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

- 姓名:王通
- 别名:字仲淹
- 性别:男
- 朝代:隋代
- 出生地: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
- 出生日期:584
- 逝世日期:617
- 民族族群:
王通(584—617)隋代思想家。字仲淹,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少聪颖,有大志。学《书》、《诗》、《礼》、《乐》、《易》,六年不解衣,精志甚强。仁寿三年(603),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文帝大悦,以为相见恨晚。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时宫廷之中适有大变,王氏明知谋之不用,怅然东归。帝闻而再征,不就。炀帝大业元年(605)又征,辞以疾。“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大业十年(614),尚书召蜀郡司户,不就。十一年,以著作郎国子博士征,又不至。《旧唐书·王勃传》则言其为隋蜀郡司户书佐,大业(605—618)末,弃官归乡,以著书讲学为业。讲学之际.远近往来受业者千余人,其中有后来唐朝的名臣李靖、房玄龄、魏征等。大业十三年(617)卒于家。弟子数百人议谥曰“文中子”。王氏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历秦、汉至于后魏,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又依《孔子家语》和扬雄《法言》为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而传世者仅有《中说》。王氏的人学思想突出了人相对于天地万物的重要地位,认为人与天地的关系是“天生之,地长之,圣人成之”。天地之中非有它物,只是人。所以,人事修定,天地之理便得到了。国家的兴衰亦在于人谋而不在天预。王氏又认为善筮者是“先人事而后说封”,同样突出的是人的作用。对于人性,王氏基本上倾向于性善之说。他称仁为五常之始,性为五常之本,又主张以性制情,是明显的儒家正统思想。王氏又有著名的“三才之蕴”的观点。认为所谓天乃是统领元气者,而不仅是苍茫之天空;地乃是统元形者,并不只是对山川丘陵等的称谓;人统此二者,并非仅仅是圆头方足的一个生灵。这样,天地人三者都具有了形上的性质。这种思想,也是儒家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世称王通为“隋末大儒”,他的思想是汉代儒家思想到宋明理学的过渡环节。王通《文中子中说》的版本主要有《诸子百家丛书》本等。
(1)命者唯人所召 王通对“命”的看法颇有新意。他认为,命关系人的吉凶,其本质特征是稽之于天,合之于人,有定于此而应于彼。他说:“命之立也,其称人事乎?故君子畏之。远近高深而不应也,无洪纤曲直而不当也。”命由天人两方面组成,缺一则不为命,不知命。所以命者“惟人所召”。命是针对人事而言的,命一旦立定,则远近高深而无不应,洪纤曲直而无不当,故君子畏之。王氏也把命分为几类,有“作之者”有“偶之者”,即常命和偶命,但总的来说,命并不单单由天而定,而是一定要有人的参与才能成立。王通对“命”的论述,从其具体内容看,主要强调“命”是因人而称,因人而立,故亦因人而取,惟人所召。强调了“命”的人为方面。王通的这一看法,与儒家传统的“天命论”有一定差异。
(2)兴衰资乎人,得失在乎教 王通十分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认为世道兴衰,政治得失等非由天命安排,亦非由神灵等超社会的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人来掌握。故提出“兴衰资乎人,得失在乎教”的命题。他认为,社会的治乱,政权的兴替有两种,一种是尧舜的禅让;一种是汤武的革命。但无论哪一种,都是与人为政治有关。他说:“人能弘道,苟得其行,如反掌尔。”即按着“道”来行事,天下的治理也就容易了。如古代舜禹继轧而天下淳朴,夏桀继承了天下,却出现欺诈;成汤放桀天下方平,殷纣承之,而天下又走向混乱。至汉代文景之治,天下太平,而桓灵失政,天下又乱。由此王通得出结论说:“斯则治乱相易,浇淳有由。”其原因便是“兴衰资乎人,得失在乎教”。王通的这一思想与其“命者唯人所召”的思想相一致,把社会的治乱、兴替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结为人事自身的变化,用人类自身原因解释历史,跳出了天命论的巢臼,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随园随笔
笔记,二十八卷,清袁枚撰,读书笔记的考据,卷一 诸经类 卷二 诸史类上 卷三 诸史类中 卷四 诸史类下 卷五 金石类 卷六 天时地志类 卷七 官职类上 卷八 官职类中 卷九 官职类下 卷十 科第类 卷十一 各解类 卷十二 典礼类上 卷十三 典礼类中 卷十四 典礼类下 卷十五 政条类 卷十六 称谓类 卷十七 辨讹类上 卷十八 辨讹类下 卷十九 存疑类等等。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大约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元始天尊于三元宝宫大放光明,依次叙说十方地狱罪人之苦状。天尊告众人曰:若能缮写经文,葆称其旨,静念而建坛立像,志心而行道散花,当遣金刚神王等众神迥骸起死,炼质成真,荐度罪人往生天堂。按本篇所列酆都诸神名号,与洞真部本文类所收《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略同。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朮妙诀。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南期。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三种著录有《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为太上述师弟传授经诀告盟仪式,包括筑坛、诵咒、埋符、存思、奉法信等。
胎产指南
妇产科著作。清单南山撰。八卷,卷首一卷。南山有《胎产症治录》 已著录。单氏博览群书,参酌己见于咸丰六年 (1856) 撰成是书。约四万八千字。现存清咸丰七年丁已(1857)四明欧立三堂刻本。另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楞严经精解评林
楞严经精解评林,三卷,明焦竑纂,王畿释教总论,王凤洲译经便览。
法华经会义
法华经会义,十六卷,明智旭述并序跋,内题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