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尔

卡西尔
  • 姓名:卡西尔
  • 全名:恩斯特·卡西尔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西里西亚
  • 出生日期:1874年7月28日
  • 逝世日期:1945年4月13日
  • 民族族群: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年7月28日-1945年4月13日),德国哲学家,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西方享有盛名的《在世哲学家文库》将他与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当代名家相提并论,专门编成一本近千页厚的《卡西尔的哲学》作为该文库的第六卷,并在扉页上将其誉为“当代哲学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是现今思想界具有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卡西尔出生于德国西里西亚的犹太商人的家庭。早期在马堡学派首领海尔曼·柯亨名下受教,并很快成为马堡学派的主将。1919——1933年卡西尔在汉堡大学任教授,后任校长。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文化哲学体系”,远离了马堡学派的立场。希特勒上台后,卡西尔从德国出走,在英国任教两年,又去瑞典任教六年,最后四年是在美国渡过的。卡西尔科学研究的范围几乎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各个领域。他在科学哲学方面的著作曾受到逻辑经验论者的高度评价,语言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本世纪这一领域的重要前驱者之一,美学方面的研究使他成为西方符号美学运动的“开路先锋”,西方哲学史方面的研究使他成为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史学家之一,文化哲学体系的研究使他成为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卡西尔一生著述多达120余种。主要著作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921)、《当代物理学中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1936)、《符号形式的哲学》(共3卷, 1923——1929) 、《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1944)、《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 (1922)、《语言与神话》 (1925)、《近代哲学和科学中的认识问题》 (共4卷,1906——1940),还有很多著作和论文。卡西尔的著作大约以20年代为界,前后有显著不同。前期基本上是根据纯粹的哲学概念和原理,注重于从一个观点到另一个观点的逻辑发展。后期的研究则更着重于哲学与文化的联系,力图揭示出近代以来在哲学进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精神。卡西尔的《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一书,是他晚年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成为在西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该书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研究。他从对人类文化的研究着手, 力图论证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一基本思想。他认为, 人没有什么抽象本质和永恒的人性,人的本质永远处在制作之中,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之中。因此,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从事历史创造活动的人,尽管有不同的具体的目标、具体的结果和具体的过程,但都必然地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总的目标、总的结果和过程——即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必然地把人塑造成“文化的人”。这就是人的真正本质、人的唯一本性。据此, 人的哲学必然地同时就是一种科学哲学,一种艺术哲学、语言哲学,一句话,就是一种人类文化哲学。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和其他方面的研究,都不乏其深刻性和进步性,尤其是将人性与创造活动相联系,更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将符号活动作为人与文化之间的桥梁,把符号活动、符号功能这一重要的人类活动能力规定为先验的功能与活动,把人的全部文化都归结为先验的构造, 而不是历史的创造, 使自己的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卡西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四种爱

四种爱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晚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在一起的友爱,则是“高度灵性的”;而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全身心的投入,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能够爱不可爱之人,像上帝那样无私地给予的爱,就是大爱、仁爱。

则堂集

则堂集

诗文别集。全名《则堂先生文集》,又名《则堂文集》、《瀛洲集》。六卷。宋家铉翁撰。元吴师道《吴正传先生文集》卷一七有《家则堂诗卷后题》,未云见其集。其集之刊行时间或较晚。其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六册,完全。《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谓六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十六卷,明《内阁藏书目录》卷三同。《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八卷。知其集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其集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六卷:卷一至卷四收制、记、序、说、书后、跋、箴、赞、偈、疏、祭文等各体文共八十四篇;卷五至卷六收四言诗二首、五古六首、七古三十三首、五绝一首、七绝四十六首、七律九首、词三首、骚体二首。有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东武刘氏嘉荫堂抄本、清知白斋抄本(缺第五、第六卷)、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彊村丛书》有《则堂诗馀》一卷。

中国俗文学史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著。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重要 著作。作者在第1章以“何谓‘俗文学’?”为俗文学释 义:“‘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 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 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 东西。”继而扼要综述俗文学的6个特质及其与生俱来 的优缺点:“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是口 传的”、“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 放的”、“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又就俗文学的体裁将 其分为5大类:诗歌——包括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 等;小说——专指“话本”;戏曲——戏文、杂剧、地方戏; 讲唱文学——变文、诸宫调、宝卷、弹词、鼓词;游戏文章 ——用散文体或赋体写作。简要叙述了各种体裁俗文 学的产生与发展。尔后作者以13个章节的篇幅,以翔 实的资料对上自“古代的歌谣”下迄“清代的民歌”中国 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体裁的俗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作了系统地叙述,并对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各时代的文 艺发展的关系阐明了个人的见解。

禅门宝藏录

禅门宝藏录

凡三卷。朝鲜僧天頙撰,成书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与禅门纲要集合并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及禅门撮要卷下。系天頙摘录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传法正宗记等诸灯录中之宗乘质疑问答语要。内容包括禅教对辨门二十五则、诸讲归伏门二十五则、君臣崇信门三十九则等。又据朝鲜僧幻如觉岸(1820~1894)所撰之东师列传卷一载,由年代与思想方面考证,本书作者应为真静法庵。

信解智力经

信解智力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说佛五力之信解法与十力之智力。十力如常。五力者信进念定慧也。

相应相可经

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