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隐

- 姓名:王怀隐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宋州睢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怀隐,宋宫庭御医。宋州睢阳人。起初他作为一名道士,住在开封城中的建隆寺中,且以善医诊而著名当世。宋太宗赵光义未登基之前,曾以晋王的身份作为京城地方官。此时他颇好医术,利用暇日扩泛搜集海内验方千余首。王怀隐作为京城名医,便由此而能够攀援赵光义。赵光义继位后,下诏令他还俗,任尚药奉御,成为宫庭御医。不仅,他就升任为翰林医官使,居于宫庭医官中的最高职位。宋太宗登基以后,又诏令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们,将各家传经验名方上献朝庭,加上以前他所搜集的,共得验方万余首。于是宋太宗委命王怀隐与翰林医官副使王祐等人参对编类成书。每部以隋太医令巢元方的 《病源候诊》冠于其首,把药方编排于下。此书共有一百卷。王怀隐等人编成此书后,宋太宗非常重视,对此书亲自作序,并赐名 《太平圣惠方》,又令刻板印行而使名州设置医博士专门负责掌管。
王怀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子史精华
吴士玉等奉清圣祖之命而编纂。始于康熙末年,至雍正五年(1727)成书。四部之中,子史最为浩博,也最为芜杂。此书采集子书和史书的名言隽句,按类编次,所以叫做《子史精华》。这部书共160卷,是为供采掇辞章者使用的工具书。全书分30类,280子目,体例与《北堂书钞》、《白孔六帖》相近,但采摭更为繁富。内容以摘引古籍中的史传和诸子为主,兼及稗官野史,而不及儒家经籍。凡子、史两部图书中的“名言隽句”,都分条钞录,句下注明出处,以备查检。具体地说,280个子目,每个子目都以大字摘要,用双行小字注明出处,排列引文。的确做到了“大书以标其精要,分注以详其首尾,元元本本,条理秩然,繁简得中,剪裁有法”。吴士玉等纂辑此书的目的,在于供一般士人查找辞章和典故,在清代影响较大。当时士人多用此书检寻和采撷典故、辞藻以写文章或应试。所以清人评价此书说:“守兹一帙,可以富拟百城”。但这书与许多类书一样,也有它的缺点。它的主要缺点就是征引材料只注出书名而不注明篇名卷数,查对原文仍很不便。引文也往往有所增删,引用时更须注意核对原文
巡边总论
(明)魏焕撰。本书共三卷,内容涉及明代九镇及其边墙,其中,不但记述了各镇的位置、保障、经略等情况,而且还提出了边备策略,是研究明代北部边防的重要史料。《巡边总论》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见第七十八册。
文昌延嗣经
《文昌延嗣经》全称《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其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延嗣生育思想。《文昌延嗣经》秉持了“道生万物”的生命哲学和阴阳和合的生命孕育思想,它认为无嗣的原因在于纵欲竭精、触犯性禁忌、妻妾不和、婚配犯煞,因而与之相应的提出了持诵此经、敬惜字纸、筹办社仓等极具文昌信仰特色的延嗣措施。该经缓解了普通民众求嗣无门的巨大心理压力,扩大了道教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提出了不同于正统儒家的注重阴阳平衡的生育理念,通过宣扬因果报应和道德教化思想提升了社会道德文明水平。深入剖析这部道教科技文献,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五斗星君等宣说五方金章灵符,劝人施财设醮,诵经祈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明清之际王夫之撰。成书于清康熙八年(1669)。上下两卷。系续南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而作。论成公二年“辟司徒之妻”至哀公十一年“冉有访田赋于仲尼”共50则事,持论平允,论史有识,但亦有立论欠周,考之不审者。就《左传》所记历史事件来发挥作者的政治、哲学观点。提出“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的思想。认为“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人有可竭之成能”。指出人如果“任天而无能为”,不发挥“竭天”的能动性,则“无以为人”(卷下)。收入《船山遗书》,有金陵本和太平洋本。
看命一掌金
看命一掌金,一卷,唐一行著。唐代一行禅师所著命理方术奇书,收在续藏五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