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

- 姓名:朱厚熜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07年9月16日
- 逝世日期:1567年1月23日
- 民族族群:
明世宗朱厚熜[cōng](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4月20日-1567年1月23日)。
1507年,朱厚熜出生。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朱厚熜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明世宗。
1542年,明朝后宫发生宫女造反的事件,明世宗差点被宫女勒死。
1550年,北方鞑靼部首领俺答率军南侵。
1564年,戚继光等大将率军击败倭寇,使倭寇不再侵扰我国沿海一带。
1566年,明世宗病死。
朱厚照死后,因为无子可继皇位,皇太后张氏采纳内阁大臣们的建议,将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朱厚照的堂弟兴献王朱厚熜立为皇帝,并派人前往兴献王的封地,湖北小城安陆去迎接朱厚熜。
朱厚熜刚到京城郊外,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当时,大臣们用对待皇太子的礼仪迎接他,但掌握了丰富礼仪知识的朱厚熜拒绝参加这个仪式,他责问众臣说:“遗诏写得很清楚,我是遵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来即位的,你们按照太子礼来迎接我,难道我是来做太子的吗?”大臣们方才醒悟,只好重新作出安排,改由皇太后率文武百官连续三次上表劝进,朱厚熜这才感到名正言顺,然后即位称帝,是为明世宗。
朱厚熜即位后,下诏革除武宗时的弊政,杀掉一批奸臣,朝政为之一新。可是不久,他就开始信用严嵩等权臣,并故意挑起“大礼”(即皇帝嗣统的问题)的论战,打击群臣,扩大皇权。
当时,边臣曾铣创“慢炮之法”能使炸药定时爆炸,还创制另一种能自动触发的地雷。他出于收复被鞑靼侵占的河套地区,向世宗建议用这些新武器装备,主动出击,并得到首辅夏言的支持。但严嵩出于要夺取首辅之位的私利,立即进谗,说夏言、曾铣“有好大喜功之心,而为穷兵黩武之举”。结果,世宗竟然把夏言、曾铣杀了。充分显示了他的威仪,缓和了社会矛盾,也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但后来的世宗就不是这个样子。
世宗笃信道教,整天在深宫里礼神拜仙,服食天药仙桃,还喜欢服用小童粪便做成的“秋石散”,以求长生不老。一次他病重,户部主事海瑞上疏相谏,请求皇上要多听忠直之言,并指出如今无人敢劝谏皇上,是因为阿谀之风太盛。世宗读疏后大怒,把它扔在地上,对左右说:“把他抓起来,不要他逃走了。”左右说:“此人素有痴名,听说上疏前已买了棺材与妻子诀别,看样子不象要逃”。世宗仍然不肯放过,下令把海瑞收入狱中。
由于世宗疏于政事,终致严嵩擅权达十七年之久,兵备废驰,国库空虚,北方民族不断侵入,而倭寇又经常在东南沿海骚扰。但严嵩的干儿子身为剿倭军事首领,却向世宗诬告坚决抗击倭寇的统兵张经“养寇失机”。结果,在张经取得抗倭战争最大一次胜利时,世宗逮捕了张经处以死刑。这一切,致使明朝内忧外患更加严重。
世宗为了长生不老,还服食用水银制成的、带有剧毒的丹药,长期服食后,世宗的四肢麻木,脸上呈暗灰色,走路摇摇晃晃,说话也变得相当困难。1565年农历正月,世宗又服食了陕西方土王金等人献来的金石药,结果顿时感到头晕目眩,鼻孔流血,此后便一直卧床不起,于1566年农历腊月病死。
享年六十岁,在位四十五年,安葬于永陵。
朱厚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阅古漫录
本书收入王国维著作《东山杂记》《二牖轩随录》《阅古漫录》,为民国初年王国维旅居日本期间所作的读书札记及掌故考实,连载于日人主办的《盛京时报》。《东山杂记》初题《风俗杂谈》,发表于 1913 年 7 月 12 日至 1914 年 5 月 5 日,署名“礼堂”。内容涉及民俗历史、诗词戏曲、典章制度、书画金石、敦煌文献等方面。《二牗轩随录》内容与《东山杂记》相仿,发布于1914 年 9 月 9 日至 1915 年 7 月 16 日,署名“礼堂”,1915 年2 月 2 日起改署“词山”。《阅古漫录》多是笔录古人书画题跋及评论,1915 年 9 月 18 日至 11 月 28 日连载,署名“词山”。其中部分内容后来收入《观堂集林》《观堂别集》和《庚辛之间读书记》等,其他则不见于王氏遗书或其他文集。依《王国维全集》编者的说法,这几种著作“大致反映了民国初年王氏学术研究重点由文学戏曲史转向古文字、金石考古和历史学的基本趋势”。作者自述此间“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
