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

- 姓名:范文澜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绍兴县人
- 出生日期:1893年11月15日
- 逝世日期:1969年7月29日
- 民族族群: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仲沄。绍兴县人。1893年11月1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1913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进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国学名师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等人。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曾一度任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1918年春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夏往河南汲县省立中学授课。1922年任天津南开学校国文教员,后兼南开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文论名著和国学要略。1925年应顾颉刚之约加入文化团体朴社;在天津出版《文心雕龙讲疏》一书,博得梁启超等人的好评。同年“五卅”运动爆发,参加天津各界反帝大游行。此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并改写白话文。次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原京师大学校)、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讲师。1932年10月出任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次年10月任该院院长。授课之余勤奋著述,数年间出版了《诸子略义》、《水经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正史考略》、《群经概论》等书。其中《文心雕龙注》一书,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究极微旨,为一时名著。1936年夏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七七”事变爆发后主编《经世》战时特刊,支持《风雨》周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因其抗日活动遭河南地方军政当局禁阻,于1938年暑期愤然辞去河南大学教职,参加新四军游击队。同年末应邀赴湖北隋县参加第五战区豫鄂边区十三县抗敌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9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2月到延安,先后任马列学院及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含中国近代史)。1941年、1942年出版《中国通史简编》上册(上古至五代)和中册(宋辽至清中叶),以阶级斗争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线索,被史家誉为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地论述中国历史的完整的通史著作之一。1943年5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46年2月调离延安后历任北方大学校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及历史研究室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理事长、华北人民政府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等职。1954年起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在中共第八、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此外还担任过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理事和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起重新改写《中国通史简编》一书,至1965年先后出版了远古至隋唐五代部分共四册,是史学界的领导者之一。1969年7月29日在北京病故。
猜你喜欢的书
风中之路
一位魅力依然不减的母亲宫子与三位成年女儿的情感经历。宫子因丈夫有外遇泯灭了情焰,心存死灰;大女儿惠子出嫁之后,跟母亲一样被传统的婚姻与家庭束缚;二女儿直子在两个男人的爱情小巷中彷徨不定;稚气的三女儿千加子为寻找自己的偶像而狂热……故事明快流畅,深刻本反映了日女性的情感失落与现实的悲哀。
皇甫司勋集
明代诗文别集。皇甫汸(字子循,号百泉)著。皇甫著述甚丰,诗文有《政学》、《还山》、《奉使》、《寓黄》、《家居》、《南都》、《禅柄》、《澶州》、《栝州》、《南中》、《山居》、《副京》、《来凫》、《司勋》、《北征》、《南署》、《赴京》、《浩歌亭》、《安雅斋》诸集。直到晚年手自删削,编成《皇甫司勋集》,凡60卷。其中赋1卷,诗32卷,杂文27卷。现存有万历间刻本,前有万历二年(1574)他自己写的《集原》,并有范惟一、顾存仁、刘凤诸人序。《四库全书》即以万历刻本为底本加以著录。其《集原》(即自序)曾自述其诗,始为关洛之音,一变为楚音,又一变为江左之音,又一变为燕赵之音。又一变为蜀音。并缕举其师友渊源甚详,可见其转益多师。四库馆臣评其诗说:“今统观所作,古体源出三谢,近体源出中唐,虽乏深湛之思,而雅饬雍容,风标自异。在明中叶不失为第二流人。冯时可《雨航杂录》云:‘皇甫百泉与王弇州(世贞)名相埒,时人谓百泉如齐鲁,变可至道,弇州如秦楚,强遂称王。’王士祯《香祖笔记》以时可所评为确论云”(《四库全书总目》卷172)。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子循五律,清裁雅调,自是一时之俊。五古亦是当家,至模范魏、晋,熔铸齐、梁,于子安(其兄皇甫涍)稍逊一筹。”两家所言,较允当地说明了皇甫汸的创作成就。
历代蒙求
此书当是陈栎在家乡教书时为童蒙而作。用四字韵语的形式,简述从开天辟地到元代的历朝兴衰,每个朝代皆述其开国与亡国之君,再提及其间有作为的皇帝,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历史的便概,易于掌握,是一部较好的童蒙读物。
退思集类方歌注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吴锡人。学医于舅父高锦庭,上自轩岐,下迄清季诸家之书,无不精心研求,于道光、咸丰年间,名扬苏、浙。先以疡科闻名,后专攻内科,尤对肝病有独特见解。著有《医方歌诀串解》、《环溪草堂医案》及《王旭高医书六种》等,均为后人整理编辑而成。是书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全书约六万八千字。
光宣诗坛点将录
汪国垣著。初稿民国八年(1919)写于南昌,民国十四年作修改后连载于《甲寅》第一卷第五号至第九号。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又刊登于《青鹤》第三卷第二期至第七期。民国三十三、三十四年,又在重庆作修改和补充,写成定本。今通行本为其门人程千帆整理本,见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汪辟疆文集》及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前有作者化名铁棒栾廷玉的赞语。诗坛旧头领一员属王闿运,都头领二员属陈三立、郑孝胥,机密军师二员属陈宝琛、李瑞清,参赞军务一员属陈衍,五虎将属袁昶、范当世等,八骠骑属陈曾寿、沈曾植等。有时一员头领下有一作某人的情况,故所录诗人实际上不止一百零八人。且早期发表之《甲寅》本与定本多有不同。点将录后又附额外头领三人:教头王进属郑珍,黄面佛黄文煜属释敬安,铁棒栾廷玉则作者自属。定本有民国三十三年作者跋,另有1983年整理者程千帆后记。
魏书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系北齐魏收所著。全书共130卷,起自拓跋圭建国(386年),讫于东魏孝静帝(550年),全书记载了北魏165年的历史。北魏立国即置史官,尚书郎邓渊的十余卷《代记》,是修史之始。后来,崔浩、崔鸿、邢峦、温子升、元晖业等均有修撰。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奉诏撰修。搜采亡遗,缀续后事,至天保五年写出初稿。后经3次修改。原版本为130卷,到北宋,残缺39卷。刘颁等校定时,取隋魏澹《魏书》、唐代李延寿《北史》及张太素《后魏书》、高峻《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览》等补之,仍维持130卷。计帝纪14卷,列传96卷,志20卷。创《释老志》,述佛道之源流。旧有秽史之说,《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已甚之词”。 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