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

- 姓名:梁清标
- 别名:字玉立,一字苍岩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正定(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620
- 逝世日期:1691
- 民族族群:
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一字苍岩,号蕉林,一号棠村。正定(今属河北)人。生于明泰昌元年(公 元1620年),卒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清初大臣、学者、收藏家。清标出生于世宦显贵之家,曾祖父梁梦龙为明尚书,父亲梁维基历官广东南雄府知府,及至他这一代愈加显赫,不但自己官至一品,胞兄梁清宽为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堂兄梁清远官至通政使司参议,时称“三梁”。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庶吉士。崇祯朝灭亡后,一度投降农民军,之后又降清。降清仍原官,寻授编修,累官至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顺治十三年(1656),官至兵部尚书。康熙朝,先后调任礼、刑、户各部尚书,二十七年(1688)授保和殿大学士,3年后去世。他喜积书善收藏,积书多至数十万卷。藏品中尤以历代书画最为珍贵。自晋、唐、五代至两宋、元、明的名家墨迹,尽行搜罗,故有“收藏甲天下”之誉。在正定城内筑“蕉林书屋”,藏品甚多。
梁清标风雅好文,诗、词、古文无所不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诗作于明季者,多感慨讽刺之言;及入本朝以后,则沨沨于舂容之音矣。”实际梁集中写于明代的作品极少,而写于清代的作品,“感慨讽刺之言”并不少见。《落日行》写清世祖顺治(1644—1661)间对南明用兵时,催粮派款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挽船行》、《上滩行》写康熙间平定三藩之乱时人民所承受的种种灾难。其中“讽刺之言”、指斥之语通篇皆是,如《落日行》云:“君不见,前年楼船下闽海,村村烟灭空庐在;又不见,伏波将军度洞庭,桑麻鸡犬无时宁。百战苦为封侯计,万家祁寒夜流涕。”其讽刺、鞭挞之意皆很明显。清标诗中也有一些与其身份相应、颇能体现“舂容之音”的作品,如:“半船坐雨冷潇潇,仿佛江天弄晚潮。人在西窗清似水,最堪听处是芭蕉。”(《自题蕉林书屋》)读这类诗篇,“如披春风,如觐宫阙,如睹威凤在霄”(申涵光语,见《晚晴簃诗汇》),使人心契神飞。清标也工词。有《蕉林诗集》十八卷、《蕉林文集》、《堂村词》与《蕉林随笔》等。《清史列传》卷七九有传。
梁清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金手指
《金手指》是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它写于1958 年1月和2月,由Jonathan Cape于1959年3 月23日在英国首次出版。英国商人金手指看似做正当生意,实则走私黄金,并试图实施惊天偷盗阴谋。詹姆斯•邦德受命调查,意外发现他与黑帮合作破坏美国国家金库,欲使自己囤积的黄金涨价的阴谋,詹姆斯•邦德在女黑帮头目普西的帮助下成功制止了这一阴谋。
还山遗稿
元代诗文别集。2卷。杨奂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杨奂著有《还山集》60卷(此从《元史》本传,元好问撰杨奂神道碑称为120卷),但原本早已不传。本集是明嘉靖初年宋廷佑所辑。宋廷佑除从各种文献中广辑杨奂遗文,还得到一部杨奂诗的残抄本,于是汇集为两卷本文集,称为“遗稿”。本集卷首有《还山遗稿考岁略》1篇。卷上收入文十几篇,题名3则,个别篇章缺失较多;卷下收入诗42首。卷末有附录1卷,收入有元好问撰《杨府君(杨振)墓碑铭》、赵复撰《程夫人墓碑》、元好问撰《杨公(杨奂)神道碑》、《杨紫阳文集序》等有关杨奂家世、生平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有宋廷佑题诗2首。杨奂的诗文,影响较大的,除《录汴梁宫人语》19首及《汴故宫记》之外,还有元宪宗二年(1252)所写的《东游记》。
家范
北宋司马光撰。取唐代狄仁杰所著 《家范》之名,撰 《家范》10卷。全书之首以 《周易·家人卜辞》 和摘录 《大学》、《孝经》、《尧典》、《诗经 ·思齐》等书中的精语作为家范的总原则,自 “治家”至 “乳母”共19篇,广泛搜集历史上可以作为子弟榜样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加上自己的评论,分论家庭中不同身份人的不同行为规范和准则。提出齐家的准则是: 为人祖者,要“以义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为人父者,“爱子教之以义”,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为子者,以孝为天经地义等。治家的总的方针是 “莫如礼”。内容接近于生活实际,语言比较通俗简洁,各种准则大多有可操作性。其目的在于敦厚子弟的道德,加强他们的封建家教,维护纲常伦理。本书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等。《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收录清朱轼点评 《家范》本,颇便阅读参考。
医林改错
全书2卷,清·王清任撰。河北玉田人,曾做过清代武庠生,并获得过千总的头衔。后来,他专心钻研医术,并到北京城开设药铺,医术甚高明,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后来,他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人体脏腑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他发现古书上,包括《黄帝内经》在内,对脏腑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他决心加以改正。他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而决心对人体内脏进行实地观察,以纠正古书中之错误。后来适遇当时瘟疫病流行,死伤甚多,穷人无力埋尸而弃之荒野,他借此认真实践和观察,并绘出内脏图,最后著成《医林改错》一书。书中纠正了古人在人体解剖学上的不少错误,其中如对肺脏及气管的描述,相当精彩、准确;还提到卫总管(实指大动脉)在胸部、背部与诸器官相连的情况,对于胃肠的解剖构造、腹内器官包括肝、胆、胰等脏器的描述,都比较正确,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他在对待古人错误的态度上,大胆改革,不因循守旧,受到人们的称赞。但也因为限于条件,书中还有一些错误存在。此外,书中对疾病强调瘀血的病因病理,并提出补气行气、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一些方剂。这些见解有自己的创见,其方剂经现代研究,对某些病证效果甚好。现有铅印本存世。
细说三国
本书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系已故旅美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所著。作者以生动别致的“讲史”形式详细讲述了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书中不但将三国时期的各种事件和人物剖析、介绍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加上作者自己的判断和评论,让读者更深刻、更有兴趣地了解历史真相。作者还善于用现代人所了解的名词去解释历上的各官职和家族关系等,使全书显得通俗易懂。本书则是丛书中最富可读性的一种。
华严游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于扬州慧日道场。又称华严经游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由化主、化处、教门、徒众四方面,论华严教学之佛身、佛土、因果等问题。并就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之关系,评论南方论师之二佛一致说及北方论师之二佛相异说。本书约成于开皇十七年至十九年(597~599)。其叙述之形式虽复杂难解,然于诸问题亦有明白之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