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坦

蒋坦
  • 姓名:蒋坦
  • 别名:字平伯,号蔼卿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钱塘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蒋坦,字平伯,号蔼卿,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人。秀才出身,擅长书法。道光七年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关瑛(关秋芙)订婚,道光二十三年成婚,长年居住于杭州西湖。一日蒋坦在芭蕉叶上题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秋芙续曰:“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秋芙患肺病十年,常感叹:“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咸丰年间秋芙病卒。


蒋坦,字霭卿,又作蔼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其母汪玉仙,为陈文述诗弟子。蒋坦幼承家学,七岁即工韵语。博学多才,一生郁郁不得志。家贫甚,尝有诗赠妻关锳云:“一寒至此怜张禄,再拥无由惜谢耽。箧为频搜卿有意,裈犹可挂我何惭”(《示秋芙》),可见其窘境。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出走慈溪。后复归杭,竟以饿死。工诗。陈融谓其“集中多无题艳体之作,托于美人香草之词,以写其哀怨。盖年少多才,而啬于遇,每以此自伤”,又谓其“七言近体多取材于义山,而幽峭处或类山谷。五言不专一体,与七言如出两手”,五、七言古体诗“长篇巨制,尤见笔力,盖又有得于杜、韩、东坡”(《颙园诗话》)。著有《花天月地吟》八卷。生平事迹见潘衍桐辑《两浙輶轩续录》、陈融《颙园诗话》、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四○。


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蒋坦避祸慈溪,投靠朋友王景曾,又回钱塘,不久饿死。著有《秋灯琐忆》、《息影庵初存诗》、《集外诗》、《微波集》等。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曰:“后秋芙死,蔼卿为制《秋灯琐忆》,皆幽闺遗事”。秋芙被林语堂形容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两个女性之一,另一个是沈复之妻芸娘。

蒋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府广记

天府广记

明末孙承泽著。孙承泽,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祖籍山东益都,本人是北京人。为崇祯进士,又在清朝作官,后以老病还乡。晚于《春明梦余录》而成,全书共44卷,分建置、形胜、险隘、分野、风习、府县治、城坊、学宫、武学、书院、国学、城池、宫殿、后市、鼓院、郊坛、祈谷坛、斋宫、神乐观、牺牲所、山川坛、神祗坛、地祗坛、太岁坛、先农坛、旗纛庙、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蚕坛、高禖台、帝王庙、文庙、庙祀、内阁、六科、尚宝司、中书科、光禄寺、宗人府、吏部、户部、仓场、礼部、贡院、兵部、戎政府、刑部、工部、宝源局、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詹事府、翰林院、太常寺、四译馆、太仆寺、钦天监、观象台、鸿胪寺、太医院、行人司、上林苑、衍圣公府、王军都督府、锦衣卫、京卫外卫、人物、麓、川渠、漕渠、水利、名迹、寺庙、石刻、陵园、赋、诗等门类。是一部明代北京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汇编,其中不但有对明代宫廷建置、机构运行以及帝王生活起居、祭祀典礼场所的介绍,而且涉及了北京城市历史、地理沿革、文物古迹、人物掌故等广泛内容,是前承其《春明梦余录》、后启朱彝尊《日下旧闻》的具有方志性质的重要著作。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将是书收入《史部·地理类》,但由于一直未见刊本问世,故而仅在存目中著录。1962年,北京出版社根据多种抄本整理校改,出版是书。198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再版此书

史可法遗书

史可法遗书

遗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凤阳总督马士英联合操江提督刘孔昭、镇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宏光,史称弘光帝,这是南明一朝的开始。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初,清兵大将多铎分兵南下,势如破竹,直至扬州。史可法镇守扬州,而刘泽清、刘良佐贪生怕死之辈则问讯就率军逃走。 四月十八日,南明降将李成栋率先抵达并包围扬州城,史可法"檄各镇兵,无一至者。"十九日清将多铎赶到,送给史可法五封劝降信,史可法未看一眼便付之一炬,誓死与扬州城共存亡。二十一日,总兵李栖凤、建军高歧凤也率领自己的军营投降,扬州城的实力更加微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史可法写下了五封遗书。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从“百草园”、“园的内外”、“鲁迅在东京”、“补树书屋旧事”四部分,记述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交游情状。不仅重笔勾勒活动于园内外的鲁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隐现的人事物,在其“生活着的空气”中,徐徐延展出一卷卷清末民初风俗画。文章沿承知堂怀人忆往之作平白真切、不落空言的风格,文字简洁朴讷,寥寥数笔,便曲尽人事物景情,为旁人所不及。

尚书全解

尚书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不可为训。事见《宋史·儒林传》。之奇平生着述颇丰,除《尚书全解》外,尚有《春秋周礼讲义》、《论语注》、《孟子讲义》、《杨子讲义》、《道山纪闻》、《拙斋集》、《观澜集》等。《尚书全解》又称《三山拙斋林先生尚书全解》。此书系之奇辞官家居期间,博考诸家《书》说编写而成。该书辨析前儒旧说之异同,贯穿史事,持论较为平正,见解亦有独到之处,足成一家之言,夏僎撰《尚书详解》,取于此书者颇多。书前有自序一篇,详述《尚书》始末,然多舛误,阎若璩诸人已有明辨。此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五十八卷,原书自《洛诰》以下出于伪续,后经之奇孙耕以别本参校证验,厘定为四十卷。版本现存明天一阁抄本、清汲古阁抄本、传是楼抄本、《通志堂经解》本等。

宝觉禅师语录

宝觉禅师语录

全一卷。全称三圣开山慧日第二世宝觉禅师语录。又作东山湛照禅师语录。日本临济宗僧东山湛照(1231~1291)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湛照于三圣寺之进山法语、上堂语、小参、偈颂、祭文、自赞等。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亦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等。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本经称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付嘱,在弥勒下生之前救助六道受苦众生,故地藏菩萨发愿普度众生。谓一切众生凡信奉供养地藏菩萨,均可蒙拔济。又谓供养地藏功德无量,且依布施之多少而功德各别。本经与《大方广十轮经》同为地藏信仰的重要经典。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