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 姓名:蒲寿宬
- 别名:号心泉
- 性别:男
- 朝代:宋末元初
- 出生地:泉州(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回族
蒲寿宬[chéng],宋末元初诗人。回族。号心泉,泉州(今属福建)人。其先西域人,以互市归宋。咸淳初,为右领卫将军,与刘克庄多有交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四载《回蒲领卫》二启,一作于咸淳元年,一作于四年)。八年前后,知梅州,为官俭约。《八闽通志》卷八六载,晚年,著黄冠居泉之法石山,益、广二王至泉,指使其弟寿庚闭城不纳,而纳款于元,得居甲第。能诗,尝以“诗百三十、古赋三”求跋于刘克庄,刘称其“卷中时有三数句似四灵,古体如《九日》、《蛩菊》、《送杜生归田》、《闺意》、《投所知》、《师岩见大阅》、《蚊叹》诸篇,皆冥搜若思,变现光怪,脱换骚雅”。古赋在诗之下,皆用《楚辞》体。《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颇有冲澹闲远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卷一六六)。其词多为《渔父词》,风致亦与诗同,像“把清樽独自笑馀生,成何事”,“老来况味酸为醋,念儿曹南北几时归,情朝著”之句,似晚年心境,不无矛盾。所著《蒲心泉诗》,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心泉学诗稿》六卷,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十八首。《全宋诗》卷三五七五至三五八○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八一六五收其文。事迹见刘克庄《跋蒲领卫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四库提要辨证》。
蒲寿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高加索灰阑记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取材于中国元代李行道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的灰阑断子的故事。情节移到封建时代的格鲁吉亚,而且用“戏中戏”的手法把这个古老的传说镶嵌在当代苏联社会主义生活的“框架”里。剧前的楔子写苏德战争刚刚结束,高加索两个集体农庄为一个山谷的归属而发生争执。民间歌手演唱了“从中国来的”故事《灰阑记》。说的是古时候的格鲁吉亚,贵族叛乱,推翻了大公,杀死了总督。总督夫人仓猝出逃,竟忘记了尚在襁褓中的独生子。叛乱分子杀死总督后还要斩草除根,四处寻找这个孩子。总督府厨房女仆格鲁雪发现大难临头的孩子,决定搭救他,带他逃出总督府。这个贫苦的姑娘冒着生命的危险,把孩子冒充自己的亲生子,忍饥受辱,抚养他。战乱平息以后,总督夫人找到孩子的下落,要求格鲁雪归还给她。格鲁雪拒绝,被告到官府。一个乡村小文书在战乱中偶然当了法官,令人用石灰在地上画个圈子,把孩子圈起来,让两个争子的妇女同时往出拉。总督夫人虽是孩子的生身母,但并不爱他。她要孩子,因为孩子是总督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她爱财重于爱子,因此不顾孩子死活,拼命把他拉到自己一边。而格鲁雪为了孩子茹苦含辛,历尽艰险,真正疼爱孩子,怕伤害他而不肯使劲拉。明察秋毫的法官对这一切了如指掌,因此把孩子判给了格鲁雪。民间歌手最后唱道: 一切归善于对待的,比如说,孩子归慈爱的母亲,为了成材成器, 车辆归好车夫,开起来顺利,山谷归灌溉人,好让它开花结果。
马季长集
汉代文别集。1卷。马融(字季长)著。马融原有集9卷,《后汉书》本传称其“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后皆散佚。明代张溥辑其遗文,编为此集,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计收《长笛赋》、《围棋赋》、《樗蒲赋》、《琴赋》、《上安帝请赦庞参梁懂书》、《上论日蚀疏》、《乞自劾疏》、《广成颂》、《东巡颂》、《为梁冀诬奏李固书》、《与谢伯世书》、《与窦伯向书》、《忠经序》、《忠经》等14篇,末附《后汉书》本传。本传称:邓太后临朝,兴文废武,息战阵之法,季长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废,于元初二年上《广成颂》。又云:“初融惩于邓氏(邓太后),不敢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梁冀)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马融是东汉大儒,注经书颇多,如《周易注》、《尚书注》、《毛诗注》、《周官注》、《丧服经传注》、《孝经注》等多种。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辞赋。马融善鼓琴,好吹笛,喜围棋,故其赋多取此类题材,《长笛赋》颇具大赋特点,想象丰富,词彩鲜明;《围棋赋》以战阵之法写围棋,充满兵戈之气。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复加增辑,所收篇目较张溥本为多。
台湾私法人事编
本书(五册八五一面五一○、六○○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人事之事例,凡六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综合日据时期清宣统二年时临时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上卷暨翌年刊行「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下卷而成。所集事例,统属人事部分。第一章人,分生死(出生、死亡)、品性(能力、阶级、宗教)、姓名、户籍四节;第二章亲族,不分节;第三章婚姻,分正式之婚姻、变例之婚姻、蓄妾三节;第四章亲子、第五章托孤、第六章相续,均不分节。
标题音训小学书解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此书《标题音训小学书解》共四卷,前有小学序、版画插图六幅、朱文公小学题辞。其内容为对《小学》的训诂注解。此本大致为明代刊本。书前有版画插图六幅:晦庵朱子小影、弟子受业之图、世子问寝之图、子妇尝药之图、子事父母之图、妇事舅姑之图。
楞严经笺
楞严经笺,二十卷,宋惟慤科,可度笺,科文不载。(总目科误作释)
建州弘释录
佛教史书。明崇祯二年(1629)元贤撰。二卷。是一部记述建州地区佛教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僧人六十三人,在家男居士十四人。始自唐代,终于明代。书分“达本”、“显化”、“崇德”、“辅教”四篇。列传之末,间有评论。资料采自《传灯录》、《宋高僧传》、《五灯会元》、《林间录》、《文献通考》、《府志》、《径山志》、《邑志》等二十余种。所载佛教事迹对研究福建佛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