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 姓名:张羽
- 别名:字来仪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本浔阳(今江西九江)人
- 出生日期:1333
- 逝世日期:1385
- 民族族群:
张羽(1333—1385),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侨寓吴兴(今属浙江),元末中举后,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居于吴(江苏苏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等为诗友,并称为“吴中四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征至京师,以应对不称旨,放还。再征,授太常司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自述滁阳王事,命羽撰庙碑。寻坐事谪岭南,未至,召还。羽自知不免于难,遂投龙江以死。羽曾入张士诚幕中,素为太祖所忌,太祖统治又极暴戾,故其诗中多流露出忧灾畏祸之情和对平安闲适生活之向往。如《甲寅纪行》十首之一的《金川门》(此为张奉旨往凤阳祭皇陵时所作)最后写道:“吾来犯清晓,天空霜露繁。列宿森在列,北斗峭可援。江光合海气,溟涬神攸存。俯视不敢唾,中有蛟龙蟠。浮屠者谁子,高居凌风幡。不见渡口人,扰扰蜂蚁喧。愧彼超世士,去去将何言。”简直是如履春冰。可是不出仕又不可能,所以他特别羡慕隐士:“为问只今江海上,如今无事几人同。”(《唐叔良溪居》)明初残酷的专制统治,使得才士多无善终,对此,作者诗中屡有反映,如《题陈长司画》描写了画家陈惟允临刑从容作画的情景,控诉了统治者对于文学艺术的摧残。这类作品还有《悼高启》三首,这组诗表达了对诗人无辜而被杀的痛悼。《槎史赴台》中写道:“平生五千卷,宁救此日艰? 天网岂恢恢,康庄遍榛菅。所恃莫可灭,才名穹壤间。”可见当时政治黑暗,无辜者告诉无门。《怀友》诗二十三首表达了在乱世中朋友们不能常聚的苦闷。这些诗都是时代的产物。羽兼善丹青,故多写题画诗,这些题画诗亦颇能表现出图画之妙处。其古体较佳,五古质朴浑成,七古歌行,笔意雄放,音节婉畅,在“吴中四杰”中独树一帜。有《静居集》,传附见《明史》卷二八五《高启传》。
张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四镇略迹
清马幼良纂。幼良撰《四镇略迹》记老吴市、董浜、归市、苏家尖四镇,实乃四镇合志。
延陵弟子纪要
医案。清曹仁伯撰,吴元善录。一卷。仁伯有 《琉球百问》 已著录。仁伯门诊日以百计,多分给门徒,诊毕认真复核指导。此书系其弟子经仁伯检查指导之诊治方案,成书于咸丰九年(1859),约万言。以地名姓氏为题,载案五十例。包括泄泻、久痢、癫疾、湿热、痎疟、咳嗽、脱营、风湿等,多为内科杂病证治。每案详析病因病机,简述证因脉治及方药,论证清晰,辨证切当,善用成方加减。文字简练,载案完整,多有连续复诊者,其中如营卫阻塞、风湿等证治,多达十四诊。对于掌握辨证施治,了解曹氏学术思想,可有一定帮助。有一九二三年裘庆元刊 《三三医书》 铅印本。
阿丽思中国游记
长篇小说。沈从文著。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分上下两卷。这是一部长篇童话小说。阿丽思写信给兔子约翰·傩喜先生,相约一起去游览中国。事前约翰·傩喜先生弄到一本《中国旅行指南》,知道了中国的一些情况,如住旅馆、去公寓见人、问路、买东西、坐船都得付小费; 中国的阔老喜欢玩麻将; 中国的乞丐多,乡下人过年进城讨钱; 中国军队都怕外国人……而阿丽思则对此还一无所知。到中国的第一天,阿丽思便知道外国人坐车碾死了中国人,五十块钱便打赢了那场官司。又知道了中国的算命先生本事高强,无所不知。第二天,他们遇到一个乞丐,讨饭的希望他们把他杀死,不必再为怎样活下去而发愁。后来,阿丽思参加了一个八哥博士欢迎会,会上八哥写下“恋爱的讨论”一题准备演讲,但下面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差点就要动手打起来。后来阿丽思不知怎么住在一个人家的抽屉里,从那家母女的对话中,阿丽思知道了中国农村许多奇怪的事情,但她大惑不解,准备回去问自己的妈妈。小说借用英国作家卡罗尔的童话《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主要角色阿丽思和兔子傩喜先生,让他们在东方古国的都市和偏僻的湘西山村作一巡视,对绅士阶层重面子、崇孔孟、畏洋人的心理状态;对知识阶层以剽窃冒充创作,在情场中勾心斗角的时髦习尚,都有冷嘲热讽。而在《中国旅行指南》等处,对湘西山民纯朴直率、委命于天、嗜赌好斗的奇风怪俗,则又多作静观的展览。由于这部小说是沈从文从事长篇创作的试笔之作,结构、文笔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以童话的体裁来反映现实,写得潇洒自如。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稼轩词说》《东坡词说》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随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撰著的两本小书。顾先生善于作词,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讲词方式,强调兴会体悟,以禅说词,在当代词学界可谓独树一帜。《稼轩词说》在天津《民国日报》“民园”副刊陆续发表,从1947年9月3日开始,到11月8日结束,共刊25次。《东坡词说》自1948年7月11日《华北日报》“文学”副刊刊载,但其内容并未完全登载,后出版时才完整发表。报纸刊载时,多有误植,且标点未尽得宜,1980年代整理出版《顾随文集》时对原刊多有校正,本书以《顾随文集》本为底本。《稼轩词说》成书在前,《东坡词说》成书在后,二书排序,自当以稼轩在前,东坡居后,如此逻辑思理更为严谨,不宜乱其次序。
无声诗史
中国明末清初画史著作。姜绍书撰。姜绍书,字二酉,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崇祯三年(1630)曾参中府军事,后任南京工部郎。他工绘画,善鉴别,尤喜考究画家源委,著有《韵石斋笔谈》等。《无声诗史》全书7卷。卷一至卷四为正编,记洪武(1368~1398)至崇祯(1628~1644)270余年间的画家201人;卷五记明代女画家22人;卷六、七为附录,记明代其他已无真迹、水平不高或偶尔作画者247人。该书据黄庭坚"淡墨写出无声诗"的诗句取名,虽名为画史,实际上只是散列了明代画家 470余人的传记。因其书除征引王穉登《吴郡丹青志》外,材料多系自行采择,对同时期画家的记述尤多得自直接见闻,所以对研究明代画史有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该书在编写上较为重视妇女画家,重视画家论画见解,顾及到画家的工艺擅长,在评论不同画派的画家时,持论也尚平允。但限于作者闻见,所列画家传记或失之简略,仅记姓名、籍里、擅长,或失之繁滥,详载了不少与画无关事实。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后汉失译人名见费长房录。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幡菩萨。师子作菩萨。坚勇精进菩萨。击金刚慧菩萨。又四菩萨,弃阴盖菩萨。寂根菩萨。慧威菩萨。不离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