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

范文澜
  • 姓名:范文澜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绍兴县人
  • 出生日期:1893年11月15日
  • 逝世日期:1969年7月29日
  • 民族族群: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仲沄。绍兴县人。1893年11月1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1913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进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国学名师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等人。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曾一度任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1918年春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夏往河南汲县省立中学授课。1922年任天津南开学校国文教员,后兼南开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文论名著和国学要略。1925年应顾颉刚之约加入文化团体朴社;在天津出版《文心雕龙讲疏》一书,博得梁启超等人的好评。同年“五卅”运动爆发,参加天津各界反帝大游行。此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并改写白话文。次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原京师大学校)、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讲师。1932年10月出任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次年10月任该院院长。授课之余勤奋著述,数年间出版了《诸子略义》、《水经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正史考略》、《群经概论》等书。其中《文心雕龙注》一书,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究极微旨,为一时名著。1936年夏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七七”事变爆发后主编《经世》战时特刊,支持《风雨》周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因其抗日活动遭河南地方军政当局禁阻,于1938年暑期愤然辞去河南大学教职,参加新四军游击队。同年末应邀赴湖北隋县参加第五战区豫鄂边区十三县抗敌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9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2月到延安,先后任马列学院及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含中国近代史)。1941年、1942年出版《中国通史简编》上册(上古至五代)和中册(宋辽至清中叶),以阶级斗争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线索,被史家誉为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地论述中国历史的完整的通史著作之一。1943年5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46年2月调离延安后历任北方大学校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及历史研究室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理事长、华北人民政府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等职。1954年起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在中共第八、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此外还担任过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理事和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起重新改写《中国通史简编》一书,至1965年先后出版了远古至隋唐五代部分共四册,是史学界的领导者之一。1969年7月29日在北京病故。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论述义

伤寒论述义

日·丹波元坚撰。成书于1843年。全书约6万字,分为5卷。卷一列叙述、阴阳总述,卷二分述六经病,卷三述合病并病、温病风温,卷四述坏病、兼变诸证,卷五述霍乱、瘥后劳复。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论》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辑义》之不足。其特点有三:①论病机,注重正气。认为邪气侵入,随其人阳气之盛衰化而为病,于是有寒热之分。大抵阳之变阴,皆因其人胃气本弱。②以病情,贯通大论。指出唯以病情读大论,则无所而不通。故本书自始至终,一以病情贯之。征之经文,既无前后牴牾。验之事为,亦莫切近乎此。③辨疾病,重察脉证。认为仲景之旨,先辨定其病。辨病之法,在察脉证。就脉证而认得寒热表里虚实之真,则病无遁情。总之,本书阐发《伤寒论辑义》一书未尽之义,予以覆核辨订,并斟酌诸家之说,而补充《辑义》之所阙。其中反映了作者学习《伤寒论》一书的心得。1851年,作者又撰《伤寒论述义补》一篇,附刊于本书之末。本书有1843年万籍堂版本,1884年杨守敬购得原版辑印。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

修昆仑证验

修昆仑证验

养生类著作。天休子撰。不分卷。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 (1846) 。首为揉积论,(即按蹻气血凝聚、经络阻滞之积),引证 《黄庭经》、《庄子·外物篇》 等书中有关论述,说明 “尺宅寸田可治生”,即按蹻头部于人体至为重要。主要是揉百会、眉心、眼内外眥、颧夹等处,凡十法。此后详列亲身证验三十八则。多合以脏腑经络原理。末附“晒说”,亦为亲身证验。全篇虽多道家言辞,然与医家多合。因孙真人养生歌曾借“昆仑”以喻头部,此书又多参以切身体会,故名。有道光二十七年 (1847) 刻本。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原名《三因极一病论粹》,现在通行书名为《宋志》所载,简称《三因论》。以病因分类的综合性医书。原书6卷,今通行本为18卷,约23万字。陈言撰于淳熙元年(1174)。陈言,字年择,南宋医学家,浙江青田人。本书今存南宋刻配元麻沙复刻本、元刻本、清《四库全》本等多种。1957、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次铅印。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卷二下半部~卷十八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等

文信公集杜诗

文信公集杜诗

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盖被执赴燕後,於狱中所作。前有《自序》,题“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岁,当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单阏当为己卯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於干支纪次不合。考是年正月癸卯朔,二月内当有三庚日、二未日,必传写者有所错互。至以岁阳岁名纪日,本於吴国山碑中“日惟重光大渊献”语。

明臣谥考

明臣谥考

明鲍应鼇撰。应鼇字山父,歙县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是书载明代文武诸臣赠谥,与钦定《明史》各传俱相符合。首载各谥释义,为当时礼官体例。而所列诸谥,如某人谥某字,皆分注当日定谥取义之文於下,使观者具知其所以然。较他家所记,独有根据。其前代诸臣,如谢枋得之谥“忠节”,纪信、文天祥之谥“忠烈”,邓文进之谥“忠襄”,苏缄之谥“忠壮”,史或不载,世所罕知,亦颇赖此书以存。卷末附万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拟谥者二十九人,又三十八年至四十年拟谥者四人,皆二谥并列。盖神宗荒怠,奏章率不批答,莫知进止,故两存也。最后列《考误》一篇,凡五十七人,皆据官册以正野史、文集之讹。其中多有无谥而昌称谥某者,亦有字相同异,美恶顿殊者。或诡词假借,或传写舛谬,外人无从而知。非应鼇身为礼官,亲检故籍,不能一一釐正也。其於一代易名之典,可云精核矣。

般若心经直说

般若心经直说

般若心经直说,一卷,明德清述,函是跋,原注出梦游集卷十九,古本卷十。按集内只载小引,参见嘉续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