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岳斌

- 姓名:杨岳斌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 出生日期:1822
- 逝世日期:1890.08.12
- 民族族群:
杨岳斌(1822~1890.08.12)中国晚清湘军水师统帅。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行伍出身。1853年(清咸丰三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任右营营官。1854年4月至11月,先后在湖南湘潭、岳州(今岳阳)城陵矶、湖北嘉鱼黄盖湖、武昌、汉阳(即汉水)与太平军水营作战。12月,偕彭玉麟等在田家镇(今湖北武穴西北)砍断太平军横江铁链,毁其船四千余,加总兵衔。每战必露立船首,不事防护,强行进攻,为水师将弁所折服。1855年1月,湘军水师轻便船只在江西湖口被太平军堵截在鄱阳湖内,长江内的大船毁伤几半,败退武汉以上。奉命重招兵勇,修船添械,任湘军外江水师统领,署湖北提督。1856年底配合陆路攻占武昌、汉阳、蕲州(今蕲春西南),围攻江西九江。1857年10月,与彭玉麟内外夹攻湖口,使原被隔于鄱阳湖的内湖水师与外江水师会合,升福建陆路提督。次年5月,会同李续宾部攻占九江,擢福建水师提督。1861年9月,配合陆师攻占安徽安庆。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配合陆师沿江东下,直抵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城下,完全控制长江水面,对湘军攻占天京起了重要作用。1865年,赴陕甘总督任,带兵入甘肃镇压回民起义,长期不能奏功,后借病回籍。1875年(清光绪元年),奉命与彭玉麟巡阅长江,绘《长江江防全图》。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奉命至江南帮办军务。1885年,奉命率军援台湾。中法战争后,居家养病,1890年病逝。谥勇悫。有《杨勇悫公遗集》传世。
杨岳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指头画说
画论。清代高秉。一卷。约1750年。论述指头画作法, 以笔记形式,详述高其佩指头画之运指、 用墨、蘸色、渲染等法,并记其用纸、钤印、题款诸特点,亦载高其佩生平轶事及梦中得指运法等传闻。认为绘画美的最高境界,是具有“静气”。重视传写绘画对象之神,追求所谓“别趣”、“机趣”。重视“有我”, 反对“泥古”。强调画家作画应具有多种风格。为研究指画艺术的重要资料和鉴定高其佩作品的参考。
雪心赋
《雪心赋》系唐朝卜应天所著,是风水形势法、峦头法的经典著作。卜应天,字则巍,号昆仑子,又称卜都监。卜应天世居赣州,荐太史不就而入道门,为黄冠师。因自许心地雪亮,透彻地理,因而将其著作取名《雪心赋》。《宁都直隶州志》载:“仆都监,逸其名。善青乌术,官司天监都监。黄巢之乱,仆与杨筠松避地县西怀德乡,遂以其术,传中坝廖三传,三传传其子瑀,瑀传其婿谢世南,世南传其子锡。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洞渊天尊所说,用于消除瘟疫。内称下界生民遭遇瘟疫,皆因不敬三宝,呵天骂地,心行谄曲,为非造罪。又称五帝使者奉持天符文牒,行于诸般疾疫。患者应低声下气,礼谢辞遣。于家中建立道场,焚香诵经,即可消灾。
老子注
又名《老子道德经注》、《玄言新纪道德》。二卷。魏王弼撰。王弼之注《老子》,原“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熊克跋语)。今本二卷八十一章的体例系受河上公本影响,其定型亦当在唐以后。此书在当时已为何晏激赏,西晋之末何劭作《王弼传》,称其注《老子》“致有理统”,南朝时期更居于独尊的地位(其时《河上公章句》主要流行于北方)。唐代帝王崇奉道教,玄宗亲为《老子》作注解疏说,王弼注遂不行,至宋已属“希有”(熊克跋语)。清修《四库全书》,广搜民间书册,始得明万历中张之象刻本。此注侧重于从哲学思辩角度阐发《老子》思想。王弼在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的基础上提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认为“无”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称“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三十八章注),从而奠定了正始玄学的基调。王弼《老子注》在思想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唐陆德明云:自《河上公章句》“言治身治国之要,其后谈论者莫不宗尚玄言,唯王辅嗣(王弼字辅嗣)妙得虚无之旨。”现代学者更誉之为经典式的著作。有《道藏》本、《合刻周秦经书十种》本、《四库全书》本、《古逸丛书》本、《子书百家》本、《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诸子集成》本。
春秋管窥
十二卷。徐庭垣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君,于列国诸侯,则俱周天子所封建,与鲁君并尊也。身为人臣,作私书,以赏罚王侯君公,此犯上作乱之为,而谓圣人肯为之乎?如谓所诛绝者非在伍之王公,岂先王先公遂可得而诛之乎?昌言无忌,祸之招也。纵曰深藏其书,不轻示人,然圣人者不欺屋漏,明知犯上干禁而故作之,又深匿之以图幸免,亦必无之事矣。举世袭先儒之论,而不究其非。藉有妄人,亦曰我欲法《春秋》也,亦削天子位号,黜当代公卿,其将何辞以遇之?”徐氏之攻诸儒,正所谓以谬攻谬,其失一也。又云:“观《春秋》一书,与《礼经》相表里,礼存其体,而《春秋》着其用。故必先达于礼而后能达于《春秋》也。”又云其书之体例云:“以《左传》之事实质经,以经之异同辨例,于《公羊》、《穀梁》二传以汉晋宋诸儒论释其合于义例,先后无悖者,不复置议。如其曲说偏断,理有窒碍,则就经文先后之例以驳正之。”其书亦时有考证,如隐公年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公》、《穀》以克为杀,徐氏引庄公之语“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证克为“角而得俊”之辞。《四库》系据抄本收录。
金光明最胜忏仪
佛教忏仪书。宋知礼集。一卷。述说“金光明忏仪”中的“最胜忏仪”。内容相当于《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中“十科事仪第六”的三至六法。但未标题目,仪文也较简略。此书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