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

- 姓名:李昌祺
- 别名:名祯,以字行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庐陵(江西吉安)人
- 出生日期:1376
- 逝世日期:1452
- 民族族群: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作家,诗文作家。名祯,以字行。庐陵(江西吉安)人。弱冠即有文誉,与曾棨辈相颉颃。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参与修《永乐大典》,同事者推其该博,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礼部郎中,迁广西左布政使,坐事谪役,寻宥还。洪熙元年(1425)起故官河南,饶有惠政。正统四年(1439)致仕。家居20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故庐裁蔽风雨,伏腊不充。他富有才情,多所结撰。著有传奇小说集《剪灯余话》,还有《运甓漫稿》、《容膝轩草》、《侨庵诗余》等。
《剪灯余话》是效法瞿佑《剪灯新话》而作,故称“余话”。小说多写男女情事,既有人间姻缘,也有人狐相恋、人神相爱,都寄托着“善可法,恶可戒,表节义,砺风俗”的教化意图。至于《何思明游都录》描写阴间情状,更带有劝善扬恶的实用目的。王英在序中评论说:“其间所述,若唐诸王之骄淫,谭妇之死节,赵鸾、琼奴之守义,有人读之,有所惩劝;至于他篇之作,措词命意,开阖抑扬,亦多有可取者,此余之所以喜也。”他的传奇小说具有“秾丽丰蔚,文采烂然”的艺术特色。小说夹进过多的诗词和骈文,文气反而显得冗沓累赘。
从《剪灯余话》可知李昌祺善诗词。他的诗清丽畅达,如《雨中发洪都》:“豫章城下水如苔,风雨官河一棹开,山色遥连萧寺暝,雁声斜度楚云哀。霜凋远树寒灯见,鸟背孤帆极浦回。画栋朱帘遗阁废,荒基岁岁长蒿莱。”李时勉评论说:“李布政诗,如纤云浮空,变态而难状,春泉注壑,瀺灂而无穷。”(《古廉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昌祺诗一变绮靡纤巧之习,而以流逸出之,故别饶鲜润。”陈田也指出:“方伯诗,色新意古,诸体并工。在永乐诗家中,独标一格。”(《明诗纪事》)
猜你喜欢的书
刺青
本书精选14篇谷崎润一郎早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谷崎的早期作品具有强烈的恶魔主义文学风格。对美的深度追求使得谷崎润一郎在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出人物异于常人而无法言说的欲望,字里行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刺青》:针迹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络新妇蜘蛛,直到夜里东方开始泛白之时,这个不可思议的魔性动物,伸出了它的八条腿,盘踞在姑娘的整个背脊上。 《神童》:倘若说上天塑造女人用的是宇宙间的清澄的精气,那么制作自己的就是沉淀在地底的粪土。 《富美子之足》:为了富美子的脚踵,我将欣然赴死。
枣林杂俎
笔记。明人谈迁撰。六卷。迁有《北游录》已著录。是书为作者避兵祸,隐居枣林期间,辑时人杂谈而成。以智、仁、圣、义、中、和六字名卷。分十六类。凡一千三百条,约二十万字。内容包括朝廷逸典、科举试规、文人轶事、诗文典范、宫闱淑媛、名臣小传、释道异闻、民间工艺、名胜古迹、宫室营建、珍贵器用、花卉树木、节日风俗、幽冥妖异等。其中《金陵对泣录》、《东宫》二篇录明代亡国实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宋濂攻苦》、《永和宫词》、《海瑞》、《魏忠贤》、《汤显祖》、《竟渡》、《火把节》等条广涉明代社会生活诸多方面,记事生动,有一定文学价值。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春秋左氏古经说义疏
是书又名《左氏古经説》、《春秋左氏古经説疏证》,是廖平于经学“二变”时改《左传》爲“今学”后的著作。成于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同年由成都府中学堂刊刻。全书十二卷,以鲁十二公爲次序,各爲一卷。廖平初治《左传》,分爲两端,其从《汉书·艺文志》中的《左氏微》得到啓发,将《左氏春秋》分爲义例的“説”和记事的“传”,沿着先“説”后“传”的次序,依次著成了《左氏古经説读本》、《左氏古经説汉义补证》(又名《春秋古经左氏説汉义补证》)、《左传汉义证》、《左传汉义补证》,而《春秋左氏古经説义疏》经、传同载,与《左氏古经説汉义补证》、《左传汉义证》之经、传别行不同,是廖氏集其《左氏》学诸成果而成之作。原书每卷下标有“井研廖氏学”。全书旨在阐发经义,广引二传、《礼记》、《论语》、《国语》、《史记》等以相印证,博采贾、服、许、班等汉儒师説,以匡杜説之失。其间采杜説较刘文淇爲严,多推传例、师説以补古注所无。主要版本有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成都中学堂刻本、民国八年(一九一九)重刻本、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四川存古书局《六译馆丛书》重印成都中学堂刻本。兹据成都中学堂刊本整理。
学天台宗法门大意
学天台宗法门大意,一卷,唐行满述,外题天台宗大意。
净土圣贤录
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萨为始,集录历代宣扬净土法门之比丘、比丘尼等凡五百人之事迹。总立十门,即:(一)净土教祖,(二)阐教圣众, (三)往生比丘,(四)往生比丘尼,(五)往生人王,(六)往生王臣,(七)往生居士,(八)往生杂流, (九)往生女人,(十)往生物类。多由历代之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通载等择出,于各传末皆载有典据。又清代胡珽编有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始于清初,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杂流、女人、物类等七科,列叙一七五人之事迹。
增慧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大慧菩萨住于须弥山顶,由童子相菩萨之请,说此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