耒耜经
耒[lěi]耜[s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农具的著作。唐末陆龟蒙撰。作者曾隐居乡下,从事田间耕作,对农业生产颇为熟悉。约成书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前后。本书并序文在内,共六百三十三字。文章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述论有序,文笔古奥。序文中叙述了写作动机,是为了使后人不要忘掉在农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具。正文开头首先解释了“耒耜”的含义即“犁”(这一说法,其它古文献中不多见)。接着就其整体到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作详细正确叙述,附带谈了三件小农具。
跻春台
清末白话短篇公案暨世情小说集。1914年成文堂存板,每卷目录后有“凯江省三子编辑”之语。首光绪己亥(1899)铜山林有仁序,谓:“中邑刘君省三,隐君子也。杜门不出,独著劝善惩恶一书,名曰《跻春台》。列案四十,明其端委,出以俗言,兼有韵语可歌,集成四册。”每册一卷,每卷十篇, 以元、 亨、利、贞标之。“积善必有余庆而余殃可免,作善必召百祥而降殃可消,将与同人共跻于春台,熙熙然受天之祐,是省三著书之意也。”主要内容包括:元集、双金钏、十年鸡、东瓜女、过人疯、义虎祠、仙人掌、失新郎、节寿坊、卖泥丸、哑女配、亨集、捉南风、巧姻缘、白玉扇、六指头、审豺狼、万花村、栖凤山、川北栈、平分银、吃得亏等。
三国遗事
朝鲜现存重要古籍之一。高丽忠烈王时代的名僧一然所著的历史书。5卷2册,印刷版。记述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及古朝鲜的遗事。全书首先记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年表,然后分五卷。1—2卷纪异,3卷兴法,4卷义解,5卷神呪、感通、避隐、孝善。除王历外,其余八个部分内含一百三十八个小节。成书年代不详,据推约作于1281年前后。
四书章句集注 [四库本]
又称 《四书集注》。训诂书。 19卷。 南宋朱熹著。 本书是 “四书” 的合编, 计 《大学章句》 1卷, 《中庸章句》 1卷, 《论语集注》 10卷,《孟子集注》7卷。《大学》、《中庸》原是 《礼记》中的篇目, 后各单行, 平列于 《论语》、 《孟子》, 称为 “四书”,始于朱熹。《大学》《中庸》的注解称 “章句”,多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论语》、《孟子》的注解称 “集注”,多引用二程及其门人的义理之说,偶尔还引用汉唐旧注。此书注重章句训诂,强调得于辞而能通其意,坚持先本之注疏, 以通其训诂,参之 《经典释文》, 以正其音读,然后再发挥义理。文字洗炼,简明精要,是朱熹的代表著作, 元明清三代列于学官, 作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标准注本。今有中华书局1983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本。
宗门十规论
全一卷。五代僧法眼文益撰。又称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净慧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略称十规论。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旨在摘举五代时禅家之流弊,而予戒饬。计分十条:(一)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二)党护门风,不通议论。(三)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四)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五)理事相违,不分触净。(六)不经淘汰,臆断古今言句。(七)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八)不通教典,乱有引证。(九)不关声律,不达理道,好作歌颂。(十)护己之短,好争胜负。本书之注疏有增标傍注宗门十规论(能仁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