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洙

- 姓名:汪洙
- 别名:字德温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明州鄞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汪洙,字德温,明州鄞县人,先世居歙县,汪元吉子,汪思温父,汪大猷祖父。汪氏少时为神童,据传曾在文庙题诗,为地方官所奇,亦闻名于当时。登元符三年进士第。为明州教授,亦传其后任大宗正卿、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以正议大夫致仕。后在西山教授乡里《春秋》,为甬上硕儒。卒后谥文庄。
汪洙著《春秋训诂》已散佚,全祖望称其和孙复所著《春秋尊王发微》相当。另著《神童诗》,据说乃辑录汪洙诗歌而成,为我国古代蒙学名著,传本颇多。
宋楼钥《攻媿集》卷六十《汪氏报本庵记》:“是为外高祖大府君之墓,府君以才选为吏,古君子也。终身掌法,一郡称平,范文正公、王荆公皆以士人待之。我高祖正议先生为之志铭,盖积德之尤著者,是生正奉四先生,而汪氏之衣冠始于此。”
宋洪迈《友恭堂记》:“友恭堂者,鄞江汪氏所立也。汪望于歙,宗家几十室而九,至于处鄞,则由正奉公始。大公用文学行谊表儒先,数随计偕,讫弗售。晚以经授井邑,从之游户外屡满,丰滀不施。”
《嘉靖宁波府志》卷三十七《隽秀》:“宋汪洙,字德温,鄞人。九岁善赋诗,时牧鹅黉宫,见殿宇颓圮,心窃叹之,题其壁曰:‘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万代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上官奇而召见,时衣短褐,问曰:‘神童衫子何短邪?’洙辄对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诠补成集,用训蒙学为《汪神童诗》。登元符三年李釜榜进士。任明州教授,著《春秋训诂》。召升宫教,拜大宗正卿,至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日集诸儒讲学,以教授族闾之子弟,乡称崇儒,馆卒,谥文庄。平生禀性仁厚,忠孝著闻。子思温,观文殿大学士;思齐,端明殿大学士。孙大猷,敷文殿大学士。”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六《士刘诸儒学案·正奉汪先生洙》:“汪洙,字德温,鄞县人。父元吉为县从事,为范文正公所知。王荆公宰鄞,以廉平吏荐于转运使孙威敏沔。先生以《春秋》教授于乡,乡人称之为汪先生。”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六《庆历五先生书院记》:“一编麟经,以绍绝学,汪正奉之丰滀也。汪正奉《春秋》实与孙明复齐名,容斋称其丰滀不施,近志妄谓其官阁学。”
《乾道四明图经》卷十二《进士》:“元符三年李釜榜:汪洙。”《宝庆四明志》卷十《进士》:“元符三年李釜榜:汪洙。”《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元符三年李釜榜:汪洙。”
汪之邦《宋故朝请大夫南剑知郡汪君圹记》:“曾祖讳洙,正奉大夫,妣陈氏,太硕人。”注:是志撰于宋嘉熙二年(1238)。
注:汪氏家族为宋朝甬上望族,其族人汪洙、汪思温、汪大猷等皆对宋朝政治、文化造成重大影响。对于汪氏家族的研究,首推黄宽重《真率之集———士林砥柱的汪氏家族与乡里文化的塑造》(载于《宋代的家族与社会》)。
关于汪洙的研究,除了侧重于其对乡里文化的贡献之外,更多的是对于《神童诗》的研究。如汪圣铎的《汪洙及其<神童诗>考辨》。
汪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诱惑
松本清张著,年轻貌美、风流多情的三沙子,是银座大厦酒巴间的女老板。从前,她曾当过某酒巴间的女招待。三年前独自在银座开设了一间小酒巴。尽管小,若没有别人的资助,这间小酒巴她也是开不成的。究竟资助者是谁?传说她当酒吧女招待时,曾经同时与三、四个相好的客人有密切关系。
敝帚稿略
