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登春

- 姓名:宋登春
- 别名:字应元,号海翁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新河(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宋登春,明诗文家、画家。字应元,号海翁,鹅池生。新河(今属河北)人。少有诗名。年三十时妻、子相继亡故,遂弃家远游。晚依其兄之子,居江陵放鹅池。徐学谟守荆州,敬礼之,徐致仕归,登春访之吴中,路经钱塘投江死。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嘉靖、隆庆年间。论诗主先性情后文词,所作平易自然。诸体中以五言较优,颇淡远可诵。文章简质,可匹卢柟《蠛蠓集》,而奇古之趣胜之。著有《宋布衣集》。生平事迹见《国朝献征录》卷一一五。
宋登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到莫斯科去
现代长篇小说。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36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女主人公素裳为了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舍弃安逸舒适的贵妇人生活而投奔革命的历程。素裳的丈夫徐大齐是20年代中后期的新贵。素裳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中感到寂寞,她思考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渴望工作,服务于社会事业,不满沽名钓誉的丈夫和他周围的那批政客。素裳通过好朋友叶平,认识了广州起义失败后从南方来北京准备去欧洲的共产党人施洵白。素裳在同施洵白的交往中,对他产生了爱情,并在施洵白的影响下,产生了革命的信念,两个人决定同去莫斯科。徐大齐偷看了素裳的日记,在他们动身的前夕,告密于市政府和国民党市党部,秘密逮捕了施洵白,并在当夜处决了他。素裳得知真相后,新仇旧恨使她下定决心,“她要继续着洵白的精神,一直走向那已经充满着无数牺牲者的路。”她在叶平的帮助下,当天夜里独自出走,去上海找关系,到莫斯科去。作品还刻划了一些受当时不同思潮影响的女性。胡也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主张新文学必须要“着实地抓住这斗争底时代的现实”,“深入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而经历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他们的意识”(《到莫斯科去·序》)。《到莫斯科去》就是作者这种主张的实践。
唐诗百话
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87年版。本书的特色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一百篇“诗话”,既有对具体诗人的研究,如《唐女诗人》,又有对一个时期诗歌发展的鸟瞰,如每一个时期的介绍之后均有一篇“余话”,即《初唐诗余话》、《盛唐诗余话》、《中唐诗余话》和《晚唐诗余话》。而最大量的是对唐代诗人作品的介绍,其中即有单篇诗作的分析,如《王绩:野望》、《杨炯:从军行》,又有对同一诗人几首诗的比较研究,如《王维:五言律诗三首》、《岑参:七言歌行二首》,还有对不同诗人相同题材的诗作的比较分析,如《边塞绝句四首》就比较分析了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和岑参《逢入京使》;《五七言绝句四首》比较分析了骆宾王《在军登城楼》、宋之问《渡汉江》、杜审言《渡湘江》、沈佺期《邙山》。另外,有些篇章还就某些诗人的某一类诗作了研究,如《曹唐:游仙诗》;有些篇章还总论了某一诗人的作品,如《郑鹧鸪诗》、《王梵志诗》。最后还有几篇总览性质的文章,如《六言诗》、《联句诗》、《唐人诗论鸟瞰》、《唐诗绝句杂说》、《历代唐诗选本叙录》。总之,这部著作材料丰富,作者时有新鲜的观点,对学习唐诗和研究唐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史全文[四库本]
三十六卷,元佚名撰。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孝二代则取诸留正之中兴圣政草,其文大同小异。留正等所附案语,亦援引甚多。光、宁二宗以后,别无蓝本可据,系编者所自缀辑。至其余诸家议论,采录尤富,如吕中《大事记讲义》、李沆《太祖实录论》、《足国论富》、陈瓘《论大事记》等诸书,虽然其立说不尽精醇,但原书多失传,亦足以资参考。该书第三十六卷内度宗、少帝及益王、广王事迹均有录无书。有元刊本,《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
南诏图传文字卷
唐代南诏长卷画。亦称《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南诏画卷》、《南诏图卷》、《南诏图传》等。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899)画毕。南诏忍爽(官名)臣王奉宗、张顺等绘画监制。从画面画工人物及画技看,还应有蜀地汉人及当地民族画工参加。卷长5.75米,幅宽0.30米。由画卷及文字卷组成,文字卷长达2500余字,是对画面的注释和补充。题字称其题材据《巍山起因》、《铁柱》、《西洱河记》及《张氏国史》等图书所载佛教初入南诏地区的故事。内容描述观音菩萨化临巍山,南诏始祖细奴罗躬耕田间时受佛命,其妻、媳于送饭路上皈依佛门,各部落首领祭铁柱,白王张乐进求禅位等故事。最后一图为“文武皇帝圣真”,据考证,此为大长和国国主郑买嗣,是后来加绘的,可作为南诏与大长和国更替的史证。图中除了各种天兵、仙女、僧、俗人物之外,还逼真地绘出了耕牛、二牛抬扛的犁具、房屋和各族首领、国王、官员、妇女、画工的服饰等。画技高超,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造型丰美,施色绚丽。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官制、生产、民俗、服饰、艺术的宝贵资料。图卷原藏清宫,并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成亲王观后的题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劫,后流入日本,收藏于日本山中公司。现转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因该画由图画卷和文字卷两部分组成,故称。文字卷长达2500余字,是对画卷的注释和补充。
言子文学录
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列有《言子》三卷。陈振孙与王邑宰为同时人,悉其事,故载之于书。考王公爚所次《言子》三卷,书已失传,惟元代大德间赵孟顺书《卢侯生祠碑记》有“言子废集,卢公重加侵梓”之语,碑在县儒学。明邑宰耿公与侯氏辑注《言子文学录》一卷,耿邑宰所注《言子文学录》,全文悉备,其书采选《鲁论》、《礼记》、《家语》诠次之,文与原书次第不侔。考当日惟视语义,各从其类。如《论语》先载子游问孝章,而《文学录》首辑“文学子游”四字,余皆类是。顾于诸书,犹有挂漏。不揣彅劣,重为讨辑之,仍昔名曰《言子文学录》。耿公原书所有者并注,录之加注“侯氏辑”、“耿氏注”等字,不敢没古人之用心,其先后亦仍之。今所增入者,添注“今增”二字。略仿宋王邑宰分辑三卷之意:第一卷文学上,凡言学问政事入之;第二卷文学中,言丧礼者入之;第三卷文学下,言杂礼者入之。共成三卷,略存旧体。
金刚经解义
金刚经解义,二卷,清徐槐廷述并序,黄乐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