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

穆旦
  • 姓名:穆旦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18年4月5日
  • 逝世日期:1977年2月26日
  • 民族族群:

穆旦(1918年4月5日—1977年2月26日),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卒于天津。1929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并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校迁往长沙、昆明,入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并开始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诗歌《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


1940年毕业后留校执教,1942年2月赴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工作。1945年根据入缅作战经历,创作诗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相关诗作还有《活下去》《阻滞的路》。


1946年2月~1947年8月,穆旦与徐露放、王先河、朱叔和、成经远等人在锦州着手创办《新报》,后《新报》编辑部转至沈阳,穆旦担任总编辑。该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东北四大报纸之一。这一阶段,穆旦全力投入办报工作,并大量发表旧作,如《报贩》《云》《流吧,长江的水》。1947年发表新作《时感四首》《他们死去了》等。1947年8月《新报》被国民党查封。沈阳《新报》时期,报人与诗人的双重身份,成为穆旦人生经历中一段特殊时期。


受西方现代诗人里尔克、叶芝、艾略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创作有意倾向现代主义,被视为九叶诗派中最具现代诗风的人。作品多带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注重内心的自省,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思辨色彩。把现代主义表现技巧同中国诗歌传统相结合,写出了许多含蕴深刻、风格独特的诗歌。相继出版《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年在沈阳自费印制)、《旗》(1948)三部诗集。此外还有许多作品散见于当时的报刊。


1948年8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初,偕夫人返回祖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1958年被错判为“历史反革命”,身心饱受摧残。从60年代起一直在大学图书馆工作,这期间坚持译诗,先后翻译了拜伦、雪莱、布莱克、济慈、艾略特、普希金、朗费罗等人的大量作品,其译作流畅优美,脍炙人口。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创作了《智慧之歌》《冬》《停电之后》等30首作品。1977年突发心脏病逝世。1979年冤案得以平反。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诗选》,收入诗人1937~1976年的诗作。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译文集》(8卷)。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诗文集》(2卷)。

穆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清秘藏

清秘藏

二卷。杂著。明代张应文撰。应文,字茂实,号彝甫,又号被褐先生,江苏昆山人,致力于搜讨古今法书名画、奇琛异宝。就平生所见,一一题识,逝后由其子张丑润色成书,取元代倪瓒“清秘阁”意为书。上卷分二十门,下卷分十门。在论法书中,专述书法真迹的欣赏与鉴定,指出:“欲观古法收,当澄心定虑,勿以粗心浮气乘之。先观用笔结体,精神照应;次观人为天巧真率造作,真伪已得其六七矣;次考古今跋尾,丁传来历;次辨收藏印识。纸色绢素,而真伪无能逃吾鉴中矣。”皆为经验之谈。对摹本的鉴定,指出“得其结构而不得其锋芒”者往往为摹本,而临本则“得其笔意而不得其位置”,集书则“笔势不联属,字形如算子”。此书多采前之旧说,而不注所出,然于收藏装裱等言之最详,多有可取之处。有《述古丛钞》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藏修堂丛书》本、《真迹日录》附刊本、《美术丛书》本。

补农书

补农书

反映浙江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农书。清张履祥撰。成书于1658年。此书为补明末《沈氏农书》而作。内容包括“补农书后”22条,主要论述农桑园圃事宜;总论9条,述地主持家操业之经验;附录8条也多与农事有关。介绍了我国南方江浙一带的种植业、养殖业的生产经验和集约经营等方面的知识,记载了桐乡等地较重要的经济作物如甘菊、大麻、梅豆和芋艿等的栽培技术。内容广泛、实用。乾隆年间,朱坤编辑《杨园全集》时把《沈氏农书》与该书合为一本,分为上、下两卷,并统称作《补农书》。《沈氏农书》卷有4部分内容,其中“月令”部分按月列举重要农事、工具和用品装备等;“田地法”部分记述稻、桑栽培事宜;“蚕务(附六畜)”部分介绍养蚕、丝织和六畜饲养;“家常日用”部分关于农副产品加工和贮藏,另附“区田法”。书中介绍的耕作技术、农业资源利用、集约经营基本措施、农业商品生产和雇佣关系等以及提供的农副产品单产、价格、利润等数据,为研究明末清初嘉湖地区农业生产和技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有的至今对农事仍有参考价值。

周易集解补释

周易集解补释

曹元弼在易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三种,《周易学》八卷、《周易郑氏注笺释》二十八卷、《周易集解补释》十七卷。《周易学》,条理《周易》之义例。《周易郑氏注笺释》,以郑玄注为主,参详诸家,阐发经义。因为《周易郑氏注笺释》卷帙浩繁,不利于初学,又著《周易集解补释》,以唐人李鼎祚编著的《周易集解》为纲,加以补释。《周易集解补释》成书最晚,先补《周易集解》未收之古注,然后将诸家之注,条分缕析,详加阐发,以己意贯通,使得简奥难懂、流派纷呈的诸家古易说,灿然明白。此书,对《周易》研究欲登堂入室者,乃上乘之选。

寿世传真

寿世传真

清代徐文弼撰,八卷。书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首有香山老人王世芳(时年一百一十二岁)序,谓“此编于颐性全真之道,却病延年之方,莫不撷其菁华,导以窾要,明白简易,本末俱该”。前为《总述》,征引历代贤哲之语概论养生;后为八卷,卷一载分行外功法诀与合行外功诀,专叙外功;卷二载内功图诀;卷三论精气神之护养;卷四论十要、十忌、十八伤;卷五分叙四时调理;卷六饮食调理,按谷、兽、禽、水族、菜、瓜、果、杂食分叙日用食物,共二百一十五种,每种简述药性、功用及宜忌;卷七论预防疾病,简述五脏功用;卷八论药物护持,载长春至宝丹等方药,简述药物组成、主治及制法。全书文图并茂,简明易懂,甚切实用。有《洗心辑要·寿世传真》合刻本、中医古籍出版社 《珍本医籍丛刊》 本。

南天痕

南天痕

二十六卷,附思陵改葬事一卷。纪传体南明史。以南明正朔纪年,惟改本纪为纪略,以避时讳。表彰南明忠义,贬斥奸倖。其资料采集,兼及诸野史及各家已刻未刻文集等九百七十四种,可补前南明诸史之缺。四明西亭凌雪纂修,同郡后学汪成教、江镜清校订。此盖托名,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书前有自序评言,后有同治年间陈励、董沛的识语。其实此书是从《南疆逸史》抄袭而出,原文完全相同,只是每篇之后多出一段赞语而已。但作者在自述中,说引用书达九百七十四种,有目者达七十四种,似比温氏书为详,实则不然。全书纪略二卷,分子目四,列传二十四卷,分子目四十,还增改了体例。此书有清宣统庚戌(1910年)复古社排印本。

传法正宗定祖图

传法正宗定祖图

一卷。宋代契嵩撰。书成于嘉祐六年(1061),是一部禅宗传法图录。用“吴缣”绘制而成。此书以图配文,列举了释迦牟尼、西天二十八祖、东土五祖共三十四代祖师的名姓及其事迹。同时附录了竺大力、佛陀跋陀罗等“儒释之贤”十人的材料。书成后与《传法正宗记》一起进呈宋仁宗。收入《碛砂藏》、《洪武南藏》、《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