宋代诗文别集。8卷。包恢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大都疏通畅达,沛然有余,其奏札诸篇,亦剀切详明,得敷奏之体。”包恢论诗歌创作,强调主观修养,和陆九渊思想一脉相承,但也讲浑然天成:“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有穷智极力之所不能到者,犹造化自然之声也”。(《答曾子华论诗》)集中部分诗歌尚能反映民间疾苦,如《偶成》:“农家命脉寄田亩,可但稻粱枯与荣。造化何许须多力,须臾活几万苍生。”《论五言所始》一文,认为《诗经》中五言句为五言诗的起源,有一定创见。有《宋人集丙编》等本。
上清道类事相
上清道类事相,道教书。唐王悬河编撰。四卷。为道教类书。辑录道典中有关道士、神仙所居宫观石室之文。分为六品,即仙观品,楼阁品,仙房品,宝台品,琼室品(即石室),宅宇灵庙品。书中征引道教典籍百数十种,可供考校唐以前道籍之用。收入《道藏》第765册。
史略
《史略》是南宋高似孙编写,共六卷,现存至今的第一部史籍专目。体例上,其著述的史籍之后一定加有相关的注解、考证、注音、版本、字句校勘;评论和相关书籍中,包括作者自叙,各家批评意见原书补作和参考的文献,比较详细。而且《史略》第一次明确将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区别开来。卷一全部讲《史记》;卷二讲《史记》以后从《汉书》起到宋人撰修的《唐书》、《五代史》等所谓纪传体正史,其中《汉书》占了大部分篇幅——这是因为《史记》、《汉书》在我国史书中向来是声誉最佳的两部,给他们作注解作评论的最多;卷三除开头讲《东观汉记》外,主要讲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编年史,还附带了会要和玉牒;卷四讲史典、史表、史略、史钞等门类,最后讲通史并 着重讲了《资治通鉴》;卷五讲霸史、杂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历代藏书情况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只传》篇;郑六讲了《山海经》、《世本》等古籍。写法是既开列书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绍内容并作评论。全书总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绍了六百多种史学著作。
纳尔逊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纳尔逊》林白水著。 纳尔逊,英国海军将领、军事家。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伯纳姆托庇村的牧师家庭。二十岁擢升为上校舰长,历任英国地中海分遣舰队司令、地中海舰队总司令。参加、指挥过多次战役。1797年在圣文森特角附近,采取单兵直入、近战猛攻的战术,以劣胜优战胜西班牙舰队,被封为巴思爵士。1798年在埃及阿布基尔湾大败拿破仑舰队,被封为男爵。1799年进军那不勒斯,镇压意大利革命运动。1801年指挥哥本哈根海战,取得对丹麦的胜利,又获子爵称号。1805年在指挥十九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即特拉法尔加大海战中,一举歼灭法、西联合舰队,巩固了英国海上强国的地位。他亦在这次战斗中阵亡。后在伦敦修建了特拉法尔加广场及其铸像。
江南闻见录
一卷。(明末清初)不著撰人。此书逐日记顺治二年 (1645)南京迎降前后二十日间事。首记弘光帝潜行出城,不知所往,城中混乱,马士英出逃,赵城忻迎降,献太子于豫王多铎,又记寻到弘光,豫王设宴,嘲笑之语。书中录有当时明太子硃笔告示,摄政王多尔衮令旨,豫王多铎令旨等文书,均为原始资料。《江南闻见录》大略与《圣安本纪·南略》所载相同,别无异闻,惟列张有誉殉难,未免传闻之讹。《南疆逸史》记有张有誉时奔武康,后归江阴,久乃卒。《江南闻见录》用日记体,后有附跋,署名 “剑心”。《附跋》称《江南闻见录》旧抄本与刊本颇有异同,“疑旧抄本系当时舆论,而刊本乃后人改定者。兹悉校从抄本,而附论其抵牾于后”(《江南闻见录》附跋)。附跋者认为弘光奉太后同出,目击为真,不赞同《小腆纪年附考》谓太后乃马士英挟之出奔。又云钱谦益降清,纳以珍宝古玩,并非如《柳南随笔》所载牧斋所献最薄。《江南闻见录》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传抄《定鼎江南纪略》本,题七峰樵道人辑,又有《明季稗史汇编》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