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 姓名:唐寅
- 别名:字子畏,一字伯虎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470年3月6日
- 逝世日期:1524年1月7日
- 民族族群: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明代画家。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之家。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中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第一名解元。翌年,伴同江阴徐泾北上赴京会试,因牵涉科场舞弊案,“下诏狱,谪为吏”。正德九年(1514),投奔江西宁王朱宸濠幕下,后发现朱有不轨之意,遂脱身返回苏州。两次遭际,使其灰心仕途,筑室于桃花坞,潜心诗文书画以终。坎坷经历使其形成狂放不羁、玩世不恭的性格,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诗文流畅通俗,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书法师赵孟頫,风格奇峭,俊逐逸群。精于绘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初师周臣,后师沈周,取法李唐、刘松年,又博取众长,他师古而不泥古,又游名山大川师法造化,因修养深,阅历广,故能出町畦而自呈风貌。其作品既有职业画家的严谨缜密,又具文人画家的清逸洒脱。其山水画,“以超逸文笔作南宋人画法,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呈院体风貌。多描绘雄伟奇险的丛山峻岭,石质坚凝,气势深峭,布局较疏朗,刚中带柔,粗中有细。笔墨精谨爽利,秀润雅致,以细长清劲线条皴勾勒山石,细秀、圆转而自成一格。亦精人物画,绘古今仕女及历史故事,造型准确优美,情态飘洒高雅,富讽喻世态之意。早期以笔巨重彩为主,线条清劲,设色妍丽,后兼长水墨写意,笔墨流动,挥洒自如,笔简而意赅。其仕女画尤有特色,对后世影响较大。所绘亭榭园林及文人逸士生活场景,景色平远简约,用笔精细圆润,墨色融和清丽,格调秀逸潇洒,更多文人画意趣。其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画法介于沈周、林良之间,工稳而不一味精谨,洒脱又非随意纷披,秀逸活泼而生趣盎然。其画有名于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传世作品颇多,山水有《骑驴归思图》(藏上海博物馆),《山路松声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人物有《秋风纨扇图》(藏上海博物馆),《四美图》(藏故宫博物院),《桐阴清梦图》(藏故宫博物院)等,花鸟有《枯槎鹦鹆图》(藏上海博物馆),《墨梅图》(藏故宫博物院)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友石山人遗稿
元诗别集。1卷,王翰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 本集有明弘治八年(1495)袁文纪刊本,还有明王焯抄本,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等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陈仲述序。本集凡诗1卷,收入84首诸体诗,诗依古近体、五七言类编。卷末有附录7篇(编为卷),所收的都是王翰友人吴海所作的关于王翰的志铭、序、记等文字。本集为王翰之子王偁所编,计诸体诗八十四首。前有陈仲述序,后附志铭表词等七篇,皆吴海所作。翰本将家子,志匡时难,不幸遭宗邦颠沛,其慷慨激烈之气,往往托之声诗。故虽篇什不多,而沉郁顿挫,凛然足见其志节。今存《四库全书》本。
宫闱搜秘
宫墙九仞,秘辛千年,有多少惊心动魄,又复几许遗恨,上穷碧落下黄泉,层层帷幕为读者揭开。本书收录了烛影斧声、华阳教主、明宫大喋血发秘、雍正压嫡的真相、清圣主如何解决他的皇位继承问题等。“斧声烛影”: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弑兄夺了皇位;“明宫大喋血发秘”:明成祖朱棣何以在晚年血洗后宫;“朱三太子”:困扰清朝皇帝多年的“明朝太子”孰真孰假;“雍正夺嫡”:雍正皇帝是否真改了传位诏书…… 正史往往对这些宫闱逸闻秘而不宣,因为常常关乎皇室的声誉;而民间说法、野史记载杂芜,难辨真伪。高阳抓住正史里的只言片语,又旁征博引,终于还原了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宫闱秘事的来龙去脉。
负曝闲谈
长篇小说。清末蘧园撰。三十回,未完。《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县府衙门、皇宫朝廷等;地域包括江浙、上海、广州、北京;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晚清腐败的社会风气和黑暗政治。书中有关上海维新党在妓院谈革命、讲哲学的情节,以及清政府军机处活动和太监王公大臣贪贿弄权的描写,在晚清小说中比较突出,文笔也较爽健灵活,但整个小说缺乏内在的主线,内容不够协调、统一;艺术描写不够有力,人物形象单薄;有的则夸张失实,缺乏说服力。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简名《张天师》、《风花雪月》。杂剧剧本。元吴昌龄作。四折一楔 子,旦本。本事散见于《博异记》、《夷坚志》及道 教传说。宋官本杂剧有《风花雪月爨》,金院本 有《风花雪月》二本。剧写陈世英赴举经洛阳, 寓叔父陈全忠太守宅。中秋夜醉后玩月鼓琴, 时月宫桂仙为罗睺、计都二星所缠,赖琴声感 动娄宿星前往搭救。桂仙深感世英,遂潜下人 间,偕封姨、桃仙至世英馆中,酌酒交欢,并约 以明年此夕再会。后世英相思成疾,适张天师 过,谓全忠园内有花月之妖,遂设坛勾摄梅、 菊、荷、桃及风、花、雪、月诸仙毕至堪问。诸仙 咸怨桂仙思凡而累及众,各以词折辩。天师问 明,牒往西池众仙之总长眉仙处置。以桂仙为 酬恩下凡,情有可矜,竟得释免。而世英疾亦 愈。《曲海总目提要》评此剧:“盖必当时举子秋 榜获隽而不能得志于春闱者,故剧中以桃、桂 二仙偕至,桂仙留而桃仙不留,是其寄托也。” 清梁廷枏《曲话》称此剧“布局排场更能浓淡疏 密,相间而出”。明朱有燉有《张天师明断辰钩 月》,即据此改作。今存《元曲选》本。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明清之际王夫之撰。成书于清康熙八年(1669)。上下两卷。系续南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而作。论成公二年“辟司徒之妻”至哀公十一年“冉有访田赋于仲尼”共50则事,持论平允,论史有识,但亦有立论欠周,考之不审者。就《左传》所记历史事件来发挥作者的政治、哲学观点。提出“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的思想。认为“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人有可竭之成能”。指出人如果“任天而无能为”,不发挥“竭天”的能动性,则“无以为人”(卷下)。收入《船山遗书》,有金陵本和太平洋本。
浴像功德经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与《浴像功德经》同。而圣坚所译,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时,以香水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