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纨

- 姓名:叶小纨
- 别名:字蕙绸
- 性别:女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出生日期:约1613
- 逝世日期:约1657
- 民族族群:
叶小纨(约1613 ~约1657)字蕙绸,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叶绍袁、沈宜修二女,著有杂剧《鸳鸯梦》,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
父亲叶绍袁,明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一位负有才名的文学家,著有《湖隐外史甲寅日注》。母亲沈宜修是山东副使沈珫的长女,通经史,善诗词,著有《鹂歌集》二卷、《梅花诗》一卷。小纨是她的次女。比小纨大3岁的叶纨纨,字昭齐,3岁就能背白居易的《长恨歌》,13岁已能赋诗填词,著有《芳雪轩遗集》。比小纨小3岁的叶小鸾,字琼章,4岁读《离骚》,10岁制联应对,12岁通诗词,著有《疏香阁遗集》。
小纨自幼聪颖过人,4岁能背蔡琰的《悲愤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10岁就能吟诗作对填词曲。一次母亲让她以词、曲牌名作对,她一口气说了“一斛珠;满江红”、“点绛唇;剔银灯”、“天仙子;虞美人”、“金缕曲;桂枝馨”等七、八副对子。父亲一旁笑道:“吾儿当为易安(李清照)矣!”小纨渐大,与戏曲家沈璟之孙诸生沈永祯结为夫妇,育有一女沈树荣 (?~1673),後嫁与叶世侗之子叶舒颖 (1631~?) 为妻。
1632年,小妹小鸾、大姐纨纨因多病先后夭折,小纨血泪千行,肝肠寸断,伤感之余展纸挥毫,于崇祯九年(1636)著成杂剧《鸳鸯梦》,以为追念。钱谦益(1582~1664)所言:“蕙绸《鸳鸯梦》杂剧伤姊妹而作”。陈去病亦云:“叶小纨,以其妹小鸾之逝,悲伤极致,作《鸳鸯梦》杂剧四出,亦颇工美。”剧中写蕙百芳、昭綦成、琼龙雕三书生金兰结义、生离死别的故事。实际写的是她们姐妹三人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蕙”、“昭”、“琼”分别是小纨、纨纨、小鸾字号的头一个字,年龄也相符合。开头从西王母因三侍女尘缘未断,谪罚她们下凡写起,下分四出:第一出写中秋佳节三好友同游凤凰台;第二出写蕙百芳苦苦思念昭、琼二友;第三出写传来琼龙雕病逝的噩耗,蕙百芳赶去吊丧,正在抚棺痛哭之时,又听到昭綦成因悲痛过度而身亡的丧音,蕙百芳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第四出写琼、昭二友死后,蕙百芳从此“逍遥云水,访道寻真”,经吕纯阳指点,醒悟到“人生聚散,荣枯得失,皆犹是梦”,终于回头重新与昭、琼相聚,同回瑶池,全剧情节生动,结构井然,词情并茂,音律和谐,满纸血泪,凄惋动人,故有“殊清警拔俗”之评。一时争相购读,海外亦有流传。日本学者八木泽元于1959年在东京出版了一部《明代剧作家研究》的论著,共分九章。前八章分别论述了朱有纯、康海、李开光、陈与效、梅鼎祚、汤显祖、臧懋循七位男剧作家。第九章专论女戏曲家叶小纨,介绍了小纨的一家、小纨的作品及其年谱,突出了杂剧《鸳鸯梦》,还附有《叶小纨诗辑》。誉满九州,名动三岛,叶小纨不愧为我国第一位女戏曲家。其舅沈自征序其杂剧云:“词曲盛于元,未闻有擅能闺秀者。蕙绸出其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俊语韵脚,不让贯酸斋、乔梦符,即其下里,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崇祯年间,《鸳鸯梦》和她的诗集《存余草》均被其父叶绍袁收入《午梦堂全集》。
历史评价:
沈宜修,字宛君,吴江人,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仲韶之妻也。仲韶少而韶令,有卫洗马、潘散骑之目。宛君十六来归,璚枝玉树,交相映带,吴中人艳称之。生三女:长曰纨纨,次曰蕙绸,幼曰小鸾。兰心蕙质,皆天人也。仲韶偃蹇仕宦,跌宕文史。宛君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姑伯姊,后先娣姒,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纴而工子墨。松陵之上,汾湖之滨,闺房之秀代兴,彤管之诒交作矣。小鸾年十七字昆山张氏,将行而卒。未几,纨纨以哭妹来归,亦死。叶氏宛君神伤心死,幽忧憔悴,又三载而卒。仲韶于是集宛君之诗曰《鹂吹》,纨纨之诗曰《愁言》,小鸾之诗曰《返生香》,及哀挽伤悼之什,都为一集,而蕙绸《鸳鸯梦》杂剧,伤姊妹而作者,亦附见焉。总曰《午梦堂十集》,盛行于世。(清·钱谦益《沈氏宛君传》)
字蕙绸。诸生沈永桢妻。幼端慧,与昭齐、琼章以诗词相倡和。后相继夭殁,小纨痛伤之,乃作《鸳鸯梦》杂剧寄意,有贯酸斋、乔梦符之风。诗极多,晚岁汰存二十之一,名曰《存余草》,情词黯淡,过于姐妹二人。女树荣字素嘉,亦工诗词,适叶舒颖。与吴锵妻庞意攘善,所赠答盛称于时。(清《乾隆吴江县志》三七)
