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

- 姓名:张原
- 别名:字士元,别号佩籣,后号玉坡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西安府三原县(今三原县)人
- 出生日期:约1474
- 逝世日期:1524
- 民族族群:
张原(约1474~1524),字士元,别号佩籣,后号玉坡,明代名臣,西安府三原县(今三原县)人。少时师从王恕、王承裕父子,与马理同窗,受王恕思想影响,胸怀报国除奸大志。正德甲戌九年(1514)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当时中贵专权,皇帝昏庸不理朝政,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国力衰竭。张原就职3个月后,上疏劝皇帝要“正守令,择将帅,理刑狱,汰冗食,省征敛,慎工作,恤士卒,禁贡献,明赏罚,礼大臣,开言路,崇天道,进德学”十二事,六千言。他认为百姓贫困主要是由于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及太监强迫贡献。他说,贡献名目繁多,且美其名曰“孝顺”,而实际上太监从百姓身上索取数十数百,向皇上进贡的仅其中一二。还说,为君者赏罚不明,是边疆士气不振,甚至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由于他的奏疏切中时弊,指责中贵人,不仅得罪了一些权贵,也触犯了皇帝,被贬黜新添驿(在今贵州省贵定县)丞。嘉靖元年(1522)世宗即位,诏赦天下,张原被征召回朝,仍为兵科给事中,加俸一级。复职后,他又抗疏直言,弹劾权贵,坎坷八年,其志不挫,至嘉靖三年(1524),共上疏30余次,“皆力折权幸,不避祸患,言人所不能言。”“刚正之气,高明之见尚万世传也,直言不讳,切而不迂,达于国体,中于时务,其指决与端毅公奏议一也。”(见《奏议》乔世宁序言)。其谏议多被嘉靖皇帝所采纳。但在嘉靖三年七月议大礼谏中,因意见不合,遂改任户科右给事中。嘉靖皇帝坚持为其生父议加封号,张原随百官跪伏左顺门哭谏,谓之争“大礼”。嘉靖皇帝大怒,下令拘捕马理等190余名朝官入狱。由于张原平时与权贵们势不两立,与编修王相等16人被各杖三十。奸佞之徒趁机买通行刑狱吏,痛恨张原,以致“血肉淋漓”,不久死于狱中。张原死后,家贫不能安葬,其妻子儿女亦流亡他乡。穆宗继位赠张原光禄寺少卿。三原县图书馆现藏张原遗著有马理校正评点,清李锡龄校刊《黄花集》7卷,此书是张原贬官贵州,赴任途中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的感怀和在任八年中写给亲友的书信及诗文,报国激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另有李锡龄校刊,宏道书院刊本《玉坡奏议》6卷。
张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时间的习俗
十六世纪中叶,伽利略发明了时钟。自那时起,时针转动的规律成为人类约定俗成的行动法则。人们准点进食、按时入睡,却丝毫不曾怀疑,在时针的巨大阴影之下,也会有罪恶悄悄藏身。嫌疑人几乎没有作案的可能,除非他能够同时出现在相隔20公里的两个地点。面对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三原刑警踩着嫌疑人行动的时间点一步步深入调查,却在时间倒错的无底深渊中越陷越深。阻碍他解明真相的,正是人们与生俱来对“时间”的盲目信任。悬疑宗师松本清张,以滴水不漏的诡计和挑战物理法则的想象,将人类赖以生存的“时间”玩弄于股掌之中。
李兰台集
汉代文别集。1卷。李尤(字伯仁)著。 李尤在汉和帝时曾拜兰台令史,世称“李兰台”。此集亦名《李伯仁集》。《后汉书》本传称:“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有集5卷,后散佚。明代张溥辑其文,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李尤“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后汉书》本传),是东汉辞赋家。集中收其赋《函谷关赋》、《平乐观赋》、《东观赋》、《德阳殿赋》、《辟雍赋》,皆小赋,颇工致,但缺乏《上林》、《长杨》的雄风。喜作铭文,故集中存其《函谷关铭》、《孟津铭》等铭文80多篇,“多体要之作”(张溥《李伯仁集》题辞)。其诗《九曲歌》仅残存七言二句:“年岁晚暮日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其他颂、诔、《哀典》诸作亡佚,故不在集中。
谈美人
美人所居,如种花之槛插枝之瓶。沉香亭北,百宝栏中,自是天葩故居。儒生寒士,纵无金屋以贮,亦须为美人营一靓妆地。或高楼,或曲房,或别馆村庄。清楚一室,屏去一切俗物。中置精雅器具,及与闺房相宜书画。室外须有曲栏纡径,名花掩映。如无隙地,盆盎景玩,断不可少。盖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解语索笑,情致两饶。不惟供目,兼以助妆。
师友谈记
北宋李廌撰。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及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人所谈,故曰《师友谈记》。书中可见北宋名人轶事、言论、风采,且大都确实可据,有资料价值。书中称哲宗为“今上”,末记苏轼帅定州事,据此知其书当作于绍圣年间。书中所记诸人皆元祐胜流,学间文章、辉映一代,故所载多名言,非小说琐录可比。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仪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无上秘要》卷三八已引述本篇。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内容为三皇仪。书中辑录五种仪法,即宿启法、洞神行道仪、三皇醮祭仪、授度仪、朝礼仪。据卷末题记称:「洞神三皇之法。通灵使鬼,役召万神,安国宁家,匡济兆民,学士修行,可以升仙度世。但先师以来经不备足,至于授度亦多缺略。今依经撰录符图玉文,登坛授度,以为身宝」。据此可知此书所载科仪,是作者依据《洞神三皇经箓》撰集而成。《无上秘要》卷四九引《三皇斋立成仪》,当即此书。
续日本后纪
《续日本后纪》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20卷,藤原良房、春澄善绳等奉敕撰,述仁明天皇一代事,为六国史之第四部。始于天长10年2月28日(833年3月26日)受禅,止于嘉祥3年3月25日(850年5月14日)大葬,详述天皇动静记录,是平安时代由天子亲政至摄关政治转换期的基本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