命 魏徵、徐、秦琼守金墉。密因出征大捷,恩赦 牢囚,唯“南牢二子,不放还乡”。徵等三人皆倾 心于唐,密议由徵改诏书之“不”字为“本”字, 释放世民、文静归唐。未几密败,部将皆降唐, 李靖单缚咬金待命。秦王至,盛誉咬金尽忠其 主,亲释其缚,奏准重用。咬金感激涕零,愿效 忠秦王。元明间无名氏《魏徵改诏风云会》杂 剧,情节略同。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本,未题作者,卷末有明董其昌跋文:“乃系元 人郑德辉笔”;而《录鬼簿》、《太和正音谱》郑名 下均无著录,故今人或疑非郑作。
般若心经直说
般若心经直说,一卷,明德清述,函是跋,原注出梦游集卷十九,古本卷十。按集内只载小引,参见嘉续五三。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八卷,唐崇俊撰,法清集疏,藏诸序,信遍题记,存卷一、二。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梵名Aparimita^yur (-jn~a^na)-na^ma dha^ran!i^。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宗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无量智决定王如来之陀罗尼及其功德。本经与宋代法天所译之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一卷为同本异译。又本经另有梵、藏、于阗、回鹘文字土耳古语、蒙古、满州语等各种译本,其中,于阗本系史坦因于一九一○年发现于敦煌千佛洞,一九一二年刊布首部。一九一六年,德国学者瓦理瑟(M. Walleser)对本经进行梵藏汉三种译本之研究,并将全经译为德文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