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

- 姓名:克罗齐
- 全名:贝奈戴托·克罗齐
- 性别:男
- 国籍:意大利
- 出生地:佩斯卡塞罗利
- 出生日期:1866年2月25日
- 逝世日期:1952年11月20日
- 民族族群:
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文艺批评家、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佩斯卡塞罗利。1883年就读于罗马大学,师事于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拉布里奥拉。1886年回那不勒斯研究历史和考古。1903—1923年与金蒂雷一起创办并编辑著名的《批评》杂志。1904年还担任了巴里出版家拉泰尔扎的编辑顾问。1910年当选为参议员。1920—1921年任焦利蒂政府的教育部长。1925年发表反对金蒂雷的《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抗议书,随即退出政界。1943—1947年领导他所重新创建的自由党,并于1944年短期任过政府不管部部长。1952年逝世于那不勒斯。他自称自己的哲学为精神哲学。他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把精神说成是最真实的存在,精神是哲学研究的对象,“除精神外没有其他现实,除精神外没有其他哲学”。通过历史而产生的普遍而永恒的精神,是4个既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的统一体。这4个阶段是:艺术阶段、逻辑阶段、经济阶段、伦理阶段,它们分别以美、真、利、善为代表,与此相应,哲学也分为美学、逻辑学、经济学和伦理学4部分。前两个阶段为理论的精神,后两个阶段为实践的精神。四者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就因此结合成为精神的统一体。精神哲学的完成就是历史哲学,真正的自然科学是不存在的。他还用概念的统一与差别的形而上学原则代替黑格尔的矛盾发展原理,把这些形态联结为一个与真、美、功利和道德相对应的阶梯式序列。精神的这种阶梯结构揭示了作为各种精神变化形式的历史的系统。所以,哲学的顶点就在于对那体现普遍精神并日趋完善的历史作历史编纂学的研究。在美学上,他否认客观美的存在,提出直觉即美的观点,强调美学与语言学的统一。这一理论对现代西方文艺学说和美学思想有巨大影响。政治上,他维护意大利国家统一,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德国占领,被公认为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代表,对欧洲知识分子阶层有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精神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美学原理》、《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政治和伦理》、《最新论文集》、《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我的哲学》、《黑格尔的研究和哲学解说》等。
1866年2月25日克罗齐生于阿奎拉城邦的佩斯卡塞罗利,不久迁往那不勒斯,在天主教学校读书,到中学毕业。
1883年父母死于地震,克罗齐随叔父迁居罗马,入罗马大学学习。研究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
1896年—1900年发表一系列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文章,后来收入《历史唯物主义和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一书。
1903年—1944年主编当时欧洲最有影响的文艺批评刊物《批评》杂志。发表《美学,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逻辑学,作为纯粹概念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哲学》、《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美学要素》等著作和《黑格尔哲学中什么还是活的和什么是已死的》、《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维柯》、《阿里奥斯托》等评论作品。还写有一部《十九世纪欧洲文学》,论及了席勒、海涅、司各特、司汤达、巴尔扎克、易卜生、福楼拜、莫泊桑等二十五位作家。
1910年任终身参议员。
1920年—1921年任内阁教育部长。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克罗齐拒绝宣誓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教育部长职务。
1925年发表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
1925年—1934年写出《意大利史》和《十九世纪欧洲史》两部著作。
1934年重建自由党,并担任该党主席。
1947年在那不勒斯建立了“意大利历史研究院”。
1952年11月20日在那不勒斯逝世。
克罗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孤独旅者
