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韩

陈景韩
  • 姓名:陈景韩
  • 别名:又名冷,字景韩(一作景寒)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65年
  • 民族族群:

陈景韩(1878~1965年)著名报人。上海松江人。1878年11月25日生。又名冷,字景韩(一作景寒),笔名冷血、不冷、华生、无名、新中国之废物等。前清秀才,信仰耶稣教。后来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


1902年12月9日,国内第一家革命派报刊《大陆》月刊在上海创刊,被该刊聘为记者,工作一年半,开始记者生涯。


1904年6月12日,康梁资助的《时报》在上海创刊,被该报主持人狄楚青聘为主笔,与姐夫雷继兴负责新闻编辑业务,主编要闻版,有时也编外埠新闻。在主编新闻期间,锐意新闻业务改革,除设置“专电”、“特约通讯”等专栏外,还首创日报“时评”栏,配合新闻报道,抒发评议时事,曾风靡一时,为不少报纸所仿效。也善于撰写小说,除和包天笑每日轮流在该报刊登小说外,还于1904年9月创办并主编《新新小说》月刊。


1909年10月又与包天笑共同主编《小说时报》月刊。1913年受史量才之聘,改任《申报》总主笔。1918年10月在任该报总编辑的同时,又兼办该报副刊《自由谈》至1920年3月底。


1922年《申报》为纪念创刊50周年,编辑出版《最近之五十年》一书,为其撰写《二十年记者生涯之回顾》一文。


1930年5月,在《申报》任职18年后辞职,入中兴煤矿公司,任董事兼经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复入《申报》,任报务委员会委员。


1946年5月《申报》成立新董事会,任常务董事兼发行人,直至1949年5月该报停刊。建国初,仍经营中兴煤矿。


1952年10月离矿定居上海。


1956年6月起历任上海市政协第二、三、四届特邀委员。


1965年7月5日病逝于上海。


编有《时报馆纪念册》、《申报二万号纪念册》等。他主张新闻报道要“确”(真实)、“速”(迅速)、“博”(广泛);标题要“主副明朗”,简洁、通俗、生动、有力;外勤采访要跑,用眼不用耳;写新闻要客观,反对“有闻必录”等。他忠于职守,淡泊名利,有报界“怪人”、“报界奇人”之称。

陈景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美男子和香烟》《皮肤和心》《雪夜的故事》《阴火》等11篇中短篇小说,是作者不同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的代表作。阅读这些文字,深入太宰治的内心,感受喧嚣之下的伤感,在孤独中寻找希望,这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宿命,也是太宰治献给每一个人的宽容与安慰。

伤寒恒论

伤寒恒论

伤寒类著作。清郑钦安辑。十卷。钦安,上浣临邛 (今四川邛崃) 人。郑氏对仲景《伤寒论》 反复研究,颇有所悟,遂以舒韶所著《舒氏伤寒集注》 之序,逐一剖析而成。内容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篇及差后劳复、阴阳易病等。附麻脚瘟说、辨认内外发热秘诀。每篇先列原文,后有注释,述其证名、辨证、治法。此书论述较详,颇有发挥。有清成都志古堂刻本,光绪二十年 (1894) 、二十三年等刻本。

雨村曲话

雨村曲话

古典戏曲论著。2卷。清人李调元著。这部论著上卷重在议论元代作家、作品,下卷重在议论明、清作家、作品,但多摘引前人的论述以表达自己的戏曲见解,其中作者亦有不少发挥。在上卷中他高度赞扬了《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认为其“宜乎为北曲压卷也”。他认为《琵琶记》“体贴人情,描写物态,皆有生气,且有裨风教,宜乎冠绝诸南曲”。这些评论都体现了李调元的识见。下卷中,在评论明、清人作品时他指出:“曲不欲多,白尤不欲多骈偶”。“曲始于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盖作曲自有一番才料,其修饰词章,填塞故实,了无干涉也。”他指出“自梁伯龙出,始为工丽滥觞”。他批评吴音一派“竟为剿袭”,“不惟曲家本色语全无,即人间一种真情话,亦不可得”。他还记录了李渔、洪昇、孔尚任剧作在当时盛行的情况。对同时代的曲作,他以为蒋士铨曲“为近时第一”。他的这些见解都有可取之处。《雨村曲话》曾收入清乾隆时李调元自己辑刻的《函海》,此本在清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都曾一再校刊。另外又有清末无名氏《曲话三种》所录抄本。《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皆源于《函海》本。

