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㧛

权㧛
  • 姓名:权㧛
  • 别名:字正卿
  • 性别:
  • 国籍:朝鲜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416年
  • 逝世日期:1465年2月6日
  • 民族族群:

权㧛(朝鲜语:권람/權擥,1416年—1465年2月6日) 朝鲜王朝的文臣和作家,字正卿(정경),号所闲堂(소한당)、所闲堂(소한당),本贯安东权氏,是右赞成权踶的次男,官至左议政,封吉昌府院君;谥号翼平(익평)。世宗32年(1450年)食年文科首席合格,授司宪府监察(正六品),文宗、端宗年间,历任集贤殿校理(正五品)、集贤殿直提学(正三品堂上);1453年,端宗的叔父首阳大君发起了政变,史称癸酉靖难。事后,世祖即位,权㧛以一等靖难功臣(输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被任命为承政院同副承旨(正三品堂上),次年调任承政院右副承旨(正三品堂上),后任左副承旨(正三品堂上);1455年,叙任通政大夫(正三品堂上),并以承政院左副承旨兼任经筵厅参赞官(正三品堂上)、宝文阁直提学(正三品堂上)、知工曹事;同年历任承政院右承旨(正三品堂上)、吏曹参判(从二品),又受封为一等佐翼功臣,被任命为赴明的谢恩使,至1455年9月时又兼任艺文馆大提学(正二品)。1456年,权㧛升任吏曹判书(正二品),兼集贤殿大提学(正二品)、知经筵春秋馆事(正二品),封吉昌君。次年调升为中枢院判事(从一品)。 1458年,权㧛升为右赞成(从一品),从此时起,权㧛都在议政府任职,历任左赞成(从一品)、右议政(正一品相当);1462年转任左议政(正一品),同时期的领议政是申叔舟,右议政是韩明浍,可以说在朝廷的三公全都由癸酉靖难的功臣担任。1463年,权㧛因病辞去左议政,封吉昌府院君。著作《所闲堂集》(소한당집)《应制诗注》(응제시주)《历代兵要》(역대병요)《国朝宝鉴》(국조보감)等。

权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文选注

文选注

《文选》注本。唐李善著。《文选》原三十卷,本书析为六十卷。高宗显庆三年(658)书成进呈。注文偏重于语源的说明和典故的解释。凡作品有旧注者,即采其可取者入书,如《楚辞》用汉王逸注,《子虚》、《上林》赋用晋郭璞注,《二京赋》用三国吴薛综注等。间有对旧注的补正,标明“善曰”予以区别。其中对作品中文字所作的音释,为古汉语研究的参考资料;对作品旨意、语言艺术规律的探索,亦颇有见地,反映了当时对《文选》的研究水平。但略于文义的疏通,史称“释事而忘义”(《新唐书·李邕传》)。唐李匡乂《资暇录》云:“李氏《文选》有初注成者、复注者,有三注、四注者,当时旋被传写之。其绝笔之本,皆释音训义,注解甚多。”搜集资料颇多,引书达一千七百种,其中大量已亡佚,为历来考证、辑佚者所取资。最早的版本为敦煌残卷唐写本。较好的通行本有清胡克家翻刻南宋尤袤刻本,附胡克家、顾广圻《文选考异》。1977年中华书局有影印胡克家本,卷末附《文选考异》。

古清凉传

古清凉传

二卷,唐释慧祥撰,约成书于调露元年(679)以后,为一部最早记载佛教圣地五台山(清凉山)的史传。以作者亲身见闻记述了该山的命名、地理环境、名胜古迹、高僧信士登临、佛菩萨显化故事等,可看作一部五台山导游书。后来有北宋僧延一予以扩充,撰成《广清凉传》。《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有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常为说法。”中国佛教徒认为山西五台山即为文殊师利菩萨所在的清凉山。

蕉廊脞录

蕉廊脞录

《蕉廊脞录》为笔记。近代吴庆坻著。八卷。作者在世时尚未定稿,卒后由其长子吴士鉴整理 分类,由刘承幹校阅作序,为其刊行。刘序谓全 书分为八类,“曰国闻,曰里乘,曰忠义,曰经 籍,曰金石,曰书画,曰嘉言,而以杂记附焉”。“国闻”记同治以后政事。“里乘”记浙江人物遗 事与名胜古迹。“忠义”记明末遗民最多。“经 籍”、“金石”、“书画”记作者收藏或寓目之书籍 版本、金石文字、书画真迹。“嘉言”记清人家 训。内记“西泠十子”中丁澎轶事,记《清诗铎》 编者张应昌身世,记杭州诸诗社,记《王荆公诗 注》版本,记郝莲所选清人诗,记三多辑《柳营诗传》,均有文学史料价值。

医余

医余

《医余》三卷,东医尾台逸士超著,分命数、养生、疾病、治术四篇。自汉史至诸子百家、有言涉医者,分类选录,遇会意处,加以评语,附以笺注。不但为医家必读之书,亦系儒家参考之籍。曩昔医儒本不分途,即降至近世,如徐灵胎、陈修园辈,胥于文学具有根柢,盖胸无点墨者决不能读岐黄、仲景之书,不读岐黄、仲景之书,讵可悬壶问世?然则吾同道乌得屏儒家言而不寓目哉?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修道治心之要。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云笈七签》卷9释本箓。箓中称为三天正一先生所佩,故本箓盖出自六朝。述惭愧定心之法。劝人受箓佩箓。

金兰筏

金兰筏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20回。无名氏撰;题“惜阴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评阅”。每回后有署名顾天飞的评语。有藏于大连图书馆的旧刊本。明万历年间,杭州乡宦田华有子田中桂,多才好义,人称“小孟尝”,他娶虞按察之女虞赛玉为妻。洛阳书生元正文游西湖,与田中桂交好,但因见田中桂被光棍仇人九等诱以声色,不务正业,故不辞而别。仇人九等哄骗田中桂去扬州选美妾,半路抢走银子,又串通妓院,让田中桂日夜沉溺于声色之中,骗取钱财。此时其父田华做官时的旧案复发,家产被查抄,田中桂钱财一空,一文不名,其妻虞赛玉只能靠纺织谋生,旧友、帮闲个个星散,仇人九等人却靠田中桂的银子发迹起来,并诬陷他杀人,欲置之死地。元正文离了杭州,进京应试,高中探花,钦点浙江巡抚,为田中桂审清冤案,并赠银让他发愤读书。田中桂歧途猛醒,刻苦进学,京试高中榜眼。当朝高宰相欲招为女婿,田中桂不忘糟糠之妻,拒绝婚事,直到皇帝赐婚,元正文规劝,方才应允。皇帝钦点田中桂为钦差到江南发赈,中桂惜恤黎民,不辱使命,并在高宰相、元正文帮助下收回家产。小说当是乾隆时的作品,通过田中桂的沉浮,道出人心险恶,世态炎凉的人生感慨。作者具有一定的艺术功底,一些场景写得干净生动,如田中桂身无分文狼狈回家一场。虞赛花这个人物也刻画得较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