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洙

汪洙
  • 姓名:汪洙
  • 别名:字德温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明州鄞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汪洙,字德温,明州鄞县人,先世居歙县,汪元吉子,汪思温父,汪大猷祖父。汪氏少时为神童,据传曾在文庙题诗,为地方官所奇,亦闻名于当时。登元符三年进士第。为明州教授,亦传其后任大宗正卿、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以正议大夫致仕。后在西山教授乡里《春秋》,为甬上硕儒。卒后谥文庄。


汪洙著《春秋训诂》已散佚,全祖望称其和孙复所著《春秋尊王发微》相当。另著《神童诗》,据说乃辑录汪洙诗歌而成,为我国古代蒙学名著,传本颇多。


宋楼钥《攻媿集》卷六十《汪氏报本庵记》:“是为外高祖大府君之墓,府君以才选为吏,古君子也。终身掌法,一郡称平,范文正公、王荆公皆以士人待之。我高祖正议先生为之志铭,盖积德之尤著者,是生正奉四先生,而汪氏之衣冠始于此。”


宋洪迈《友恭堂记》:“友恭堂者,鄞江汪氏所立也。汪望于歙,宗家几十室而九,至于处鄞,则由正奉公始。大公用文学行谊表儒先,数随计偕,讫弗售。晚以经授井邑,从之游户外屡满,丰滀不施。”


《嘉靖宁波府志》卷三十七《隽秀》:“宋汪洙,字德温,鄞人。九岁善赋诗,时牧鹅黉宫,见殿宇颓圮,心窃叹之,题其壁曰:‘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万代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上官奇而召见,时衣短褐,问曰:‘神童衫子何短邪?’洙辄对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诠补成集,用训蒙学为《汪神童诗》。登元符三年李釜榜进士。任明州教授,著《春秋训诂》。召升宫教,拜大宗正卿,至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日集诸儒讲学,以教授族闾之子弟,乡称崇儒,馆卒,谥文庄。平生禀性仁厚,忠孝著闻。子思温,观文殿大学士;思齐,端明殿大学士。孙大猷,敷文殿大学士。”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六《士刘诸儒学案·正奉汪先生洙》:“汪洙,字德温,鄞县人。父元吉为县从事,为范文正公所知。王荆公宰鄞,以廉平吏荐于转运使孙威敏沔。先生以《春秋》教授于乡,乡人称之为汪先生。”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六《庆历五先生书院记》:“一编麟经,以绍绝学,汪正奉之丰滀也。汪正奉《春秋》实与孙明复齐名,容斋称其丰滀不施,近志妄谓其官阁学。”


《乾道四明图经》卷十二《进士》:“元符三年李釜榜:汪洙。”《宝庆四明志》卷十《进士》:“元符三年李釜榜:汪洙。”《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元符三年李釜榜:汪洙。”


汪之邦《宋故朝请大夫南剑知郡汪君圹记》:“曾祖讳洙,正奉大夫,妣陈氏,太硕人。”注:是志撰于宋嘉熙二年(1238)。


注:汪氏家族为宋朝甬上望族,其族人汪洙、汪思温、汪大猷等皆对宋朝政治、文化造成重大影响。对于汪氏家族的研究,首推黄宽重《真率之集———士林砥柱的汪氏家族与乡里文化的塑造》(载于《宋代的家族与社会》)。


