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真

陈守真
  • 姓名:陈守真
  • 别名:字礼庭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竹山县竹坪乡人
  • 出生日期:1881
  • 逝世日期:1960年
  • 民族族群:

陈守真(1881~1960年),字礼庭,竹山县竹坪乡人。自幼学业有成,1901年始教私塾。1928年,弃教拜江湖名医李会初为师,主攻《温病条辨》一书。擅长内科、妇科,以温病最为精通。1939年大旱,草木枯萎,民不聊生,瘟疫流行。病人头痛、高烧继而抽搐,危及生命。陈翻山越岭义务诊病,运用“大定风珠汤”佐以它药救治,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一日深夜,为救一垂危病人,到十华里以外的药铺取药,并煎熬汤药守护病人通宵达旦,病人得救,可他的长子却被狼活活咬死。其后,他强压失子之痛,更坚定了为民除病的信念。他深研医技,勤勉终身,常年巡回于乡间。他为病人看病开方,分文不取,当地一周姓财主以高薪聘请他坐堂开药铺谋利被拒绝。由于陈守真德技双馨,深受家乡百姓的崇敬。1960年逝世,终年79岁。

陈守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澄怀园语

澄怀园语

《澄怀园语》是清代名臣张廷玉所作。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历任太子洗马、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务,是清代前期汉人大臣中知名的重臣。张廷玉去世后,配享太庙,谥号文和。整个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的,仅有张廷玉一人。《澄怀园语》是张廷玉一生修身处世、齐家为政的经验总结。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廷玉训诫子侄要恪守圣贤的教化,刻苦读书治学,居家行孝悌之义,交友则谨慎坦诚待人。在为政方面,张廷玉深感自身所受到的清廷恩宠厚重,他告诫子侄戒骄戒躁,在为官方面需谨慎安静,居安思危才能保证家族事业的昌盛不息。

麻疹专论

麻疹专论

麻疹专著。全书4章。李聪甫著。此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兼采西医论说,将麻疹分为前驱、发疹、落屑3期叙述。全书分病源、症状、诊断、护理、预防及类症等15节,列举48首方剂,选录病案8例。1940年由唤民书局出版,195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予以再版。

十五贯

十五贯

作家李红(还珠楼主)在写作小说“杜甫”同时,将秋天所写的“十五贯”整理完毕。李红的“十五贯”是一部长达十五、六万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着重描写了“况钟”“过于执”“娄阿鼠”这三个典型形象。李红曾长期寄居江南一带,对故事发生地点的风俗、语言都极熟悉,他在写作时,对当时的司法制度也做了相当详细的考证。

诗女史

诗女史

妇女诗总集。十四卷,拾遗二卷。明田艺蘅编纂。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岁贡为徽州训导,后辞归。性磊落,以著述为事,大约生活在隆庆、万历期间。妇女作诗,肇自先秦。许穆夫人之《载驰》著录于《诗经·鄘风),此后代有妇女著作传世。南朝宋始有《妇人诗集》之编纂,但已不传。此书是明代编纂较早的一部历代妇女诗总集。田氏肯定了妇女在社会中与男人相等的地位:“乾坤异成,男女适敌”,至于“内外各正”只是“职有所司”,分工上的不同,所以他对历代不重视对妇女著作的收集是不满的,并专力搜集古往今来妇女诗作,本着“人有善而必彰,言无微而不齿”的态度,广泛收罗。“自五帝至秦,以其邈远,故所必录;自汉至六朝,则事略而诗详;自唐至五代,则事详而诗略”(见田氏《自序》)。于宋元则突出大家、名家,明代只是偶录所见。由此可见田氏选诗目的在于因诗存人,“当为续史”。此书也不脱明人著书风气,往往好古炫博,考略疏略,如《皇娥歌》本出自晋王嘉《拾遗记》,为小说家言。编者则断为嫘祖所作,甚为荒谬,颇为后人所诟病。有明嘉靖间刊本。另有清李元龄为补《诗女史》十二卷。

两粤梦游记

两粤梦游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马光撰。马光字,涑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时官永宁知州,全州知州,永历时官至全永巡抚。《两粤梦游记》叙述自崇祯十三年(1640)至顺治九年(1652),马光十三年间游宦两粤事。如记在永宁安抚徭民,清还藩田各案,调全州后革除陋习,杀戮农民起义首领诸事。又记其抵抗李自成、张献忠,明军借剿“贼”抢掳事。其中又述永明王为“贼”所获,马光与杨总镇突围救出,马升至琼州同知、太仆少卿、全永巡抚,措饷抗清事迹。最后记马光乞休辞官,被俘逃脱回籍经过。马光是属于比较爱惜百姓的官员,对南明军中将骄兵悍,日事劫虏,而只知存活,一触即溃的行径十分痛恨,认为明王朝已不堪救药,故多次愤而上疏辞官。书中所记为马光亲身经历,对明末官府、军队腐败现象如实记载,确实可信。《两粤梦游记》书前有许楚、陆世廉、何谦贞、吴迪、陈鹤徵、冯瑄、马縯题序。有石印本,题作《两粤城守记》,后有马光七世孙马钟跋。《两粤梦游记》有《荆驼逸史》本。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佛教传记。唐佚名撰。一卷。记述了备受唐代宗、德宗、顺宗三朝皇帝尊崇的惠果法师的生平事迹。惠果事迹不见于《宋高僧传》,唐海云的《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亦仅记惠果事迹片段,故《行状》成为记述惠果生平的惟一材料。全文约二千字。内容为:(1)记述惠果姓氏、籍地、出家,以及从不空、善无畏弟子玄超等受学的经过;(2)记述代宗大历十年(775),惠果于青龙寺东塔院设置卢遮那灌顶道场,分别为代宗、华阳公主行“加持”法,代宗赐以紫衣,敕为国师等事;(3)记述德宗朝惠果弘教和收授徒众的情况;(4)记述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二月,惠果亡故等情况,年寿缺载。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