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坤

- 姓名:纪坤
- 别名:字厚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
- 出生日期:1570年
- 逝世日期:1642年
- 民族族群:
纪坤(1570年-1642年),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字厚斋,明廪膳生。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卒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享年73岁。纪坤亲睹了明王朝衰落灭亡,却迷恋科举考试,积极应考,一直坚持到六十多岁,想走上科举这条进身之路,无奈时乖运蹇,屡踬场屋。《景城纪氏家谱》所载纪坤的家庭生活情况很简单:“配同县董氏,父讳无考。继配河间县增广生宋讳大壮之女。”纪坤有两个夫人,从后一个夫人的情况看,纪坤家境尚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由于纪坤科考失败,他的所有抱负都随之付诸东流,只留下了一些诗作。72岁时,他把自己的诗编成六卷,想找机会付梓,但是第二年染病去世了。接着就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席卷而来,这六卷诗也就不知所终。纪坤死后,其妻宋氏在自家地窖败簏中发现焚余诗稿,交给了儿子纪钰。由于纪坤残诗为焚余所得,又多草书,“即蠹烂断碎,又皆旭素狂草,涂乙纵横,不尽可识”,纪钰就请喜作狂草的同乡五公山人王余佑辨别整理,得诗一百余首,编辑为《花王阁剩稿》,后来纪钰之孙纪容舒作跋。《花王阁剩稿》有抄本影印,为纪坤七世孙,亦即纪晓岚的玄孙纪树宝所校,现藏国家图书馆。在此之前剩稿未有付印。纪坤《花王阁剩稿》因纪晓岚而录入《四库提要存目》,又因其七世孙纪树宝校后最终付梓。
在纪容舒的跋中,对《花王阁剩稿》的来历略有说明,“先曾祖生明隆庆中,少为诸生。见四方多虞,即慨然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豪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担簦负笈,老尚仆仆场屋间。既久而不遇,且知时事之不可为也。乃息意逃禅,隐处田间以没。晚榜其所居曰花王阁,盖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实也。”其中说花王阁出自纪坤自署,只是署其所居而非署其诗集也。纪坤的剩稿冠名“花王阁”实乃纪钰所为,或纪钰得到焚余残稿之后,交与王余佑辨别整理,最后二人根据纪坤居所之名确定剩稿名为《花王阁剩稿》。作家夏辉映先生对《花王阁剩稿》有精彩考证,见其所作《花王乎?花痴也!》。
纪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坏人们
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故事缘起于一家经营不善的医院,年轻的院长户谷信一最擅长的是——吃软饭。颇有魅力的他,虽还未离婚,身边却不乏迷恋他的女性,而这些女性多半富有而寂寞,不仅甘愿为他送上大笔钱财,甚至不惜与之合谋杀死自己的丈夫……高明的是,户谷在蛊惑这些女性时,从未给出什么承诺——是的,一切都是女人自愿的。但是,每当户谷为自己的完美脱身暗自窃喜时,一双冷峻凌厉的眼神一刻不离地洞穿着他的阴谋,羞辱着他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医院的债台高筑,让户谷迫不及待地想要娶到名门之女槙村隆子,为此,他开始逐一清除身边的障碍。但是,正当户谷为虏获模村隆子的芳心铤而走险时,自己却已身陷更大的圈套……
魔手
《魔手》是英国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撰写的推理小说。我的朋友,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无聊的恶作剧”,然后不当一回事,比如说“我”;有人也会愤愤不平,四处跟人家说来着,比如说牧师凯尔特洛普夫妇;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无礼的冒犯,会向警察举报等等。当然,没人会把它和死亡联系起来,可是它就这样发生了。西明顿太太死了,她手中的纸上写着“我实在没办法活下去了”,在火炉里,有着揉成一团的匿名信……
似乎很明显的,西明顿太太的秘密被揭破,她迫于无奈喝下毒药自杀,不是吗?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西明顿太太的女仆艾格尼斯被杀了!在西明顿太太自杀的那天,本该在和男友约会的艾格尼斯气呼呼地提前回家了……匿名信上没有邮戳——是直接投递的……她一定是看到了投递匿名信的人……有句老话说的好,“无火不生烟”。那么,马普尔小姐,将如何解开这“火”与“烟”的迷局呢?
