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张琦
  • 姓名:张琦
  • 别名:字楚叔(或云名楚叔)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武林(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约1586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琦(约1586—?),一名楚,字楚叔(或云名楚叔),又字叔文,号骚隐,别署骚隐生、骚隐居士、西湖居士、松臞道人、松臞老人、白雪斋主人。浙江武林(今杭州)人。精音律,曾作传奇《明月环》、《金钿盒》、《诗赋盟》、《灵犀锦》、《郁轮袍》(合称《白雪楼五种曲》)和《题塔记》,俱存。与王穉登合编《吴骚集》四卷,与王煇合辑《吴骚二集》四卷,又与弟旭初同辑有《吴骚合编》四卷。附于《吴骚合编》卷首的《衡曲麈谈》是一部有一定价值的曲学论著。又撰有《南九宫订谱》。《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六首,套数一套。

张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华阳集

华阳集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近代梁启超著。共七章。前六章初刊于《新民丛报》1900年3—12月;第七章刊于《新民丛报》1904年9、10、12月。该书综论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的演变,将中国学术思想史分为七个时代:胚胎时代(春秋以前)、全盛时代(春秋末及战国)、儒学统一时代(两汉)、老学时代(魏晋)、佛学时代(南北朝、唐)、儒佛混合时代(宋、元、明)、衰落时代(近二百五十年),而以今日(二十世纪初)为复兴时代。对各时代学术流派、思想主张、学术兴衰的原因、背景均作了简要分析介绍。认为“中国学术思想之衰,实自儒学统一时代始”,“故儒学统一者,非中国学界之幸,而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又认为“三国六朝”为“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最衰落之时”。注重东西方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将先秦学派与古希腊学派作比较。预测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将来,认为“数十年以后之中国,必有合泰西各国学术思想于一炉而冶之,以造我国特别之新文明”。提出二十世纪将是中华与欧美“两文明结婚之时代”。该书是中国近代最早以资产阶级观点论述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论著,颇多创见,有很高学术价值。收入《饮冰室合集》的《文集》第3册。

中国儿科医鉴

中国儿科医鉴

儿科著作。日本大塚敬节撰。刊于1926年。共列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耳下腺炎、小儿赤痢(附疫痢)、佝偻病、夜惊症(附夜啼症)、脑膜炎、夜尿症、腺病(附肺门淋巴腺结核)等12种病证,内容侧重于介绍病因、症候和疗法。此书收入《皇汉医学丛书》。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灸法秘传

灸法秘传

1卷。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刊于1883年。内容有正面 (穴) 图、背面 (穴) 图、指节图、灸盏图、灸药神方、灸法禁忌、应灸七十症 (为中风、尸厥等病的灸法取穴)。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及雷火针法。本书论述简要。书中介绍了一种将特制的药艾放入银质的“灸盏”中进行灸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但书中的人神禁忌部分具有明显的唯心色彩。

孙子注解

孙子注解

明代《十家注》重要传本。13卷。明本藏北京白云观。明正统年间邵以正奉诏督校刻印正统《道藏》,即世传《十一家注孙子》或《孙子十家注)。十一家为魏曹操、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峰、贾林、宋梅尧臣、王哲、何延锡、张预。杜佑未注《孙子》,乃其编《通典》时引《孙子》而训释之,不算杜佑,则为十家。孙子名武,春秋齐人,军事家。《孙子》是中国 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曹操诸人对其作了解释和发挥。此书各卷均有解题,文中有十一家注释文字。书后附刻魏武帝《孙子序》、《孙子本传》。此本在文字上与《(华阴)道藏·孙子集注》有一些差异,与《宋本十一家注》差异更大;但有些错乱则相同,如将孟氏置唐人之后,将杜牧置杜佑之前等。说明宋刊本原本如此。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

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依于天台学者的一向所说,三谛是根据龙树的中观论,他们认为最有力的明文,就是中论四谛品的“因缘所生法”一颂。三观是根据龙树的大智度论,他们常常引用智论“三智一心中得”的一句话,以证成他的所说有据。可是这两个教证,是非常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