周礼疑义举要

周礼疑义举要

七卷。清江永撰。江永字慎修,学者称慎斋先生,安微婺源(今属江西)人,为县诸生三十年,后弃举业,课徒授业,着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受业。好学深思,长于比勘,被后治汉学者奉为先河。江永博通古今,精于音韵,经学、天文、地理、步算、钟律,尤精《三礼》。潜心经学,着述终志。治学以注疏为主,博采众家,融会贯通,力戒空谈。平生着作颇丰,除着有《周礼疑义举要》外,还有《礼书纲目》、《礼记训义择言》、《仪礼释例》、《群经补义》、《古韵标准》、《律吕阐微》、《春秋地理考实》、《乡党图考》、《音学辩微》、《河洛精蕴》、《推步法解》、《江慎修数学》、《中西合法拟草》、《清亡政衍历辨》、《历学补论》。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融会郑玄《周礼》注,参以新说,于经义多作阐发,对《周礼》所涉名物制度多有发明。如《秋官》解“史”,颇合于史实。对历来争议纷纭的“九赋”、“三农”、“四望”、“九献”等解释确切,其《解考工记》二卷尤为精核。于车制尤详,以后解说者,多失其意。江永对天文、地理、算术、律吕精研毕生,因此,《周礼疑义举要》考证详实。许作屏在《周礼疑义举要》序中称“郑康成为《周官》功臣,贾公彦为郑康成功臣,而先生为郑贾之功臣也”。版本有:清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敷文阁丛书本;守山阁本;延古楼黄鉴唐刊本;1791年许作屏刊本;《丛书集成》初稿本。

古微书

古微书

三十六卷。明孙瑴编。瑴字子双。中国古代阴阳数术及谶纬迷信之学流传颇广,自隋禁图谶以后,其书大多不传。宋代只有易纬数种,至明代,所能得见者更是寥寥无几。瑴曾杂采旧文分为四部,统称“微书”。一曰“焚微”,辑秦以前逸书;一曰线微,辑汉晋间笺疏;一曰阙微,征皇古七十二代之文;一曰删微,即此书。至清代,前三书已不存,只存删微,便独当微书之名。珏从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书志及《太平御览》、《玉海》、三通等书中所援引的有关内容进行辑录,或数段、或数行、或数句,确定其先后次序,使诸纬书虽难见全貌,却也有了大致轮廓。包括《尚书纬》、《春秋纬》、《易纬》、《礼纬》、《乐纬》、《礼纬》、《论语纬》、《孝经纬》、《河图纬》、《洛书纬》。因此书文句艰涩,理甚难明,所以在每卷之前均有小引为之论次,卷中篇目有难以明了的,均以数语疏释,本文有古注的,录其原文,没有原注的,缀附异说为之旁通,对了解古代谶纬之学等文化现象颇有益处。但此书也有不少缺陷,其一,辑录有误,如把伏生《尚书大传》中的《洪范五行传》列入《书纬》,认为是大禹之作,显然错误。其二,遗漏颇多。如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五行大义》等,去隋未远,收录颇多而珏书未见。其三,所采各条,具不注其所录自何书,无以考证。现存有《删微》三十六卷,其一为明崇祯刻本,其一为清抄本。

读四书大全说

读四书大全说

明清之际王夫之著。凡10卷。为作者读明代胡广等人奉钦命编纂的《四书大全》的札记,作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后收入《船山遗书》,1975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单行本。在伦理思想方面,坚持气一元论,反对宋儒分性为天命、气质之说,而提出“性即理”,理者“气之理也”(卷10)。主张理“游行于气中”,“性在气质中”(《论语·阳货》)。在理欲关系上,反对将二者对立起来,“天理充周,原不与人欲相为对垒。理至处,欲无非理。”(《论语·宪问》)。卷一论《大学》,卷二至卷三论 《中庸》,卷四至卷七论《论语》,卷八至卷十论《孟子》。 本书按《四书》原有篇章次序并借用其中的某些命题, 以读书札记形式评论明代胡广等所纂《四书大全》的观点,同时阐发作者自己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