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载

戈载
  • 姓名:戈载
  • 别名:字顺卿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786
  • 逝世日期:1856
  • 民族族群:

戈载(1786-1856),字顺卿,一字瞍甫、孟博,号宝士,又号润卿,双红词客、山塘词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诸生。官国子监典籍。工绘事,善花卉,设色冶逸,画梅得王冕之妙。又工书,隶书独具风神。尤长于词。与朱绶、沈传桂、吴嘉淦、王嘉禄、沈彦曾、陈彬华号“吴中七子”,朱疆村《清代词坛点将录》中其名号为“郭盛”。生平事迹见《国朝同综续编》卷一〇、国朝书人辑略》卷九、《清画家诗史》庚下。


著有《翠薇花馆诗》、《翠薇花馆词》、《词林正韵》。编有《词律订》、《词律补》、《乐府正声》、《续绝妙好词》、《宋七家词选》等。戈氏于词学造诣、影响及功过,历来褒贬不一。江顺诒《词学集成》谓其《词林正韵》“诚有功后学”,杜文澜《憩园词话》谓“永为词家取法”,谭献云“实为声律诤臣”。而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则云:“戈宝士《翠薇花馆词》最多……然平庸少味。阅至十篇,便令人昏昏欲睡。因其室有馀资,喜结纳,才名易起。谓好事则可,谓之名家则不能也。”又云:“其词才亦未知去陈氏(指陈维崧)几由旬也,而千里(指顾广圻)以为推倒迦陵(维崧号),岂溺情而不自觉欤?”讥其自诩精深音律而其词作却失律者,如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云:“顺卿持律虽严,集中亦不能自遵约束。”又云:“持律谨严,特少跳脱变化之笔。”

戈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明天的学校

明天的学校

《明天的学校》是对当时正在实验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学校进行的革新所作的详细记录,主要包括约翰逊夫人的“有机学校”,梅里亚姆教授领导下的密歇根大学初等学校等。 这样一部著作,仅仅作为记录20世纪初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资料已经很有意义,杜威在书中还运用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蒙台梭利以及他自己的教育理论来论证了这场发生在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使本书更具研究价值。

鼻子

鼻子

1835年,俄国作家果戈里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彼得堡的故事》,其中小说“《鼻子》的‘荒诞无稽’,使他具有果戈里最神秘的作品之一的声誉”。故事描写了一个八等文官柯瓦廖夫,有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丢失,于是心急地四处寻找,而这鼻子却穿了件五等文官的礼服在街上游荡。后来鼻子被警察抓获,柯瓦廖夫的鼻子终于失而复得。

鄱阳集

鄱阳集

十二卷。宋彭汝砺撰。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江州。彭汝砺为官耿直,敢言人所难言,曾陈十事,指谪朝政利害,风节凛然。史称汝“砺词命雅正,有古人风,而诗笔亦谐婉可讽。”明瞿佑《归田诗话》曾极推其诗词“情致缠绵”。王士祯在《居易录》中,曾引其梅花诗中“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著莫人”句,来考证朱淑真词耶律楚材诗内“著莫”二字的出处。其诗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汝砺曾著易义、诗义、奏议、诗文五十卷,大多佚失。《鄱阳集》乃诗集十二卷,本集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周彦、高泽履刻本,并增辑《补遗》一卷,和 《四库全书》 本存世。

守宫砂

守宫砂

稗史之兴,原用助正史之不足。若忠奸贤否,英雄豪杰,绘色绘声,跳跃纸上者,为其使愚者阅之,知所以劝善而惩恶也。是书以有明武宗任用阉宦,卒至谋乱,河南一幸,几致宗社覆灭。幸李广、楚云辈出,先事预防,拨乱反正,始得转危为安。然其中所谓忠奸贤否,英雄豪杰,无不毕露。阅者深读而玩味之,或亦谅作者之有心惩劝耳。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简名《张天师》、《风花雪月》。杂剧剧本。元吴昌龄作。四折一楔 子,旦本。本事散见于《博异记》、《夷坚志》及道 教传说。宋官本杂剧有《风花雪月爨》,金院本 有《风花雪月》二本。剧写陈世英赴举经洛阳, 寓叔父陈全忠太守宅。中秋夜醉后玩月鼓琴, 时月宫桂仙为罗睺、计都二星所缠,赖琴声感 动娄宿星前往搭救。桂仙深感世英,遂潜下人 间,偕封姨、桃仙至世英馆中,酌酒交欢,并约 以明年此夕再会。后世英相思成疾,适张天师 过,谓全忠园内有花月之妖,遂设坛勾摄梅、 菊、荷、桃及风、花、雪、月诸仙毕至堪问。诸仙 咸怨桂仙思凡而累及众,各以词折辩。天师问 明,牒往西池众仙之总长眉仙处置。以桂仙为 酬恩下凡,情有可矜,竟得释免。而世英疾亦 愈。《曲海总目提要》评此剧:“盖必当时举子秋 榜获隽而不能得志于春闱者,故剧中以桃、桂 二仙偕至,桂仙留而桃仙不留,是其寄托也。” 清梁廷枏《曲话》称此剧“布局排场更能浓淡疏 密,相间而出”。明朱有燉有《张天师明断辰钩 月》,即据此改作。今存《元曲选》本。

胜莲社约

胜莲社约

《胜莲社约》一卷,明代虞淳熙撰。淳熙字德园,仁和《今杭州)人。胜莲社是佛教同人自愿结合的民间团体,以“放生”为其主要宗旨。《胜莲社约》系社中同人共同商议制订,以为团体之行为规范,虞淳熙执笔。附录《募僧助放生池疏》、《武林放生诗序》二篇,皆可供风俗文化研究参考。原书收入《武林掌故丛编》第十集,今据《武林掌故丛编》本标点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