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宫绣

- 姓名:黄宫绣
- 别名:字锦芳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宜黄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黄宫绣(1720-1817)清医药学家。字锦芳。江西宜黄人。父为谔,著医书《理解体要》两卷。初业儒,为太学监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所著《医学求真录》十六卷、《本草求真》十二卷呈《四库全书》书局采择。别抄《医学求真录总论》五卷(1750年),以标明其宗旨。《四库全书提要》评其书曰:“议论亦明白易解,然不无臆说。如论风土不齐,而云西北人不可温补,则未免胶柱而鼓瑟矣。”《本草求真》中收药五百二十味,按药性功能分类,以便查索。书中论药性尤详,每从实处追求。末为《脉理求真》一卷,掇取诸脉学之精华,强调“持脉之道,贵乎活泼”,于脉理颇多阐发。又有《锦芳太史医案求真初编》(即《锦芳医案》,1769年)。
黄宫绣出生儒医世家,于医研究有成,著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和《本草求真》等,尤以《本草求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黄宫绣编著《本草求真》之初衷,实有感于当时本草书籍多“理道不明,意义不疏”,乃力纠时弊,集平素之治验,采百家之精粹,终成《本草求真》。《本草求真》既是一部本草著作,更是一部本草研究著作。较之先期的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以及《证类本草》等,都是各药物“性味毒性、主治功效、形态产地、修治”等的记载,即使不同本草著作对上述各项有不同的表述,也是“前文照录,我文附后”的“朱墨体”或其变体,一般对前文、他文内容不置品评和取舍。而《本草求真》则不同,其对前文、他文采取的是“其有一义未明,一意未达,无不搜剔靡尽”、“既于药品之宜反复申明,复于药性之忌多为诰诫”的本草研究,所以说《本草求真》更是一部本草研究著作。
猜你喜欢的书
夜雨秋灯录
文言小说集。清宣鼎撰。三集,十二卷。鼎字瘦梅,安徽天长人,清末小说家。兼工书画,做过幕僚,终生不仕,曾寓沪卖画为生。著有《粉锋图咏》、《返魂香传奇》等。作者有感于晚清社会腐败,受《聊斋志异》影响而成此编。成书于光绪年间,收文一百一十三篇,约二十万字。多写奇闻异事,揭露清季腐败现象。叙事委婉,辞采富赡,艺术上有可取之处。名篇有《麻疯女邱丽云》、《卓二娘》等篇。《笔记小说大观》提要谓其宗旨“不外劝善惩淫,绮而不妖,质而不俚,趣味浓郁,辞事新鲜,洵可上匹柳泉(《聊斋》作者蒲松龄),近侪遁叟(《后聊斋志异图说》作者王韬)。”概括出此书内容要旨及艺术成就。鲁迅亦以此编与王韬书比并,谓其笔致为“聊斋一流。”有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大一统书局石印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八五年岳麓书社铅印本,一九八六年齐鲁书社《清代笔记小说丛刊》本。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浙江有“方志之乡”之称,在方志发展史上地位突出。以宋元流传于世的方志为例,全国现存完整和较为完整的约有40余种,其中今浙江境域占了 19种之多。在这些方志之中,徐时栋所校勘发行的庆元府的六本方志,也就是烟屿楼本《宋元四明六志》(六志即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续志》、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大德《昌国州图志》),系统而完备,是极为重要的一笔。
灵宝净明院行遣式
灵宝净明院行遣式,原题「周真人编」。周真人即南宋净明道道士周真公。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表奏类。书中编集净明道上呈天枢院及天曹神灵之行文格式、判状、奏牒、关帖等等共十七项。其中有向天枢院请领钱料之符券申状;有病人投状,请派天兵神将、土地司命、城隍判官等协助捉拿病人身中邪神鬼祟;有保举弟子及传授弟子经戒法物之关帖、奏牒。
莫恼歌
莫要恼,莫要恼,烦恼之人容易老。
养生十三则阐微
气功功法。见《道藏续编》。作法:两手握固,闭目冥心;舌舐上腭,一意调心;神游水府,双擦两肾;心注(意想)尾闾,频耸两肩; 目视顶门,叩齿搅口;静运两目,频频咽气; 澄神摩肤,手攀两足;俯身鸣鼓,数息凝神;摆腰洒腿,两手托天;左右开弓,平心静气;无人无我,心如止水;
三报论
全一卷。又作释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戴逵撰释疑论,怀疑佛教因果报应说;慧远乃作三报论,为世俗解惑。谓业报即善恶行为之果报,依受报时间之先后,可分三种,即:(一)现报,此世受报。(二)生报,来世受报。(三)后报,未来无量世受报。谓若无三报之说,则善人受苦,恶人反得荣福等现象,则为常理所不能解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