《孤独旅者》是凯鲁亚克一些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小说片段的合集,这些文字均关注这样一个主题:旅行。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和城市。与凯鲁亚克以数字般的精确再现都市人的孤独。在他笔下,工业化社会中“单向度的人”的生活使每个人都如机械一般准确。在这部松散的遗作中,“流浪者宣言”,制度、法律、婚姻都是人类因为害怕孤独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愤怒则是一种对此充满了进攻性和欢乐的力量;互助、友爱、平等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商业、科技、管理都只是获取幸福生活的工具。
医庐医话录存
医话,卢觉愚著。全书以医话形式辑录,不拘泥于传统医案的刻板体例,内容涵盖内科、妇科、儿科、伤寒温病等多个领域,既有对经典理论的独到阐释,也有对疑难杂症的临床辨析。书中大量真实病案记录详实,如针对岭南湿热气候引发的温病治疗,卢觉愚既遵循《伤寒论》辨证体系,又结合地方环境特点调整治法;对于妇科经带胎产诸疾,他融合脏腑学说与气血理论,注重调畅情志与药物协同。尤为可贵的是,面对清末民初西医东渐的冲击,卢觉愚以开放姿态探讨中西医理异同,例如尝试用西医解剖学印证经络学说,或借细菌学解释疫病流行规律,展现出一代医家立足传统、求索创新的精神风貌。
老子说五厨经注
老子说五厨经注。唐·尹愔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二、《道藏精华录》,收入该书第四集。经文盖六朝道士依托。述存一炁和泰和之服气法,尹注多引《庄子》和释氏之言。
武则天正传
《武则天正传》是一部描写武则天一生经历的图书,林语堂1944年游罢广元,写下《武则天正传》。书后附有三张武后谋杀表,分涉武氏近族、李唐宗室、文武大臣,直接死于武则天之手的总计93人。武则天这个女人活了八十二岁,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生活对她而言就如同游戏一样,她有比普通人更强烈的欲望,以至于秽闻不断;争权夺势的游戏,她玩得津津有味,她玩出的不像是一般妇人统治下的正常历史,更像一出梦呓般异想天开的荒唐戏。她决心要做一个有史以来最有威权最伟大的女人。她最后终归失败了,但绝不是她的过错;她武姓家庭中没有一个人有她一半的智慧、一半的个性、一半的政治才能。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关心这个女人,也会乐意去看一看那样历史,去看她怎样从一个才人变成一代女皇……
十探子大闹延安府
简名《延安府》、《十探子》。杂剧剧本。元明间无名氏作。四折,末 本。剧写清明节司吏刘彦芳母、妻上坟祭祖,监 军葛怀愍之子葛彪见而调戏刘妻。婆媳不从, 被彪打死。刘得父所告恶耗后即到开封府告 状。开封府衙内庞乃葛彪姐夫,借故将刘下 入死牢。刘父当街号哭,遇廉访使李圭。时范 仲淹等八府宰相聚宴,李圭带刘父前往诉冤。 于是范奏明皇帝,授圭势剑金牌,令其勘问此 案。圭到延安府计捕葛彪,葛怀愍遣十探子勾 拿圭,均被圭责打斥退。彪乃伏罪,被下入死 牢。葛监军亲率兵卒,欲与圭争辩。不料圭责 其私离汛地之罪,葛乃伏地求饶。范奉圣命至 延安府结案,升圭为尚书,免庞官职,将葛怀 愍充军,葛彪处斩。此剧中有回回官人、汉儿官 人、女真官人、达达官人同时出场,为当时杂剧 所仅见。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 曲选外编》据此重印。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戴记》九篇外,《公》、《榖》传、《孟》、《荀》、《墨》、《韩》、《司马》及《尚书大传》、《春秋繁露》、《韩诗外传》、《纬候》,今学各经旧注,并及两汉经学先师旧说,务使详备,足以统帅今学诸经。”可见《王制》在其治经中的地位。《王制义证凡例》皆述素王(孔子)改制事,廖平以《王制》说《春秋》,因此全与《春秋》名物制度相吻合。《今文诗经古义疏证凡例》以诗本托兴,专主孔子,以“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为三统循环,全诗比属凡例直同《春秋》。《今文尚书要义凡例》强调今古学之分在礼制,不在文字义理。《公羊春秋补证凡例》是廖平极为注重的一篇,自光绪十三年始治《公羊》,尔后数十年补证考订,可谓是其得意之作,因此最为可取。《榖梁春秋经传古义凡例》不用东晋范宁的注解,虽仍以《王制》为准,但通用先师旧说,时而间下己意,或对旧注不完整的地方又加以详细注解。总之,廖氏在治此经时态度十分审慎严谨。《春秋古经左氏说后义补证凡例》,西汉经学博士认为左氏不传《春秋》,清末今文经学家认为《春秋左氏传》为刘歆增益,刘逢禄撰《左氏春秋考证》,排斥《左传》,廖平作《古学考》,也认为《左传》一书出于天汉(汉武帝年号)以后。但后因张之洞笃信《左传》,张在广东督任时致意廖平纂《左传长编》,后在《左丘明考》中竟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因此也招来了世人的白眼,四川提学使赵启霖以廖平《三传》同出于子夏之说,为穿凿附会,令各学堂毋得聘请廖平讲学。《礼记凡例》及《两戴记凡例》,除归本《王制》外,别无新意。《周官考证凡例》谓《汉书·艺文志》有《周礼说》四篇,今其书不传,大概已附入经文之中去了。《易经新义疏证凡例》说六爻分配六经,八卦配九州,四爻配帝王周孔,六十四卦分配八佰五十六卒正,可见其穿凿之至。《论语汇解凡例》,认为《论语》所记,都是弟子后来追录的,虽不是传经的重要依据,但以圣人广大无所不包的“微言大义”,来确立孔子晚年改制的思想,却是廖平治经的根本出发点。也与他后来在《孔经哲学发微》一书里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刻版、《六译馆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