关于汪洙的研究,除了侧重于其对乡里文化的贡献之外,更多的是对于《神童诗》的研究。如汪圣铎的《汪洙及其<神童诗>考辨》。

汪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复活

复活

长篇小说。写于1889—1899年。生在牛棚,三岁时母亲死后即成了地主“半养女、半家奴”的玛丝洛娃,刚长大成人就遭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的践踏遗弃,沦为娼妓,最后蒙冤进狱并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自私堕落的聂赫留朵夫后来在法庭上同玛丝洛娃相遇,深受触动,开始了“灵魂大扫除”,为营救玛丝洛娃出火坑而奔走,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又决定和玛丝洛娃一起去流放。玛丝洛娃受“忏悔”后的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的感召,终又“更深深地爱上他”。小说以单线条的明快结构,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杂经历,描绘了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撕下了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假面具”。作者通过极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控诉从外省到首都,从地方到中央,整个俄罗斯帝国,包括它的国家机器、官方教会、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伦理道德,已经成了囚禁和残害人民的监狱。但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上的矛盾和局限性,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他谴责地主资产阶级的暴力,同时也否定革命的暴力,并且歪曲革命者的形象;他反对官方教会,却又鼓吹“清洗过的新宗教”,用一种“精制的新毒药来麻醉被压迫群众”;他不赞成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但没有“去反对地主土地占有制和它的政权工具,即君主政体”,幻想“好老爷”发善心,把土地“恩赐”给农民;鼓吹“饶恕一切人”、“爱敌人”等的基督教“博爱”宣传也比以前更加浓重。在艺术上,托尔斯泰通过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独特技巧,在《复活》中达到十分精致、高超的程度,语言也较以前质朴多了;但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和“兽性”的荒诞观点,却使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在小说后半部苍白无力。《复活》中冗长道德说教和大量抄引《福音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长篇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连它的结构有时也遭到明显的破坏。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有前驱先路之功。1934年商务印书馆印行,解放后多次重印,并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全书分4章82节。一绪论;二上古期,自上古至东汉;三中古期,自东汉建安至五代;四近古期,自北宋至清代中叶。在论述内容上,作者将中国文学批评分为3个时期,1.从周秦到南北朝,文学观演进期;2.从隋唐到北宋,文学观念复古期;3.从南宋到清代,文学批评完成期。本书编例与他书不同,有的以家分,有的以人分,有的以时代分,有的以文体分。但全书篇目章节甚详,读来了然。在上古期中,作者首先从孔墨不同的“尚文”、“尚用”的文学观讲起,论述了最早的文学含义,内容及演变;论证了荀子的“文道合一”观点,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文学观。在中古期里,作者阐述了由于两汉辞赋发展,侈丽闳衍,文学批评相应发展,魏晋始有专门论文的作品,产生了自觉的文学批评;论述评价了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文学批评专著;论及对各种文体的辨析,文笔的区分,声律音韵的发展变化,文章的风格神气;古文运动以及韩愈、柳宗元。在近古期中,文学批评史实最多,作者论述评骘更加细致详明。北宋的三苏,南宋的朱熹、陆游、严羽,金代王若虚的文论,元代元好问的诗论,明代的茶陵诗派、唐宋派、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清代的顾炎武、尤侗、叶燮、王夫之、袁枚、翁方纲、章学诚及至桐城派的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等,均有涉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方位、多层次地予以分析评点,多有真知灼见抒发。

药性赋

药性赋

本草类著作。清福寿堂主人辑。一卷。作者生平不详。其内容为药性寒类赋(从黄连至白头翁),药性温散赋(从羌活至酒),平散亦附于内,药性温补赋(从黄芪至何首乌),平补、凉补亦载于内。按药性寒、热、温、平归类,编成歌诀,药性简明,切于实用。有光绪三十四年排印本。

冰山雪海

冰山雪海

十二回。不题撰人。题“编译者:李伯元”。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季秋科学会社刊,标“殖民小说冰山雪海”。 小说叙述一群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田八郎、潘九郎、季二郎等痛感中国积弱贫穷,希望到海外寻找一块新的殖民地。他们筹集了十五艘轮船组成舰队,率各类男女万余人,浩浩荡荡从泉州出发。航行到北纬四十八九度,遇到一巨大冰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在北纬六十一二度又遇到无边无际的雪海。由于浓雾奇寒和冰海阻隔,他们折向南行,在南纬五十七度又见到整个岛屿一片火海的奇观。他们继续南行,终于找到了一块渺无人烟而又葱茏富饶的乐土。在这个岛屿上,他们辛勤劳作,建立了一个“无一切种族界,无一切宗教界,无一切富贵界,无一切贫贱界,无一切政治界”的“共同社会”。 居住在美洲的犹太人和黑人,备受种族歧视,他们佩服震旦人驾舟出海,开辟乐土的勇气,在斐烈威和哲而治的率领下也乘船出海。由于暴风袭击,最后只剩下四艘船,得震旦人援救,幸免于难。 在大同会社成立十周年大会上,这些先后来自地球各处的人们,痛述亡国之哀,斥责了帝国、专制的野蛮、残暴,表达对大同世界由衷的拥护和赞美。 纵观整篇小说,除了对冰山、雪海、火城的描写比较生动细致,富于浪漫情趣外,绝大部分是激昂慷慨的议论,人物缺乏个性。作者是在用一个随便编造的故事解释他那乌托邦似的政治理想。表现了戊戌变法后,失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与世界未来的痛苦迷惘和浪漫幻想。

死去了的情绪

死去了的情绪

死去了的情绪,蒋光慈文学评论集。在书中作者谈了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文学界、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苏俄文学家皮涅克、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革命文学等。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黑普斯……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当然占有相当的地位,但是他们是死了的人们了。他们现在能够写些什么呢?什么是他们创造的对象呢?写保皇党请求英法政府封锁俄国罢,这又有什么兴趣呢……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南无救苦观世音菩萨。百千万亿佛。恒河沙数佛。无量功德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