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

- 姓名:张澍
- 别名:号介侯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凉州府武威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776年
- 逝世日期:1847年
- 民族族群:
张澍(公元1776年—1847年),字百瀹,又字寿谷、时霖等,号介侯、鸠民、介白,凉州府武威县人,世居武威城内吉府巷。父名应举,是一名秀才,靠蒙学教书维持生计。母亲张氏,是元朝驸马高昌王后裔。童年丧母,自幼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10岁前在父亲指导下读书,10岁时入乡里私塾,几乎无人能做他的老师。后来,拜进士刘作垣为师,学业进步很快。
张澍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到西安参加乡试,榜列第四。24岁时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清仁宗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被派到贵州省玉屏县任知县,后代理遵义县知县、广顺州知州。由于他性格刚正不阿,为人正直廉洁,丝毫不徇私情,因而在两年内三易其地。为此,他受到排挤,辞官回到西安。因生活困难,接受了汉南书院主讲席之聘。他用两年时间游历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后在安徽治水有功,补任四川省屏山县知县,接着代理兴文、大足、铜梁、南溪知县。
据张澍《潘石生考功传》记述,他曾在北京与武威同乡潘挹奎做过一次深刻的交谈。潘挹奎曾指出,张澍性情耿直,走仕途之路,恐不合时宜,应早居林下,潜心著述。但他未听友人忠告,又于道光年间任江西永新知县、临江通判等职。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因疾病辞职,结束仕宦生涯。
引退后的张澍游历了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相会了当时的名流宋翔凤、郑延祯、陶澍、钱泳、俞正燮。57岁时回到西安和乐巷整理刊印自己的著作。不久,患了眼疾,双目失明。他叹息说:“夺我双眸子,世间少数百卷奇书!”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五月,卒于西安寓所,享年72岁。
张澍一生仕途不得志,但在学术上成就很大。清朝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称张澍“才气双全,一时惊以为异人”,列入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内。张澍的《姓韵》《辽金元史姓氏录》《西夏姓氏录》《姓氏寻源》《姓氏辨误》等“姓氏五书”,被《清史稿·文苑列传》称为“绝学”。张澍在任地方官时,重视地方志的编纂。他主持重修的县志有《屏山县志》和《沪溪县志》,亲自编纂了《五凉旧闻》《大足县志》《凉州府志备考》《续黔书》《蜀典》等。
在金石学方面,张澍写的金石题跋都收集在《养素堂文集》内。他的代表作《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即西夏碑),碑正面刻西夏文,背面刻汉文,是一件珍稀碑刻。此碑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辑佚方面,张澍编辑的《二酉堂文集》《诸葛忠武侯文集》比较有名。他也是位诗入,《养素堂文集》中有诗3051首。
张澍一生著述甚丰,生前已刊印著作32种207卷,未刊著作多种,其中大部分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被法国人伯希和以低价收买,带到法国,收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少部分于1963年由陕西博物馆收藏。
张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著。1911年首次发表在《逻各斯》上。作者在这篇论文里坚持和论证了这样一种信念:人类文化的最高兴趣要求一种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哲学的发展;因此,我们时代的哲学革命必须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设置基础。这种科学性哲学是建立在纯粹而且绝对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现象学才可能提供出这种知识。因此,尽管哲学一直要求成为最高尚、最严格的科学,这种自觉的意愿甚至支配着整个欧洲哲学史中的革命而从来没有被放弃过,但直到现在它仍未能实现。哲学根本还不是科学。这并不表明哲学在本质上非科学。相反,任何领域中严格科学的可能性要求以哲学作为严格科学的可能性为前提;只有后者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具体科学的真正科学性。基于这一信念,作者批判了自然主义与历史主义和世界观哲学,因为恰恰是它们动摇了把哲学作为严格科学来追求的信心。自然主义只承认物理的东西才是实在的、客观的,它要么否认理念的实在性,要么将其自然化。但是这种客观性、实在性的预设本身是理念的。历史主义同样地存在内在的矛盾。当它在证明绝对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时,在表明这种证明的基础的可能性时,它实际上已经否定了自己。这篇论文写于胡塞尔从《逻辑研究》(1900年)向《观念》第一卷(1913年)的现象学方法过渡期间,可以被看作胡塞尔的前先验思考方式与先验思考方式之间的连结带。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讲述了白人猎师罗伯特·威尔逊受雇陪一对美国富人夫妇弗朗西斯·麦康伯与妻子玛格丽特在非洲两天一夜的打猎经过。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有限全知的叙述视角,通过简洁的对话,含蓄的叙述,细腻的心理描写,省略和重复等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威尔逊沉着老道、果敢自信的硬汉形象,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敢于藐视死亡、勇于抗争的主题。
滇考
云南地方志。清冯甦撰。二卷。甦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人。顺治进士,官永昌府推官,累迁至刑部侍郎。著有《劫灰录》、《见闻随笔》、《南中集》等书。冯氏宦滇十五年,以地方兴衰治乱,为施政之鉴,故广搜诸史、方志、档案、笔记、小说,访查故老,“摘其沿革之旧迹,治乱之大端”。纂为是编。约成书于康熙元年(1662),五万五千字。全文分楚庄定滇、汉通西南彝置郡县、哀牢国内附、明三将军平云南、滇南科目等四十六篇。记叙上起战国时滇王庄蹻,下至清初平定云南之间的史事。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史料收集颇多,取材于各史、小说、笔记以及地方志。有史实,也有神话传说。比史书记载详细。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
又名《天地本起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唐释法琳《辨正论》已引述此经。一卷。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内容为宇宙生成论和修道论。以《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理论依据,论述道为三一之说。认为道之初的赤气变为人之素的黄气,再变而为气之始的白气,此即为三气相包,三一混合,名叫混沌。由此而生成万物。
中国通史(第八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八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一册。共两章。第一章明朝的建立与集权统治的发展,叙述明太祖至武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明朝的衰落,叙述明世宗至神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美国的智慧
《美国的智慧》是一本通俗哲学著作,介绍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许许多多的重要哲学家、作家,例如富兰克林、爱默生、梭罗、桑塔雅那等等,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 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本书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