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

张原
  • 姓名:张原
  • 别名:字士元,别号佩籣,后号玉坡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西安府三原县(今三原县)人
  • 出生日期:约1474
  • 逝世日期:1524
  • 民族族群:

张原(约1474~1524),字士元,别号佩籣,后号玉坡,明代名臣,西安府三原县(今三原县)人。少时师从王恕、王承裕父子,与马理同窗,受王恕思想影响,胸怀报国除奸大志。正德甲戌九年(1514)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当时中贵专权,皇帝昏庸不理朝政,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国力衰竭。张原就职3个月后,上疏劝皇帝要“正守令,择将帅,理刑狱,汰冗食,省征敛,慎工作,恤士卒,禁贡献,明赏罚,礼大臣,开言路,崇天道,进德学”十二事,六千言。他认为百姓贫困主要是由于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及太监强迫贡献。他说,贡献名目繁多,且美其名曰“孝顺”,而实际上太监从百姓身上索取数十数百,向皇上进贡的仅其中一二。还说,为君者赏罚不明,是边疆士气不振,甚至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由于他的奏疏切中时弊,指责中贵人,不仅得罪了一些权贵,也触犯了皇帝,被贬黜新添驿(在今贵州省贵定县)丞。嘉靖元年(1522)世宗即位,诏赦天下,张原被征召回朝,仍为兵科给事中,加俸一级。复职后,他又抗疏直言,弹劾权贵,坎坷八年,其志不挫,至嘉靖三年(1524),共上疏30余次,“皆力折权幸,不避祸患,言人所不能言。”“刚正之气,高明之见尚万世传也,直言不讳,切而不迂,达于国体,中于时务,其指决与端毅公奏议一也。”(见《奏议》乔世宁序言)。其谏议多被嘉靖皇帝所采纳。但在嘉靖三年七月议大礼谏中,因意见不合,遂改任户科右给事中。嘉靖皇帝坚持为其生父议加封号,张原随百官跪伏左顺门哭谏,谓之争“大礼”。嘉靖皇帝大怒,下令拘捕马理等190余名朝官入狱。由于张原平时与权贵们势不两立,与编修王相等16人被各杖三十。奸佞之徒趁机买通行刑狱吏,痛恨张原,以致“血肉淋漓”,不久死于狱中。张原死后,家贫不能安葬,其妻子儿女亦流亡他乡。穆宗继位赠张原光禄寺少卿。三原县图书馆现藏张原遗著有马理校正评点,清李锡龄校刊《黄花集》7卷,此书是张原贬官贵州,赴任途中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的感怀和在任八年中写给亲友的书信及诗文,报国激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另有李锡龄校刊,宏道书院刊本《玉坡奏议》6卷。

张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骆丞集

骆丞集

4卷,唐骆宾王撰。《唐书·文苑传》称,中宗时诏求其文,命郝云卿编次之。其集新、旧《唐书》皆作10卷,今皆散失。此本为后人裒辑,其注则明给事中颜文选所作,援引疏舛,殆无可取,以《文选》之外别无注本,而其中亦尚有一二可采者,故并录之,以备参考。该集收赋2篇:《荡子从军赋》、《萤火赋》。《荡子从军赋》着重写荡子的军旅生活之苦,也写荡妇闺中相思之情。《萤火赋》写狱中凄苦的生活交织着作者悲愤的情绪。该集有宋蜀本、元刊本、明万历杨为楝刊6卷本、明林绍发刊10卷本、万历四十三年刊本、《唐人三家集》本、明张燮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庆丙子秦恩复校刊本、道光己酉骆氏刊本、咸丰三年刊10卷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农说

农说

明马一龙撰。一卷。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农者知“道”,即耕田种地的理论。以阴阳理论为纲,以水稻生产为主要对象,阐述农业生产原理,其论点不乏精到之处,在中国农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居家必备》、《宝颜堂秘笈》、《广百川学海》、《丛书集成》等本。

随手杂录

随手杂录

宋代文言笔记小说。宋王巩撰。又题作《清虚居士随手杂录》。巩有《甲申杂记》已著录。此编以节录郑文宝所著书为卷首,一则为医药佳话,一则为南唐旧事。余皆见闻,杂以己意。记事止于英宗初。其中唐伯虎(北宋人)还魂、李遗珠等故事,多唐宋小说题材。常见有《笔记小说大观》本。全书一卷,共收三十三条材料,多系史料,也杂有迷信传说成分。除三条分别是周世宗、南唐和吴越时事外,其余皆北宋中叶以前的轶闻。内数条述及苏轼被贬之事,颇具风情。

山茨际禅师语录

山茨际禅师语录

四卷,清通际说,达尊、达谦等编,道忞序,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四世,嗣磬山修。卷首有序。卷一收住杭州府东明禅寺语录,住南岳绿萝庵语录、住长沙府浏阳南源禅寺语录,卷二收拈古、代古、颂古,卷三收机缘、法语、书,卷四收诗偈、杂著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后附有《东明遗录》。

究竟大悲经

究竟大悲经

亦称《究竟大悲哀恋改换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原著四卷。主要述说心性本净、烦恼即菩提的思想,主张虚宗圆融,万境不迁,体泯用寂。本经名称首见于《大唐内典录》,谓三卷,被判为伪经。《开元录》亦著录为伪经,谓“四卷,或三卷,亦云八卷”。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研究者谓本经儒家色彩较浓,但是否伪经,尚需进一步研究。

释摩诃衍论

释摩诃衍论

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一般略称释论。文前先说造论之旨趣,次举论之差别,将一代诸论总分为十类,大乘起信论摄属于摄义论。次明藏之差别,以起信论通摄于诸藏,别则摄于阿毗达磨藏。次说经之差别,谓诸经凡一百亿部,起信论为诸经之所依。次述造起信论者,谓马鸣论其本为大光明佛,论其因则为第八地菩萨。次入文广释,就起信论之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等五分解释其意。于立义分开立三十三种法门,大别为修行种因海与性德圆满海,以对辨其深浅。第十卷性德圆满海之思想与密教极为一致,日本弘法大师即依此论发挥真言教义。本书相传为龙树所作,然其真伪论说不一。或谓本书乃日僧圆仁根据新罗僧珍聪口传而成立者;或谓原撰者为新罗国大空山沙门月忠;或谓本论诸咒各种奇特之异字中,有类于武则天之文字者,故推论本书成立于武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