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谢枋得
  • 姓名:谢枋得
  • 别名:字君直,号叠山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弋阳(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26年3月23日
  • 逝世日期:1289年4月25日
  • 民族族群:

谢枋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为人豪爽,好直言,以忠义自任。宝祐四年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抑为二甲,除抚州司户参军,弃去。五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除建宁府教授,未赴,吴潜辟为江东西宣抚司干办公事。景定五年,为江东漕试官,发策十问指摘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执弟子礼。咸淳三年,放归。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二年,信州陷,隐于建宁唐石山中,后变姓名卖卜建阳市中。宋亡,寓居闽中。屡荐屡辞,不赴诏。元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其北行,至燕绝食死,年六十四。门人诔为文节先生。枋得处南宋灭亡之际,倡大义,抵权奸,提孤军以保封疆,爱国精神,彪炳史册。学问深醇,诗文雄迈奇绝,汪洋演迤,忠义之语,出自肺腑。其文推尊欧、苏,对宋末“文体卑陋”深表不满,作《文章轨范》,示人以学文之道。所作博大昌明,格调奇高,《却聘书》、《交信录序》诸作,流传不朽(《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四、《古文雅正》卷一四)。江东漕试策问,“笔力甚伟”,“文气振发”,颇为时人推崇(《隐居通议》卷二○)。其诗以忠义见称,慷慨激烈如北上诀别所作《初到建宁赋诗一首》,以“雪中松柏愈青青”自喻高节(魏天应、蔡正孙《和叠山北行诗》序),沉痛苍凉如《武夷山中》“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自述山中生涯(《养一斋诗话》卷五)。而《和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则以“清峭典雅”见称(《诗林广记》前集卷三)。其论诗则有“语倒则峭”之说(《退庵随笔》)。其词如《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借寒食祭扫抒爱国情怀,慷慨悲歌,催人泪下。其著述今存《诗传注疏》三卷、《礼经讲义》、《碧湖杂记》二卷、《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五卷,编有《新编武侯兵要笺注评林韬略世法》一卷、《千家诗》等,评点有《檀弓解》一卷、《陆宣公奏议》十五卷、《文章轨范》七卷。诗文集名《叠山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嘉庆六年谢氏蕴德堂刻本、咸丰十年章永孚刻本有增补,名《谢叠山公文集》。《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二首。《全宋诗》卷三四七七至三四八○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八二一三至八二一九收其文七卷。事迹见《叠山集》附李源道《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五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清初长篇小说。40回。作者不详。原题“天花才子评点”,“天花才子”或即为“天花藏主人”。卷首有未署名人写的序(或认为系作者自序)。书写唐僧、孙悟空取经成正果2百年以后,唐宪宗在位时花果山又出一石猴,名齐天小圣,随僧人唐半偈再次西行,复取真经的真解。路上收伏猪八戒之子猪一戒及沙弥,并重新经历千难万险,降妖伏魔,跋山涉水,终于求得真解的故事。此书流传不广,但受到清初学者刘廷玑的好评。他在《在园杂志》卷3中说:“如《西游记》,乃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虽不能媲美于前,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若《续西游》则成狗尾矣!”本书虽是神魔小说,但对人情世道多有深含针砭之词,立意比较超脱,具体描写则入世相当深。本书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金阊书业堂刻本。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82年2月出版了于植元的校点本,并将其编入“明末清初小说丛刊”,书后有于植元的“校后记”。

顾误录

顾误录

清王德晖、徐沅徽撰。德晖,字晓山。太原人。著有《曲律精华》。沅徵,字惺宇。北京人。于读书出宰之余辑成《顾误》一书。二人素称同调,咸丰元年(1815),相遇京师,各出手稿,互为参校,将二稿合编为《顾误录》。书名取自三国时期流传的“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内容分为四十章,主要谈律吕宫调及度曲方法。虽多摘录前人言论,但门类详备,赅赡精当,自成系统,对研究戏曲唱法有参考价值。它认为唱曲要合乎曲情,由熟而成巧,由巧而得神;就技法问题提出“度曲八法”,即:“审题、叫板、出字、做腔、收韵、换板、散板、擞声”;指出要克服“度曲十病”,即:“方音、犯韵、截字(一字无端截为两处)、破句、误收(收韵舛误)、不收(无收韵)、烂腔、包音(音包字,有声无辞)、尖团(尖团音不分)、阴阳(字音不审阴阳)”;强调“学曲六戒”,即:“不就所长”、“手口不应”、“贪多不纯”、“按谱自读”、“不求尽善”、“自命不凡”。书中《曲中厄难》一章,专门对“听曲者”即观众进行了研究,为丰富我国古代戏剧学理论做出了贡献,堪称讲述曲律知识和度曲方法的教科书。此书有咸丰元年北京篆云斋刻本,前有周棠序。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九集据以收入。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吴晗著,初版于 1962 年。该书主要讲述了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这几个特殊机构的发展历程、职权范围、行事手段及其在明代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作者吴晗通过丰富的史料,详细剖析了这些机构如何从最初维护皇权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为权力斗争的利器,其特务统治如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深刻地揭示了明代专制统治的特点和本质。

孟子传

孟子传

二十九卷。宋张九成(1092—1159)撰。张九成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任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职。反对秦桧和金,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庭,一贬再贬。自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谥文忠。其学术思想宗程门理学,曾师事杨时,但受佛教影响,有援佛入儒之意,被朱熹指为“阳儒阴释”、“洪水猛兽”。有《横浦文集》、《孟子传》等著述。《宋志》载张九成《孟子传》三十六卷,《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著录张九成《孟子解》三十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张九成《孟子解》十四卷,马端临《文献通考》亦著录《孟子解》十四卷,或作《孟子解》、或作《孟子传》,或十四卷、或三十六卷,是同一书卷帙分合不同。《四库提要》以为《文献通考》卷数传写有误,实属臆断。九成之前有冯休《删孟子》、李觏《常语》、司马光《疑孟》、晁说之《诋孟》、郑厚(字叔友)《艺圃折衷》诸书,皆掊击孟子。九成此书特别阐发义利之辨,认为孟子尊王道、贱霸道有大功,拨乱反正有大用。全书致力于阐发宏旨,并不笺释文句,类似论体。言辞切近事理,少空寂之语。《四库提要》称此书“在九成诸作中,此为最醇”。该书传本很少,宋刻本、元明本均已不传,四库底本及清琴川毛氏影宋抄本,今归南京馆,并非全本,只二十九卷。

小学诗礼

小学诗礼

《小学诗礼》是宋代陈淳撰写的蒙学课本,用五言诗体,便于学童记诵。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法藏和尚传,一卷,新罗崔致远结,日本僧濬凤潭序,高丽梁璋镂版题记,宋义和题记,前附阎朝隐撰康藏法师碑,后附日本道忠著碑传正误及崔致远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