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纨

- 姓名:叶小纨
- 别名:字蕙绸
- 性别:女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出生日期:约1613
- 逝世日期:约1657
- 民族族群:
叶小纨(约1613 ~约1657)字蕙绸,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叶绍袁、沈宜修二女,著有杂剧《鸳鸯梦》,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
父亲叶绍袁,明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一位负有才名的文学家,著有《湖隐外史甲寅日注》。母亲沈宜修是山东副使沈珫的长女,通经史,善诗词,著有《鹂歌集》二卷、《梅花诗》一卷。小纨是她的次女。比小纨大3岁的叶纨纨,字昭齐,3岁就能背白居易的《长恨歌》,13岁已能赋诗填词,著有《芳雪轩遗集》。比小纨小3岁的叶小鸾,字琼章,4岁读《离骚》,10岁制联应对,12岁通诗词,著有《疏香阁遗集》。
小纨自幼聪颖过人,4岁能背蔡琰的《悲愤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10岁就能吟诗作对填词曲。一次母亲让她以词、曲牌名作对,她一口气说了“一斛珠;满江红”、“点绛唇;剔银灯”、“天仙子;虞美人”、“金缕曲;桂枝馨”等七、八副对子。父亲一旁笑道:“吾儿当为易安(李清照)矣!”小纨渐大,与戏曲家沈璟之孙诸生沈永祯结为夫妇,育有一女沈树荣 (?~1673),後嫁与叶世侗之子叶舒颖 (1631~?) 为妻。
1632年,小妹小鸾、大姐纨纨因多病先后夭折,小纨血泪千行,肝肠寸断,伤感之余展纸挥毫,于崇祯九年(1636)著成杂剧《鸳鸯梦》,以为追念。钱谦益(1582~1664)所言:“蕙绸《鸳鸯梦》杂剧伤姊妹而作”。陈去病亦云:“叶小纨,以其妹小鸾之逝,悲伤极致,作《鸳鸯梦》杂剧四出,亦颇工美。”剧中写蕙百芳、昭綦成、琼龙雕三书生金兰结义、生离死别的故事。实际写的是她们姐妹三人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蕙”、“昭”、“琼”分别是小纨、纨纨、小鸾字号的头一个字,年龄也相符合。开头从西王母因三侍女尘缘未断,谪罚她们下凡写起,下分四出:第一出写中秋佳节三好友同游凤凰台;第二出写蕙百芳苦苦思念昭、琼二友;第三出写传来琼龙雕病逝的噩耗,蕙百芳赶去吊丧,正在抚棺痛哭之时,又听到昭綦成因悲痛过度而身亡的丧音,蕙百芳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第四出写琼、昭二友死后,蕙百芳从此“逍遥云水,访道寻真”,经吕纯阳指点,醒悟到“人生聚散,荣枯得失,皆犹是梦”,终于回头重新与昭、琼相聚,同回瑶池,全剧情节生动,结构井然,词情并茂,音律和谐,满纸血泪,凄惋动人,故有“殊清警拔俗”之评。一时争相购读,海外亦有流传。日本学者八木泽元于1959年在东京出版了一部《明代剧作家研究》的论著,共分九章。前八章分别论述了朱有纯、康海、李开光、陈与效、梅鼎祚、汤显祖、臧懋循七位男剧作家。第九章专论女戏曲家叶小纨,介绍了小纨的一家、小纨的作品及其年谱,突出了杂剧《鸳鸯梦》,还附有《叶小纨诗辑》。誉满九州,名动三岛,叶小纨不愧为我国第一位女戏曲家。其舅沈自征序其杂剧云:“词曲盛于元,未闻有擅能闺秀者。蕙绸出其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俊语韵脚,不让贯酸斋、乔梦符,即其下里,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崇祯年间,《鸳鸯梦》和她的诗集《存余草》均被其父叶绍袁收入《午梦堂全集》。
历史评价:
沈宜修,字宛君,吴江人,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仲韶之妻也。仲韶少而韶令,有卫洗马、潘散骑之目。宛君十六来归,璚枝玉树,交相映带,吴中人艳称之。生三女:长曰纨纨,次曰蕙绸,幼曰小鸾。兰心蕙质,皆天人也。仲韶偃蹇仕宦,跌宕文史。宛君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姑伯姊,后先娣姒,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纴而工子墨。松陵之上,汾湖之滨,闺房之秀代兴,彤管之诒交作矣。小鸾年十七字昆山张氏,将行而卒。未几,纨纨以哭妹来归,亦死。叶氏宛君神伤心死,幽忧憔悴,又三载而卒。仲韶于是集宛君之诗曰《鹂吹》,纨纨之诗曰《愁言》,小鸾之诗曰《返生香》,及哀挽伤悼之什,都为一集,而蕙绸《鸳鸯梦》杂剧,伤姊妹而作者,亦附见焉。总曰《午梦堂十集》,盛行于世。(清·钱谦益《沈氏宛君传》)
字蕙绸。诸生沈永桢妻。幼端慧,与昭齐、琼章以诗词相倡和。后相继夭殁,小纨痛伤之,乃作《鸳鸯梦》杂剧寄意,有贯酸斋、乔梦符之风。诗极多,晚岁汰存二十之一,名曰《存余草》,情词黯淡,过于姐妹二人。女树荣字素嘉,亦工诗词,适叶舒颖。与吴锵妻庞意攘善,所赠答盛称于时。(清《乾隆吴江县志》三七)
