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澄

- 姓名:李源澄
- 别名:字俊卿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省犍为县
- 出生日期:1909.7.7
- 逝世日期:1958.5.4
- 民族族群:
李源澄(1909.7.7-1958.5.4),四川犍为人,字俊卿,又作俊清。清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生于四川省犍为县。祖父李富春系清代秀才,授教于乡里。父亲李昌绪,有子女三人,李源澄居长。他幼年聪颍,跟随祖父学习,深得喜爱。少年时期入国学大师赵熙主持的荣县中学,学习成绩优异,会考名列第一,毕业后考入四川国学专门学校。随后,他出川东下,到南京支那内学院、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进修经史之学,师从廖平、章太炎、欧阳竟无、蒙文通等先生,并受聘教授于无锡国专。民国26年(1937年),在苏州创办了杂志《论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川在国立四川大学、蜀华中学等学校讲学,后又去贵州、云南执教于内迁的浙江大学及大理民族文化书院。民国31年(1942年)再回川大执教。两年后,因不满该校派系斗争,去西山书院,仍不合意。民国34年(1945年)在灌县灵岩山自办灵岩书院。民国36年(1947年)去昆明执教于云南大学及五华书院。民国37年(1948年)受大学者梁漱溟之邀,到重庆北碚勉仁文学院作教务长和史学教授。民国38年(1949年)兼任重庆四川教育学院史地系主任。解放后任西南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兼历史系教授,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58年5月4日,李源澄在病床上郁郁而终,一代大学者就这样默默的离开了人世。李先生去世后,校方将其夫人和女儿送回犍为县老家务农,李先生的遗物无人收拾,全部失散, 最为可惜的是他编撰的《魏晋南北朝史》手稿,也不知所踪。出版著作《诸子概论》、《学术论著初稿》、《经学通论》、《秦汉史》等。另外,有关经、子、史学论文104篇,发表于各学术刊物。
猜你喜欢的书
自我分析
在《自我分析》一书中,霍尼博士讨论了自我分析的可能性,以及个人通过使用心理分析技巧可以多大程度解决自己的问题。她谈到了神经症中各种驱力、心理分析的各个阶段患者和心理分析师分享的经验、随机的也有系统性的自我分析,以及对实际操作自我分析的可能性研究。
胥台集
明代诗文别集。 袁袠(字永之)著。 初由袁袠嗣子袁袠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刊刻,题《袁袠永之集》,凡20卷。万历十二年(1584)衡藩重梓之,改题《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20卷。《四库全书》存目依据万历刻本著录。 袁袠服膺李梦阳,颇受李的器重,曾赋《相逢行》赠之。李梦阳属纩之日,遗言必袁袠生表墓。袁袠创作也深受李梦阳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是编诗不失体格而特乏坚苍,文亦俊爽而酝酿未免少薄。”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永之诗,雄词快句,下笔凌厉,而直易之篇,伤于易尽,无复顿挫含蓄之妙,惟五律独多合作。其与顾华玉论诗,谓四言必以三百篇为法,而取材于汉魏。今玩集中,此体了无高唱,欲副斯言,眇若河汉矣。”
厦门志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凌翰等纂。十六卷。凯字仲礼,一字芸皋,浙江富阳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府、分巡道员。 凌翰,孝廉,官闽清县教谕。是志始修于道光十年(1830),成于十二年(1832)。首载厦门、御碑亭、朝天宫等八图,及御制碑文、扁额。次为分域、兵制、海防、船政、台运、关赋、番市、艺文、职官、选举、列传、风俗、旧事等十四门,含街市、津澳、城寨、岛屿、港澳、潮信、风信、台澎海道等一百零二目。约三十万字。为厦门第一部志书。
历代纪事年表
一百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书。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布衣袭士炯献历代年表,所载至隋而止,乃先后诏工部侍郎周清源、内阁学士王之枢重修,相续成书。该书所载史事上起帝尧元载甲辰,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共3750年,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维以正统居第一格,为全书之通例,不可限以一法者,则每代变动体例,在表首予以说明。该书网罗历代,总括始终,记录无遗而义例至密,翦裁得体而书法至明,读史者奉此一书亦可以知所津逮矣。
诗缉
三十六卷。严粲撰。严粲字坦叔,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清湘令,有《诗集》一部。《诗缉》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并称“南宋说《诗》之善本”。正文之前有《诗缉目录》一卷,篇目下标明诗旨,附有林希逸序和《自序》二篇,另有《诗缉条例》若干,为阅读《诗缉》的指南。正文部分以毛诗为底本,对《诗序》和诗篇进行逐章逐节的诠释,诠释时先要言不烦地总结其大意,然后再对音训,词义和章旨进行解释,这种先概括要点的方法在《诗经》注本中并不多见,便于入门和学习,这是其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该书的特色还有:其一,采集众说而又时出己意。如论述大小雅的区别问题,旧说着眼于政之大小,而他则认为:“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雅之小。”发前人之未发,也更近情理。其二注重“以诗言诗”(林希逸序语)。严粲早有诗名,解诗主张“涵咏三百篇之性情,则悠然见诗人言外之趣”,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道:“凡若此类,皆深得诗人本意。至于音训疑似,各物异同,考证尤为精核,非空谈解经者可比也。”该书也有不足之处,从总体上看仍恪守“风雅正变”之说及旧的说诗体系,个别地方,还有讹误。《诗缉》影响较大,其说常为朱熹《诗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及当代唐莫尧《诗经全译》等所引用。现存善本有《严氏诗缉》元刻本(残存二卷一册),现藏北京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原题“朝奉大夫臣严粲撰”,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六册,明赵藩刻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一卷,唐.梁肃述。