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森狄

伽森狄
  • 姓名:伽森狄
  • 全名:皮埃尔· 伽森狄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普罗旺斯省
  • 出生日期:1592年1月22日
  • 逝世日期:1655年10月24日
  • 民族族群:

皮埃尔· 伽森狄(Pierre Gassendi,1592年1月22日~1655年10月24日)法国17世纪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唯物主义者和反神学者。伽森狄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省的尚太尔西耶,曾在该省的迪尼和艾克斯受过教育,1614年在阿维尼翁获神学博士学位,1617年成为神甫,同年承担了艾克斯大学的哲学讲座,因在讲授中批评了亚里士多德而引起耶稣会士们的不满,1623年被迫离职,翌年他发表了《对亚里士多德的异议》。不久后,他来到巴黎,结识了麦尔塞纳、笛卡尔以及其他有名的学者。他还到过荷兰和英国,结识了霍布斯。1631年他回到普罗旺斯省,一直住到1637年,在这期间他主要是研究天文学。此后又到巴黎,就在那里他写成了著名的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诘难。1645年,伽森狄到法兰西皇家学院教授数学,翌年发表了《关于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和《天文学指南》,这些著作都是维护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太阳中心说的。1647年以后,伽森狄重点深入研究了伊壁鸠鲁的哲学,复兴了原子学说。1647—1649年间,他先后发表了《伊壁鸠鲁的生、死和快乐学说》、《伊壁鸠鲁哲学体系》等著作,在此基础上还写成了《哲学体系》一书,积极发展自己的哲学学说,该书是在他死后三年(1658年)收在全集中发表的。伽森狄于1655年死于热病。


伽森狄哲学思想是在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批判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以及系统地研究伊壁鸠鲁的哲学中形成的,其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全面而彻底地恢复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把伊壁鸠鲁从教会的禁书中拯救了出来。


在世界观上,伽森狄用伊壁鸠鲁的原子和虚空来解释一切。他认为世界是由简单的物质要素构成的,他赞同伊壁鸠鲁的观点,把这种要素归结为原子。原子是绝对结实和不可分割的,它们作为实体来说是相互同一的,没有差别,而就其形态而言则相互差异。世界的另一个基础是虚空,虚空是原子分隔开来时所利用的场所,它是物质的否定,它的特点在于无实体性,但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不动的,不依赖于物体的变化的。运动是原子固有的属性,原子永远在虚空中运动。伽森狄还具体分析了原子运动的各种情形,并以此解释天体的形成与演化。另外,伽森狄还用原子论的观点来说明精神现象。他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认为灵魂也是有广延的,是一种由特殊的原子构成的渗透和散布到肉体中的非常精细和疏散的精气。


在认识论上,伽森狄与伊壁鸠鲁一样强调感觉论,他批判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认为“全部观念都是外来的,它们是由存在于理智以外的事物落于我们的某一个感官之上而生起的。”认为感觉知识是真正可靠的,别的知识都建立在感觉知识的基础上,即使是上帝的观念也是人们把见到的一切优秀的东西集中起来的结果。至于一般概念,更是人们根据感觉经验概括的结果,理智是在看到了柏拉图、苏格拉底以及其他很多人都有理性之后才做了“一切人都有理性”这一判断。实体也是人们从能够感觉到的偶性(如大小、形状、色香声味等)中抽象出来的,离开了感性的知识,一般概念和实体概念都不可能得到。此外,人之所以在认识上犯错误,其原因不在感觉,而在于理智对感觉作了错误的判断。


在伦理学上,伽森狄继承和复兴了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他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幸福并不是禁欲,而在于快乐之中。幸福乃是摆脱灾难,精神刚毅,不畏死亡,不怕艰苦,不惧神灵,不回忆过去的幸福,也不空想未来的幸福。真正的快乐在于身体健康和精神宁静,即肉体上不痛苦,无病无灾,精神上恬静平和,不激动。与伊壁鸠鲁一样,伽森狄也认为快乐决不是恣情纵欲,只有理性才是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手段。


伽森狄的哲学思想促进了近代哲学的发展,特别是他的原子论思想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

伽森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红桃4

红桃4

红桃4本是一张普通的扑克牌,美国埃勒里·奎因所著小说《红桃4》悬疑小说,通过最普通的扑克牌,演绎最不寻常的谋杀,勾画了一场特殊,离奇的案件。这是一个以好莱坞为背景的故事。杰克·罗伊尔和布里斯·斯图尔特是声名显赫的电影明星,他们曾经相恋,却彼此仇视了二十余年。某天,复合的消息神秘地传了出来。终于,盛大的空中婚礼在万人瞩目之下举行。飞机载着新人对幸福的憧憬缓缓升空,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条不归路——死亡。不仅如此,死亡的威胁还在逼近他们依然彼此仇视的明星子女…… 伴随威胁而来的,是一张张扑克牌,黑桃J,黑桃7,梅花9,红桃4……

卜法详考[四库本]

卜法详考[四库本]

四卷。清胡煦撰。用龟占卜是一种古老的占卜之法,汉代以前极盛行。历代有关占卜的著作也极丰,褚少孙补《史记·龟策列传》,存其占法大略。《汉书·艺文志》著录龟卜之书六种一百八十馀卷,而后世俱亡;宋元之时间有数种流传,或者辗转依托,或者芜杂枝蔓。此《卜法详考》是近古所见的一部占卜的重要著作。书中首列《尚书》《周礼》中有关占卜的内容,是本于经训。胡煦作注解,多有独到之见。次列《史记》中的《龟策列传》,以存上古占卜之法。

关尹子

关尹子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平金川全传

平金川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平金川》,又名《年大将军平西传》、《年大将军平金川》。四卷三十二回。题“小山居士编次”。作者张小山,辽东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平金川》讲述讲的是年羹尧(书中作年赓尧)、岳钟琪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故事。内容架构与《封神演义》一类的魔幻神怪小说类似,且有一定的科幻色彩。

分别经

分别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事佛有三辈不同,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

慧琳音义

慧琳音义

佛教典籍注音释义书。为别于玄应《一切经音义》,故名。唐僧慧琳著,100卷。《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说:琳“尝引《字林》、《三仓》,诸经杂史,撰《大藏音义》(即本书)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绝笔。”另说书成于元和二年(807)。序称:注释佛经“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实际上为1225部,5314卷。是在前诸家字韵的基础上,对玄应、慧范、云公、窥基等所撰音义,加以删补,所引古音韵的典籍更为广泛。书撰成后,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奏请入藏。后经变化,一度亡失,光绪初年,从日本得此书。民国初年(1912)始由上海频伽精舍印行。内容精审,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其依据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因此,开元入藏的佛典,得此书之助,皆可理解。在文字学方面,可用以校勘。在音韵学方面,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般学人可用其辑佚或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