叶小纨,字蕙绸,工部绍袁仲女,所著有词一卷。又作《鸳鸯梦传奇》,舅氏沈自徵序云:“词曲盛于元,未闻擅能闺秀者。蕙绸出其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俊语韵脚,不让贯酸斋、乔梦符。即其下里,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清·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
【评】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叶小纨是个值得注意的较早的女作家,而从如上不多的材料中,可对她本人及其作品有个初步了解。遗憾的是,有关她的文字记载太少了。
叶小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长夜漫漫路迢迢
《长夜漫漫路迢迢》为奥尼尔最后一部作品,根据作者要求在其死后才能上映,该剧被作者自认为和公认为其最好的作品,并再次获得普利策奖。 1939年夏天,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俯视着湾区、名为“道庵”的房子里,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尼尔,开始撰写在内心深藏多年的自传戏《长夜漫漫路迢迢》。他决心将自己家中不可告人之事毫无保留地诉诸笔墨。往事如幽灵般纠缠不休,逼他非写不可,否则永远不得安宁。这部自传性剧作成为奥尼尔代表作。按作者本人的要求,这部作品在他去世后,直到1956年才首次上演。
安平县杂记
正月元旦,各家均梳洗更换新衣服。自子刻起,至卯刻止,开门焚香点灯烛烧纸(俗名烧金。用半粗幼纸裁长六寸、阔四寸、盖苏木膏寿字印于其上,中间安锡箔约二寸许,拭以槐花,使成黄色,名曰寿金。有大花、二花之分,每百叶大钱十六文至十四文不等)。贴新桃符,放爆竹,列各样糖料于盒以供神(糖料有寸金枣、花生粒、桔红糕等名目)。
孟子学案
共十一章,第一章《孟子传略》对孟子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考证了他的姓氏、籍贯、家庭、所受的教育、生卒年,讲解了他周游列国的经历。第二章《孟子书考证》考证了《孟子》的内七篇和外篇。第三章讲了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第四章讲了孟子之中心学说——人性论。第五章讲了政治哲学。第六章讲了人生哲学。第七章讲了经济哲学。第八章讲了重农主义。第九章讲了教育哲学。第十章讲了尚论古人。第十一章讲了诸家学说之批评。
哀秦二世赋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接着抒发秦代灭亡的感慨,并以今日二世墓地芜秽不修,魂魄飘零无着作结。(《史记》所载,此后另加五句喟叹性文字。)此文表现了痛惋至深的感情,对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寤”作了尖锐批评,并由此总结了国亡宗灭的历史教训。文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山之深,水之曲,竹树之繁茂,以造成一种似被历史遗忘的氛围,自然带出下面直抒胸襟的文字。其直抒中兼具评议成分,简明深刻,富有庄重感。对后世咏史作品有一定影响。
樵云独唱
元诗别集。6卷。叶颙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本及《续金华丛书》本卷首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叶颙自序两篇,1篇作于重九前四日,另1篇作于十一月既望。两序阐发了所谓“独唱”的含意:“吟唐律五言七言若干首,杂诗若干首,虽不足以关世教之盛衰,亦足以叙幽情、写闲适之兴怀,名其帙曰《樵云独唱》,盖予知樵夫刍叟相与之娱而不知世俗之好,樵夫刍叟知从予之游,又不知予赋诗之趣。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听,得不谓之独唱呼?”卷1—2为古诗,卷3为五言绝句,卷4为五言律诗,卷5为六言、七言绝句,卷6为七言律诗。卷末有至正二十年(1360)叶颙自撰后序。叶颙的诗歌以七言古诗及七言绝句最有特色,七言古诗如《第一人间快活丸歌》、《樵云老人独唱歌》等,都是繁复流畅的长诗;七言绝句如《霜天晓角》、《冬景十绝》亦以韵味悠长见称。《樵云独唱》的主要版本,除上述《四库全书》本与《续金华丛书》本之外,还有明刊本,卷首有袁凯序。这3种版本均为6卷,但诗歌编排互有差异。
申子
法家著作之一。战国时期申不害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二篇,《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六篇,今仅存有《大体》一篇,收录在《群书治要》第36卷中。《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辑录其片断。内容是论述驭臣之道,阐发术治理论。认为法、术、势是君主的三大政治法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