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坤

纪坤
  • 姓名:纪坤
  • 别名:字厚斋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
  • 出生日期:1570年
  • 逝世日期:1642年
  • 民族族群:

纪坤(1570年-1642年),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字厚斋,明廪膳生。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卒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享年73岁。纪坤亲睹了明王朝衰落灭亡,却迷恋科举考试,积极应考,一直坚持到六十多岁,想走上科举这条进身之路,无奈时乖运蹇,屡踬场屋。《景城纪氏家谱》所载纪坤的家庭生活情况很简单:“配同县董氏,父讳无考。继配河间县增广生宋讳大壮之女。”纪坤有两个夫人,从后一个夫人的情况看,纪坤家境尚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由于纪坤科考失败,他的所有抱负都随之付诸东流,只留下了一些诗作。72岁时,他把自己的诗编成六卷,想找机会付梓,但是第二年染病去世了。接着就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席卷而来,这六卷诗也就不知所终。纪坤死后,其妻宋氏在自家地窖败簏中发现焚余诗稿,交给了儿子纪钰。由于纪坤残诗为焚余所得,又多草书,“即蠹烂断碎,又皆旭素狂草,涂乙纵横,不尽可识”,纪钰就请喜作狂草的同乡五公山人王余佑辨别整理,得诗一百余首,编辑为《花王阁剩稿》,后来纪钰之孙纪容舒作跋。《花王阁剩稿》有抄本影印,为纪坤七世孙,亦即纪晓岚的玄孙纪树宝所校,现藏国家图书馆。在此之前剩稿未有付印。纪坤《花王阁剩稿》因纪晓岚而录入《四库提要存目》,又因其七世孙纪树宝校后最终付梓。


在纪容舒的跋中,对《花王阁剩稿》的来历略有说明,“先曾祖生明隆庆中,少为诸生。见四方多虞,即慨然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豪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担簦负笈,老尚仆仆场屋间。既久而不遇,且知时事之不可为也。乃息意逃禅,隐处田间以没。晚榜其所居曰花王阁,盖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实也。”其中说花王阁出自纪坤自署,只是署其所居而非署其诗集也。纪坤的剩稿冠名“花王阁”实乃纪钰所为,或纪钰得到焚余残稿之后,交与王余佑辨别整理,最后二人根据纪坤居所之名确定剩稿名为《花王阁剩稿》。作家夏辉映先生对《花王阁剩稿》有精彩考证,见其所作《花王乎?花痴也!》。

纪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槐野先生存笥稿

槐野先生存笥稿

二十卷。明王维桢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升所编。据《千顷堂书目》载“维桢存笥稿二十卷,又全集四十二卷。”今全集未见传本,惟此集存。集中前十六卷为杂文,后四卷为古今体诗。其诗学杜尚有一定的功力,而以五律尤高,时有清新之作;其亦能文。胡应麟甚至认为,其文远胜于诗。除此本外,还有嘉靖三十六年(1557)闽刻本,嘉靖三十七年吴刻本,嘉靖四十年的建宁刻本均为二十卷,万历三十四年(1606)黄升、王九叙刻本《槐野先生存笥稿》凡三十八卷,后附录一卷,崇祯十二年 (1639)李嗣京、邓承藩刻本,《王允宁先生存笥稿》凡四十二卷,附录一卷。

东岩集

东岩集

明代诗文别集。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著。他所著述的诗文,初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题《夏东岩文集》6卷,诗集6卷。《四库全书》本仅收录了文集6卷,未收录诗集。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傅而保又重梓之,卷帙与嘉靖刻本有所不同,变为14卷,另首1卷。这2种刻本,今皆有存本。四库馆臣议论其文说:“尚朴本讲学之士,不以文章为工,然其言醇正,固亦不乖于大雅焉。”(《四库全书总目》卷172)这也说明其文并无多少文学色彩。但他的诗作,却无甚理学气,颇堪讽诵,正如陈田《明诗纪事》所说:“敦夫讲学,得之娄一斋(谅),一斋出之吴康斋,康斋诗入击壤派,殊不耐观,敦夫诗清超可喜。其论诗云:‘汉魏以来,至唐宋诸大家,皆有典则。至陈白沙自出机轴,好为跌宕新奇之语,使人不可追逐,盖本之庄定山(昶),庄定山本之刘静修(因),规模意气绝相类,诗学为之大变,独古选和陶诸作近之。’盖尝究心此事,宜其所作不入击壤一派也。”统观其集,所言确有道理。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世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 。

道德真经颂

道德真经颂

道教经籍。题“茅山蒋融庵撰”。分81章,以七言诗颂解《道德经》,但不引原文。其注完全脱开了《道德经》辞句。劝人无心,不著名相,超然物外修大道。作者为茅山道士,全书以诗歌唱颂形式注解《老子》。经总序颂云:“紫雾光中信息通,聊将黄叶玩儿童。若拘语句明宗旨,辜负当年白发翁。”认为要理解《老子》的主旨,不在于字句的训诂,而在于靠直觉去“悟”。又第一章颂云:“绵绵密密绝胚胎,动着尘埃拨不开。今日为君通一线,一齐吹向此门来。”以气喻道,以胚胎喻人心。道无所不在又无可捉摸,人心中也有道在,只是被后天尘埃埋没,故不能得道。只要清静修炼,便能拂去尘埃,直见本心,独得妙悟,如风过穴,豁然贯通。可见南宋茅山道已深受禅宗顿悟说的影响。其诗颂注解形式在道教经典注疏、弘传中亦别具特色。

夜猎记

夜猎记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有许多朋友,常常捉住了我,要我说故事。在我遇见那个红领带的朋友时,我便捉住了他,要他为我说些故事,以便转述给我的朋友们听。他是一个奇异的人物,生平最多奇异的经历。他常常把他的奇异的经历告诉我。而他又是一个说谎的专家,逢到无事可说时,他便告诉我一个谎。他说:这世界,整个就是一个谎。越是了不起的人,他们越会说谎;而越会说谎,也越使他们了不起。在以前,说谎是恶习;而现在,说谎却成了美德。为了养成美德,他也学会了说谎。于是他又为我说了一个离奇得近乎荒诞的故事。这可能又是一个谎。现在让我转述给你们听。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

父母恩难报经

父母恩难报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孝子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