水蜜桃谱
记述清代上海栽培水蜜桃的专著。作者褚华,字秋萼,号文州,清乾隆时上海书生, 成书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水蜜桃系品种在12世纪的文献中已有记载,开始仅限于浙江省有栽培,明代后期传播到上海一带,成为显宦顾氏露香园中的名品。在清代, 上海一直是水蜜桃的名产区,水蜜桃不断向外地传播,且被引种至英、日等国。水蜜桃既是当时上海的名产, 作者了解甚详, 实录其事。全书共约2000字,采用分条叙述的方式, 记述了上海栽培水蜜桃的历史、水蜜桃的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等。
月球殖民地小说
三十五回。未完。荒江钓叟著。发表于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至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绣像小说》第二十一至六十二号。 本书记叙晚清时代亡命南洋的一些爱国志士的抗清活动。湖南湘乡龙孟华,娶妻凤氏,因其岳父被权臣所害,龙孟华刺杀权臣未遂,挈妻逃往南洋,幸遇海南大学堂总办李安武、美华矿务公司总办濮心斋盛情款留。但是不幸龙孟华与凤氏在兰箬河翻舟落水,夫妻失散。龙孟华寄居濮心斋的苍夷别墅,倏忽八载,偶从报纸发现其妻音讯,且知她已生下一子名龙必大。龙孟华如瞀如狂,誓将“上穷碧落下黄泉”,觅其妻儿。幸有日本义士玉太郎自制新式气球,可以自由遨翔寰宇。龙孟华乘气球遍访欧美及南洋诸岛,历尽千辛万苦,方在人迹罕至的海外仙洞飘颻庐与凤氏团圆。其子龙必大却已飞升月宫,乘坐更加光彩夺目的月府气球前来与父母团聚。最后龙孟华携其妻儿一同飞往月球游学。 小说以龙孟华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干,穿插清廷对仁人志士的血腥镇压。李安武、濮心斋都因上书言事而遭缉捕,逃亡海外。唐北江率其门生从南洋筹巨款,秘密运入军械,拟组建一支义勇军,在长江一带举事。事败,唐北江及其门生三十五人就义,似影射唐才常自立军事。此外尚有李安武和孔文、孔武兄弟暗杀总管太监和四权臣事,孔氏兄弟殉难。 小说主旨是“扫祖国百万里的烟尘,救同胞四百兆的性命”(第三十五回),观念比较陈旧,义士所谈“无非是中国百姓如何苦恼,官场如何作恶,一派忠君爱国的话”(第一回)。唐北江竟是明末唐王的后裔,海外遗民犹将崇祯皇帝御赐的蟒袍玉带和金匮所藏的前朝宝器奉为至尊。作者幻想月球文明进化,科学发达,不久将到地球上开辟殖民地。此书系科学幻想小说与旧式侠义小说杂糅而成,情节构思不免生硬牵强。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 (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44年)完成。满汉文各写一部,汉本已编入《四库全书》。今录者为满文本,由武英殿大学士福敏任纂修。馆臣奉纂此书时,调取京外各衙门案卷,皆系满文档册,馆中据认译为汉文。由于人名地名皆为音译,故常有与他书不一致处。欲求正确形声,非此满文本不能得其本来面目。现有乾隆殿版满洲本。辽沈分社影印本。分满、汉两种文本。内容包括八旗满洲各姓氏族的源流世系、初居地及归附年月。以姓氏分类,同姓者以本据地分类,各详其受氏之源及始居之地;同姓异居者以其地识之;赐姓者详其受赐之由。每一姓中,取著姓冠首,各系小传。蒙古、高丽等久隶八旗者,亦追溯其所从来,附著于末。为研究满族来源及明末清初东北民族分布的重要参考资料。
大乘密严经
大乘佛教经典。简称《密严经》、亦称《原严经》。全书共分8品,第1密严会品,讲述佛在密严国,为金刚藏等诸菩萨讲如来法身常住不变,不生不灭,色、受、想、行、识等一切诸法“但有假名,初无实义”;第2妙身生品,阐述五法、八识、三性、二无我,说明一切世间之物皆非实有,而是众生“习气”覆遮心识而生的种种戏论;第3胎生品,讲述众生生死轮回的缘由,认为欲生密严佛国当修真实三昧(禅定),善调其心,且不为三昧所缚,使心无所执著;第4显示自他品,讲述世间皆心所现,而密严佛国则本采常住,不坏不灭;第5分别观行品,讲述修行密严佛国的方法;第6阿赖耶建立品,阐述阿赖耶识本来圆满清净,同于涅槃,众生的迷悟皆以阿赖耶识为因;第7自识境界品,认为诸法无我,亦无“我所”,批判外道对有无的执著;第8阿赖耶微密品,说明一切诸法皆阿赖耶识所变现。本书主要阐述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法相、唯识思想,是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的“六经”之一。主要汉译本有唐地婆诃罗译3卷,唐不空译3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