叶小纨,字蕙绸,工部绍袁仲女,所著有词一卷。又作《鸳鸯梦传奇》,舅氏沈自徵序云:“词曲盛于元,未闻擅能闺秀者。蕙绸出其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俊语韵脚,不让贯酸斋、乔梦符。即其下里,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清·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
【评】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叶小纨是个值得注意的较早的女作家,而从如上不多的材料中,可对她本人及其作品有个初步了解。遗憾的是,有关她的文字记载太少了。
叶小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歌剧魅影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身为记者的作者随着调查和采访的深入,讲述了宏伟壮丽的巴黎歌剧院里闹鬼的事。歌剧院经理德比埃纳先生和波里尼先生辞去经理之职后,如释重负;他们的继任者蒙沙尔曼先生和里夏尔先生上任伊始,有个亲眼见过歌剧院幽灵的置景工猝然吊死在舞台下面的台仓里,把德比埃纳先生和波里尼先生的告别辞行晚会给搅了;新任经理又受到歌剧院幽灵先后两次敲诈,四万法郎神秘地不翼而飞;著名女歌星卡洛塔竟然在演唱拿手曲目时走调,癞蛤蟆般的鼓噪甚至惊得剧场大厅里的枝形吊灯都掉下来,当场砸死已被里夏尔先生指定去接替幽灵的领座员吉里太太职务的看门妇,卡洛塔含羞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取而代之的歌坛新星克里斯蒂娜,师从所谓的“音乐天使”,亦即歌剧院幽灵,在《浮士德》中,她用自己的全部心灵去演唱玛格丽特一角,演至最后一幕,她用超凡脱俗的歌声呼唤天使,她的身体仿佛腾空而起,拉着全场为之震颤的观众一起展翅高飞,每个观众都以为自己插上了翅膀,这时舞台上突然陷入一片黑暗,观众几乎来不及发出惊叫,灯光又重新照亮舞台,但克里斯蒂娜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被劫持了;克里斯蒂娜失踪后,她的心上人夏尼子爵也不知去向,子爵的兄长菲利普伯爵又意外身亡;围绕着夏尼子爵和温柔迷人的红歌星之间的爱情故事,骇人听闻的罪恶勾当接踵而至……
说文解字系传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重心,每字下,先录许书原文,然后征引经传,发明许意,并加“臣锴曰”、“臣锴案”等字样,与原文相区别。反切为同时人朱翱所加。《部叙》,拟《易·序卦》说明五百四十部先后次第。《通论》,探求文字本原。《祛妄》,斥李阳冰臆说。《类聚》,列举字之相比为义者。《错综》,旁求六书之旨。《疑义》,举《说文》偏旁所有而阙其字及篆文笔画相承而小有出入者。《系述》,为作者自叙。在阐发许书旨意方面,颇有可取,历来为研治《说文解字》重要参考著作之一。清严元照《奉梁山舟先生书》指斥其主要缺点有七:一曰妄改经典,二曰小学不明,三曰援引不典,四曰考核失实,五曰笺释多谬,六曰传讹弗审,七曰征引太支。此评虽较严苛,但亦几近事实。考证、勘校其讹误的主要著作有:清人汪宪《说文系传考异》四卷,王锴《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苗夔《说文系传校勘记》三卷。传本较佳善者有苏州汪氏家藏宋刊不全本,苏州顾氏家藏影宋钞足本。道光十九年(1839),寿阳祁寯藻据以重刊,刊前曾经承培元、苗夔等详加校订。1929年,商务印书馆据祁刻本影印。1987年,中华书局再次影印。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坠海』」;《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经。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载三篇道法。其一曰〈五岳五帝内思变化真形求仙上法〉,言道士入五岳名山,存思五帝真形以避邪成仙之法。其二曰〈五岳内思刻名定仙上法〉。言道士入山存思五岳帝君,以「九赤镇岳求仙班符」五枚埋藏于山中,诵咒默祝以求成仙之法。其三曰〈四海水帝除罪削简上法〉,言道上存思四海水帝,以「九赤封海通真班符」四枚投入海中,诵咒微祝以求除罪成仙之法。全书道法以思神唸咒,投简埋符为主。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磏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 本。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录拜表仪。唐末杜光庭编集。官传授太玄部经戒法录之仪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授经传法拜表科仪,包括通玄赞8首。
金刚经鸠异
佛教感应集。唐开成元年(836)段成式撰。一卷。原载于段著《酉阳杂俎续集》卷七。全书记述以唐代中叶为社会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二十一则,始自张济丘,终于王孝廉。所记故事大多是作者依据传闻整理而成,亦有部分真人真事。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