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寻

- 姓名:忠寻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62
- 逝世日期:1138
- 民族族群:
忠寻(1062-1138),日本天台宗僧,世称东阳房座主、大谷座主。他是佐渡国(今新潟县)人,为源忠季之子。忠寻初登比睿山,跟随长豪、觉寻学习天台宗,后从良祐受灌顶。他曾驻锡洛北曼殊院,不久后移居睿山西塔北谷的东阳房。保安元年(1120),忠寻任胜莲华院别当,翌年任最胜会讲师,天治元年(1124)任权少僧都。大治三年(1128),他著《汉光类聚钞》,叙述日本天台的口传法门,即本觉思想。大治五年,忠寻升为权大僧都,同时担任天台座主。保延元年(1135),他从权僧正升任僧正,保延三年晋升大僧正,兼任法务。保延四年十月,忠寻圆寂,享年七十四岁。他传承惠心流的口传法门,其法脉被称为东阳流。
忠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蓬山志
《蓬山志》在宋元时期主要目录书籍如《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玉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等书均已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蓬山志》五卷,秘书少监剑川罗畸畴老撰,凡十五门,崇宁四年序。”《玉海》云:“《蓬山志》五卷,崇宁四年秘书少监罗畸撰,编次馆阁故事、近事为十五门,上之。”可见该书是将馆阁故事、近事分为十五个专题加以论述的专著,作于崇宁四年(1105)。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分三篇,即〈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皆为元始天尊所说。内称一切众生身处尘劫,久染三毒六情诸多罪业。唯有延请高上道士,修建道场,燃灯烧香,至心归礼本书所列上元一百二十位天尊、中元一百二十位天尊、下元一百二十位天尊名号,忏悔一切罪过,方可消愆灭罪,祈求赦免,解脱灾害。此道法盖源于早期天师道以三官手书为人首过治病之术。《正统道藏》另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内容与本书略同。
黄帝龙首经
黄帝龙首经,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汉魏六朝。《抱朴子‧退览篇》已着录《龙首经》。《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书均着录「黄帝龙首经二卷」。今《正统道藏》本亦为二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经文前有序。谓黄帝将乘龙升天,召三子授以经诀,三子拜受而起,龙忽腾翥,仰视犹见龙头,因名其书为「龙首经」。此经为古代占卜书,内载七十二项占卜吉凶之法术。上下卷各三十六占。其占卜事项有:占岁月利道吉凶、占嫁娶祠祀吉日、占家内吉凶、占诸郡县有无盗贼、占病人生死、占远行吉凶、占田蚕五谷好恶、占六畜放牧自亡、占奴婢是否利主、占攻仇斗隙吉凶、占怀孕男女、占怪祟恶梦等等。其占卜方法属六壬遁甲类,以年月日之干支及所值星宿相配,根据其间阴阳之冲和生克,断定人事吉凶。书中有注解,注文引《神枢》、《金柜》、《光明符》、《式经》、《集灵记》等,皆为古代占书。
田间易学
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书用孔颖达《周易注疏》本,其说颇取《易》数,兼求义理,而大旨以朱熹之说为归。《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黄道周之余绪也。后乃兼求义理,参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而大旨以朱子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揲蓍之法,非画卦之本。持论平允,与元钱义方之论合,而义尤明畅。故卷首《图象》虽繁,而不涉支离附会之弊。独其《周易杂考》一条,既深慨今本非朱子之旧,而徒以《彖传》、《象传》篇首之注推其说,竟不能更其次第,以复古本。盖刘㝐旧刻,国初尚未得见,故知其误而不能改,仍用《注疏》本也。”按,《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刊入此书不分卷,可资参考。
水石缘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奇缘赛桃源》、《赛桃源》、《赛桃源全传》、《巧姻奇缘》、《遇仙巧姻奇缘》、《绣岭图》。六卷三十段。题“稽山李春荣芳普氏编辑,云间慕空子鉴订”。李春荣,字芳普,浙江会稽人。成书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前。书叙水盈盈和石莲峰的婚姻故事。盈盈和莲峰本为仙侣。盈盈生于荆楚绣岭濯锦溪赛桃源村水散人家,莲峰生于浙东龙湫石氏望中。有神僧朗砖知水,石前缘,由朗砖指点,水、石得相见,并私结百年之好。石生入秦寻母舅山公,山公为女儿提亲,生坚辞,且告以已订绣岭水氏。山公乃假生名作书遗水散人,从中破坏,然盈盈坚信前盟。石生返绣岭寻盈盈,而盈盈已举家赴龙湫。生急追寻,回浙东,水石之缘终成。其间又穿插石生与梅萼、柳丝二妓的故事。
大般涅槃经
凡三卷。东晋法显译。又作方等泥洹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佛陀入灭前后之情况。属小乘涅槃经。本经缺少大乘涅槃经所说之‘佛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论旨。其异译本有三:(一)西晋白法祖所译之佛般泥洹经二卷,(二)东晋译(译者不详)之般泥洹经二卷,(三)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之长阿含游行经三卷。此外,今人巴宙亦译有大般涅槃经,系从南传巴利文经典译出。[开元释教录卷十三、出三藏记集卷二、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六、法经录卷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