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

戴笠
  • 姓名:戴笠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吴江县人
  • 出生日期:1614
  • 逝世日期:1682
  • 民族族群:

戴笠(1614~1682),初名鼎立,字则之,江苏吴江县人,明诸生,清兵入关后入秀峰山为僧,后还俗隐居于吴江同里朱家港,教授生徒,熟悉明末史事,孜孜著述。著作《怀陵流寇始终录》,记明末农民起义事迹的史书。又名《寇事编年》﹑《流寇长编》﹑《流寇编年》等。清初戴笠撰,吴殳删定。《怀陵流寇始终录》之编纂始於顺治年间(1644~1661)。时吴江史学家潘树章﹑吴炎仿司马迁著《史记》的体例,撰写《明史记》,邀戴笠撰写明末农民起义部分,即谓“流寇志”。康熙二年(1663)庄廷明史案发,潘﹑吴因受株连被杀(见清文字狱)。《明史记》未得完成,但戴笠不避风险,完成自己承担的《流寇志》部分的撰写。戴笠死后,遗稿由其门生潘耒所得,后由吴殳删节成书。该书长期只有抄本流传,各抄本的卷数﹑内容﹑序跋和其他附录多有不同。通行本《怀陵流寇始终录》正文十八卷,后有《甲申剩事》一卷,《将亡妖孽》一卷。卷末附清嘉兴谭吉璁撰《延绥镇志‧李自成传》一卷,卷首有潘耒撰《寇事编年序》﹑吴殳撰《怀陵流寇始终录自序》和《流贼亡明节目》。全书记事起於天启七年(1627)八月明思宗朱由检即位,止於清康熙三年夔东十三家失败,叙述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全过程。作者采辑邸报﹑名臣章奏与私人记载,以编年体裁排日系事,叙述详明,又自撰小注和考异,散附正文之下。尽管对农民起义多有诬蔑诋毁之处,记事也间或有误,但仍是研究明末农民起义的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史书。书中对於明末统治集团内部的互相倾轧,及其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无能,也多有描述,对於研究明末的社会状况,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1947年,郑振铎据钱遵王抄本影印,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中。著作还有《永陵传信录》、《甲申剩事》、《鲁春秋》、《行在阳秋》等。

戴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贞素斋集

贞素斋集

元代诗文别集。8卷,附录2卷。舒頔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数种清抄善本,又有1种清抄本,仅残存10卷,现藏安徽省图书馆。8卷本《贞素斋集》卷首有明洪武四年(1371)舒頔自序,《贞素斋自传》。在自序中,舒頔说:“虽居离乱中,艰难险阻千情万状,独于诗未尝忘情。”自传中进一步说自己“喜为文章,人求记述,则欣然命笔,未尝以事辞”,“又喜咏歌,或古风长律,取意而足,不蹈袭,不求奇,务在理胜”。足见舒頔对于写作是十分认真的。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辨、碑、跋、文,卷4为传、赋、说、墓志铭等文体,卷5-6为古体诗,卷7为五七言近体(包括1首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长律、词。附录卷1为《贞素斋铭》,《贞素斋记》等资料及明洪武十二年张梓撰《舒公行状》。附录卷2为舒远的《北庄遗稿》(卷首有8世孙舒孔昭写的题识)及舒逊的《可庵搜枯集》。舒頔在《贞素斋自传》中说:“三为教官,遭时抢攘,遂退处教授私塾,所居曰贞素斋。”因此,舒頔把文集题为《贞素斋集》。本集为舒頔后裔舒旭、舒孔昭辑刊于明嘉靖年间,由当时的绩溪知县赵春出资刻印。舒頔的诗以七言古体最为擅场,他的文章比较讲究法度,但成就不如诗。

上池杂说

上池杂说

一卷。明冯时可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按察使。著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此书为杂论医学之书,大旨偏重于温补,发挥东垣之学、贬抑丹溪之说。冯氏认为疾病发生与情志有关,异常的情志变化影响内脏功能。并引《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等观点,论述各种情志所伤而出现的病理变化。论理有据,文字简约,然亦有偏颇之见。有1930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国医小丛书本,1939年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钞本。

汇评忠义水浒传

汇评忠义水浒传

汇评忠义水浒传,正文前70回以金圣叹改评本为底本,后50回以全传本为底本。批语包含了70回本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王望如评论出像水浒传,100回本容与堂李贽(叶昼)评本、芥子园李贽评本,120回全传本李贽(袁无涯)评本,104回简本余象斗评本。批语汇评参考陈曦钟等《水浒传汇评本》等书。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简名《老君堂》。杂 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马刘文静往求 放秦王,密不允,亦囚文静。后密出征沧州,命 魏徵、徐、秦琼守金墉。密因出征大捷,恩赦 牢囚,唯“南牢二子,不放还乡”。徵等三人皆倾 心于唐,密议由徵改诏书之“不”字为“本”字, 释放世民、文静归唐。未几密败,部将皆降唐, 李靖单缚咬金待命。秦王至,盛誉咬金尽忠其 主,亲释其缚,奏准重用。咬金感激涕零,愿效 忠秦王。元明间无名氏《魏徵改诏风云会》杂 剧,情节略同。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本,未题作者,卷末有明董其昌跋文:“乃系元 人郑德辉笔”;而《录鬼簿》、《太和正音谱》郑名 下均无著录,故今人或疑非郑作。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漏分布经

漏分布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阴之苦集及八正道。即中阿含之梵达经也。漏分布者,五阴之苦集,为有漏之分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